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说“No”

企业   2024-06-14 17:00   上海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最近看到一个来自IT桔子的统计数据,今年前5个月,在其所收录的总共7972家一级市场投资机构中,出手1次的机构占比6.7%,“0出手”的机构占比达到86.1%IT桔子说,“‘今年都说没怎么出手’的这个市场感知,诚不我欺”。
说来惭愧,我们也是那86.1%之中的一份子。前一阵子,我同事王烨在他的文章中提到,我们所从事早期创业投资工作,其性质决定了我们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会对前来寻求融资的创业者说“No。回顾六禾创投的发展历程,在成立以来15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假如不算同一项目的追加投资,总共出手的次数也就50多次。换句话说,在这些年里我们接触过的,乃至尽调过的,那么多已经记不清具体数量的创业团队中,我们仅仅对其中的五十多个没有说“No”。

当然,也有一些时候是拟投企业对我们说“No”;而被我们说“No”的创业团队,也绝对不全是因为自身的问题,有时候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还不到位。这也很正常,话说哪家机构还能没有一些遗憾错过的好项目呢?如果非要在创业团队身上找出一些导致我们最终说“No”的原因的话,那么通常无非来自于“人”和“事”两方面。

我们曾在很多场合提到过,包括在很多文章里也写到过,我们所青睐的创业者身上具备的特质,包括有愿景、坚韧、负责任、接地气、乐于分享等等。同时,对于激情四射的创业者和偏于内敛的投资者,我们内心深处多少更偏爱后者一些。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后者的项目上挣到过钱,而前者的最终结果多少有些差强人意。然而,真正认清一个人非三两次的短暂访谈所能达成,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以及频繁的互动,最好再共同经历一些事情,以便让我们获得更多的采样点。另外一个客观现实则是,激情四射往往更容易表现出来,而内敛则同样是要花时间去体会的。

如果说对创业者特质还不太好评判的话,那么很多创业团队能力上的先天不足则更可能被发现并被挑战。比如我们早先一直秉持的一个原则是,创业团队中必须要有至少一位纯技术背景的合伙人,这倒不仅仅是出于团队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考量,更多是考虑到当公司发展不顺被迫需要进行业务转型时,不至于没有人手来承担或没有能力去完成。在早些年模式创新引领的互联网创业热潮中,我们就遇到过太多这样的团队,创业者基本清一色商科或文科背景。我们通常会建议他们去补强一两位技术背景的合伙人再来跟我们聊聊。另外,创业团队的能力也是需要花费充足时间才能得到准确验证的,否则就只能从履历上的教育背景、工作背景、创业经历等去评估团队的纸面实力,这对非名校毕业,无大厂工作经历,无成功创业经历的创业者就很不利。

相比较对“人”的评估需要时间来说,对“事”的判断一般来说倒是会显得简单清晰。有时候商业逻辑成不成立、市场需求存不存在、痛点是不是似是而非、客户有无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这些问题很容易就能有答案。有时候创业团队会选择一个热门风口,尽管市场前景看起来一片光明,但玩家众多,竞争激烈的现实却往往被忽略。团队或许不是有意投机蹭热点,但若没有几手独门武器,技术路线、解决方案、产品特点约等于市场平均水平,则大概率是无法让人信服能够成功的。

哦,对,还有一种情况忘了提,就是人和事都对,但价格不对。我同事史波锋在先前一篇文章中提到过一个案例就属于这种情况,创始人和团队、技术优势、业务能力、市场与产品……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我们的认可,但就是估值水平让我们下不了手。之后的事实表明,最终能取得投资回报水平大概率会低于5%的年化收益率。这个结果对于一个早期VC项目来说不足够糟糕,但显然是差强人意的。关于这一点,倒是也有相熟的朋友向我们反馈,说六禾创投经常“Say No”也算是体现出了投资方面的高度自律,一直坚持自己的准则,避免了一些有大坑的项目。

