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个问题被我顺口提出,抛给对面的创业者小伙伴时,他刚刚自信满满地向我们讲解了他的创业宏图,从市场痛点的把握,到产品管线的安排,再到B端C端的整合,进而团队和组织的建设,一切都尽在掌控,只等融资到位。听到我的问题,他明显地愣了一下,似乎并不曾考虑过这种可能性。一瞬间的暂停之后,他脱口而出:“没有融资?......那,那就只能算了。”听到这个回答,我第一反应是诧异,感觉与他刚才的表现反差颇大。但立刻我就释然了,除了稍有些唏嘘之外,我其实非常能理解他的想法,毕竟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正常反应。
事实上,在我们平时接触到的众多创业者中,有不少将拿到天使轮融资当作是正式创业的起点。他们的想法通常是,融资到位之后才能买设备、建产线、造厂房;融资到位之后才能让创始团队成员们从老东家安心离职,全职加入;融资到位之后才能招兵买马,抢人挖角,用“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水平”。这种想法自然有其合理性,创业虽然是一种主动承担风险的行为,但创业团队肯定都希望获得融资来帮助自身减小风险承受。不过,在我们看来,除了在一些产品与市场的验证成本相对较高,不得不依赖于一定规模初始资金投入的创业领域,获得融资通常不应是启动创业的先决条件。
首先,我们始终认为,促使创业者做出创业决定的,一定得是其内心的强烈冲动,要试图改变些什么或是创造些什么,并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愿意承担压力承受代价。在被我们“劝退”的创业者中,有相当部分是因为他们尚未真正下定决心,依旧处在左右摇摆之中。对于他们而言,能获得融资或许才是促使其做出创业决定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对于那些坚定的创业者,愿意自己掏钱并且全身心投入先干起来的创业者总是心存敬意。其次,我们想提醒创业者,对融资的难度要有充分的估计,不宜抱有过分乐观的预期。考虑到当下我国的宏观经济背景和资本市场态势,创业者所面对的融资环境不再如以往那般相对宽松,留给他们的试错机会和试错空间被大大压缩了。正如我们早先强调过的那样,创业企业一旦A轮之前不能实现现金流的转正,恐怕多半会面临生存危机。因此,融资更多是用来为你锦上添花的,而不是为你续命。最后,对于初创企业而言,能掌握和调用的资源总是稀缺的。所以,即使能获得融资,通常也远不足以让创业者痛痛快快地挥斥方遒。创业起步阶段,真正重要的事情不应该是尽可能多地获得融资,而始终应该是产品与市场的验证。组织的构建、资源的规划(及运用)都要围绕产品市场展开。创业者必须学会用有限的资源一步步实现最关键的目标。在这方面,关于“精益创业”,关于“最小可用产品”(MVP)等等,都有很多有价值的研究可供创业者借鉴。而我们之前也提出过对于初创企业开展融资的原则性建议,即“量出为入、小步快跑”。作为一家创投机构,我们在很多时候是在做帮助创业者减弱对融资的依赖的事情,这听起来颇为不可思议,但这或许和我们过往的经历有关。在我们的投资案例中,有的企业直到上市前夕,都只接受过我们作为它唯一机构投资人的一轮增资,上市后数百亿元的市值很难说有多大比例受到了十年前我们那区区1500万元投资的驱动。另一家企业情况类似,仅接受过我们在内的两家机构的投资,并且虽然是重资产模式,但创始人团队硬是更多依靠自我积累、循环发展,在启动IPO股改时就打造下一个价值数亿元,厂房崭新、装备先进的家底。如果再有机会,我很想跟文章开头那位小伙伴分享一些这些企业创始人的创业经历。因为我们始终坚信,客户的钱终究比投资者的钱更靠谱。
六禾创投成立于2008年,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早的注册登记会员之一,登记编号P1000859。
我们致力于先进制造、企业数据服务领域的科技型创业投资,所覆盖的投资阶段以天使轮到A轮为主,兼顾成长期投资,形成了高持股比例+深度投后管理的投资风格。重要的投资案例包括:帝尔激光、华锐精密、华院计算、开普云、建科机械、云帐房、美信金融、聚宽、原本、央数文化、曼恒数字、恒达时讯、念通智能、奥创联等。我们的核心管理团队成熟稳健,兼具投资、科技和创业背景。我们信仰长期的力量,我们信仰科技的力量,我们信仰企业家精神。高成功率和高回报率是我们过往的成绩,专业、专注、负责任则是取得成绩的保证!我们寻找志同道合的出资人,我们寻找值得托付的企业家,我们也是值得托付的管理人。我们深耕创新性、智能化的高端制造领域,聚焦于先进设备、创新材料和数据智能几大核心分支,致力于发现、投资并服务于该领域具有远大发展目标的中国科技创新型企业,是有理想又靠谱的优秀企业家和创业者值得信任的股东和顾问,全力支持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