低价竞争,延续。
12月初,中国电建集团光伏组件集采开标,总规模创下了光伏史上的最高记录,高达51GW。
然而,此次招标广受关注不仅是因为它罕见的规模。
更重要的是,投标、中标价格的走向。
因为,在不久前,为纠正超低价竞争乱象,光伏行业协会调研并公布了组件招标0.68元/W的成本线,并将低于该价格的投标行为视为“违法”投标。
但在此次TOPCon组件的报价中,最低价格仍然达到了0.62元/W,甚至有超过1/3的公司报价低于0.68元/W。
尽管这并不代表最终的中标价格,却也真实反映了不少光伏企业的无奈。
产能过剩带来的激烈竞争背景下,产业链公司不仅失血严重,更是面临高额债务。
其中,光伏组件环节中,当属龙头公司晶科能源的偿债压力更甚,其资产负债率常年维持在70%以上,居高不下。
与同行业公司隆基绿能、晶澳科技相比,也相形见绌。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末,晶科能源总负债达到了907亿元,已经超过了市值。
其中,以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为代表的有息负债合计约316亿元,占比为35%。
同期,公司的货币资金仅为266.7亿元,资金缺口可见一斑。
而公司相关的解题之路走的也并不顺畅。
首先,定增夭折。
近期,晶科能源宣布其97亿元的定增计划终止。
按照之前的规划,公司定增的钱除大部分用于山西一体化项目的建设外,还留有2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借款。
如今,定增计划终止也让债务压力居高不下。
其次,现金流表现差。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开始转亏,净流出3.65亿元,同比下降103.28%。
这也就导致,利息费用成了压垮公司利润的重要推手。
2024年前三季度,晶科能源利息费用高达9.82亿元,同比增长了10%。
而同期,公司的净利润才12.36亿元,可见其对公司盈利水平的影响之大。
如今,光伏组件价格暂未见明显好转,在造血能力持续承压的情况下,看来公司的债务压力短期内难以好转。
那么,晶科能源的高额负债是如何来的?
和其他光伏公司一样,来自于大规模扩产。
自2022年上市以来,晶科能源先是IPO募集了100亿元,之后在2023年4月发行可转债又募集了100亿元,两次募资的大头均用在了产能建设上。
这尤其体现在N型电池的扩产计划上。2023年,晶科能源的N型电池的扩产计划高达120GW,位列行业第一。
其中,以总投资高达560亿元的山西一体化大基地建设项目最为出名,项目总产能为56GW。即使在当前产能过剩背景下,该项目也在稳步推进。
但这也不全是坏处。
核心就在于公司压对了技术,享受了先发优势。
当隆基绿能等光伏企业还在对TOPCon路线观望的时候,晶科能源就已经在大幅扩产了。
这不仅推动公司再回电池组件出货量龙一地位,也带来了公司业绩的高增。
2019-2023年,晶科能源营收从294.9亿元增长到了1187亿元,翻了4倍;净利润从13.81亿元增长到了74.4亿元,翻了5倍不止。
2024年,随着低价竞争日益增强,公司经营业绩开始承压。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17.7亿元,同比下滑15.66%;归母净利润12.15亿元,同比下滑80.88%,为四大光伏巨头中唯一一家盈利的公司。
这样看起来,晶科能源的盈利能力表现相当可观。
但实际上,这一数据还需大打折扣。因为,高额净利润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输血。
2024年前三季度,晶科能源收到的政府补助高达16亿元,已经远超过了净利润水平。
说到底,作为光伏组件的销冠,晶科能源还是体现了抵抗周期性风险的经营韧性的。
比如在毛利率表现上,晶科能源显著高于隆基绿能、晶澳科技等同行业公司。
但从长期看,光伏行业跨越周期风险的逻辑始终没有变,最终需要依靠技术迭代。
目前,市面上的光伏电池技术以TOPCon、HJT、BC三类技术为主,也因拥护对象的不同,形成了三大阵营。
其中,以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为代表的公司押注了TOPCon电池,隆基绿能、爱旭股份则选择了BC类,东方日升等公司则更看好HJT电池技术。
而如今,BC技术一改低调姿态,正成为冲击TOPCon技术的核心力量。
1.可用于地面集中电站。
以往,BC技术被诟病的核心在于,由于它的双面率太低,所以不适合应用在地面集中电站,更适合应用在屋顶等分布式场景。
而近期终端的事实性需求正推翻这一认知。
比如,爱旭股份与Tibra Pacific就波黑境内最大的地面光伏电站签署了采购合同,其二期58MW项目将全部采用ABC组件。
再如,国内五大发电集团也陆续开始启动BC组件标段的集采。
2.效率更高。
在理论极限效率方面,TOPCon、HJT、BC的理论极限效率分别为28.7%、28.5%、29.4%,BC技术拥有更高的天花板。
除了理论极限效率外,BC电池也有更高的量产效率。
从近期的光伏组件量产效率排名可以看出,爱旭股份的ABC组件、隆基绿能的HPBC组件量产效率分别达到了24.20%、23.20%,已明显高于晶科能源的TOPCon组件的量产效率。
3.降本取得成效。
除了效率外,成本是制约新技术推进的核心要素,也是先进产能的重要体现。
据相关公司表述,BC技术的降本路径或已取得一定突破。
隆基绿能表示,其HPBC2.0和TOPCon的成本在电池端已几乎接近,且在现有的1.5GW量产线上,HPBC2.0的生产良率可达95%以上。
爱旭股份也表示,公司已经可以做到BC技术路径的生产成本低于TOPCon。且公司借鉴半导体工艺制程进行生产,可做到97.5%以上的电池良率、99%的组件良率。
最后,总结一下。
在光伏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行业龙头晶科能源虽展现了一定的经营韧性,但其远高于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也暴露了潜在的偿债风险。
未来,技术路线的迭代仍是影响光伏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尤其是,BC技术路线正逐步崛起,或对以晶科能源为代表的TOPCon技术拥护者形成重要挑战。
给大家推荐个优质的公众号「新能源投研所」,这里有最深度、最前沿的新能源领域垂直投研,覆盖锂电、光伏、风电、氢能等主流细分行业的投资机会挖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最后,别忘了点“在看”。
您的在看,是我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