过去几年,我们在零号湾更广泛、更深入地接触了一些更早期的科技创业团队。创业者大多有着技术背景,甚至干脆就是科研工作者。尽我所能对这些创业团队进行各方面的支持,是我们一直乐此不疲在做的事。

从表面上看,过去一些经常容易导致我们说“No”的因素正逐渐消除。比如,创业团队主要成员基本都是搞科研出身,技术能力往往是他们身上最亮眼的优势,有些甚至在自身研究领域份属全球顶尖;背景方面基本也都是名校加持,博士起步,各种荣誉称号等身;创业方向也大多针对的是处在科技前沿的未来产业相关领域。并且,我们以服务为导向,支持初创企业发展,支持科研工作者进行成果转化,需要与创业团队做非常频繁而紧密的互动沟通,所以时间往往也不再成为我们对一个创业者能力和性格进行评估的障碍,也确实有好些创始人在这方面获得了我们的认可。
不过,回顾最近这几年的经历,其实我们说“No”的频率似乎也没咋降低。这又是为啥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或是在于创业团队通常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尚不具备构建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可能性。比如说,在主观认知方面,创始人对创业的理解尚不到位,自身的创业动机、创业愿景、对投入时间的预期、资金投入预期等尚不清晰;在客观条件方面,技术的阶段性成果尚未达到足够启动创业的基本状态,创业基本构思、对产品或服务的具体设想还显得模糊,主要团队成员还没到位,特别是有些核心创始人是打算兼职创业。又比如,创始人对于初创企业早期三大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产品与市场、组织构建和资源规划——还没有进行充分的思考,形成相对成熟和科学的认知框架。

平心而论,准备不充分可能是很多创业团队起步时的一种常态,在过去或许并不足以让我们说“No”。因为过去的创业环境相对宽松,准备上的不充分往往可以通过之后的试错来慢慢调整,创始人有着足够的试错空间。但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本市场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市场通常已不再会留给创始人太多犯错机会,一旦A轮之前不能实现现金流转正恐怕就会面临生存危机

当然,对于我们喜欢的创业者,即便他准备尚不充分,我们也愿意尽全力去支持他,帮助他构建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毕竟有潜质的创业者+有潜力的创业方向仍是比较稀缺的组合。因此,我想我们的这些“No”可能也有不少是暂时的。相信随着零号湾创业服务生态体系的不断成熟完善,我们支持和陪伴的那些曾被我们说过“No”的创业团队说不定哪天有又会和我们牵手成功。

END






上海六禾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禾创投成立于2008年,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早的注册登记会员之一,登记编号P1000859。
我们致力于先进制造、企业数据服务领域的科技型创业投资,所覆盖的投资阶段以天使轮到A轮为主,兼顾成长期投资,形成了高持股比例+深度投后管理的投资风格。重要的投资案例包括:帝尔激光、华锐精密、华院计算、开普云、建科机械、云帐房、美信金融、聚宽、原本、央数文化、曼恒数字、恒达时讯、念通智能、奥创联等。
我们的核心管理团队成熟稳健,兼具投资、科技和创业背景。我们信仰长期的力量,我们信仰科技的力量,我们信仰企业家精神。
高成功率和高回报率是我们过往的成绩,专业、专注、负责任则是取得成绩的保证!我们寻找志同道合的出资人,我们寻找值得托付的企业家,我们也是值得托付的管理人。
我们深耕创新性、智能化的高端制造领域,聚焦于先进设备、创新材料和数据智能几大核心分支,致力于发现、投资并服务于该领域具有远大发展目标的中国科技创新型企业,是有理想又靠谱的优秀企业家和创业者值得信任的股东和顾问,全力支持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www.liuhevc.com


往期推荐

《对创业公司找销售合作方的一些思考》
《创业者心理健康自我关注指南》

六禾创投
这里记录六禾创投对于早期创业项目的思考和心得,欢迎大家分享和讨论,商业计划书请发至:bp@liuhecapital.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