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在,百病生,最伤心脑,三味药,帮你通通通,赶走心脑血管病!

学术   健康   2024-10-23 07:51   北京  
作者 | 亻 图片 | 子非鱼 编辑 | 春风 审核 | 小也


遇到一位五十多岁的男性患者,近半年来总是感觉胃脘部疼痛不适,自己也说不出到底是心痛还是胃痛,这种感觉有时还会牵扯到胁下,尤其是到了晚上更疼的厉害,一下一下的,像针扎似的。


聊天中得知,他的工作压力较大,脾气不好,容易发怒。我诊察了他的舌脉,发现他的舌上有小瘀点,舌质紫暗,涩脉。


我判断他这是由于气滞血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于是想到了《时方歌括》中一首有名的方子,叫作丹参饮,正适合治疗这些症状。给他开了五天的药,喝完后疼痛明显减轻了,反馈良好。



丹参饮



丹参饮,出自《时方歌括》卷下,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如果出现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等症状,就可以选用丹参饮。如果是妇女,还可能会有闭经或者痛经出现,舌质紫暗,舌上有瘀斑,脉涩。


丹参饮由丹参、檀香、砂仁三味药物组成,其中丹参用30 g,檀香4.5 g,砂仁4.5 g。用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服。



气滞血瘀刚开始形成的时候,气机郁结在经,时间久了则血液淤滞在络,这也就是叶天士所说的“久痛入络”。


丹参


丹参是一味活血化瘀药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血瘀的良药。


方中重用丹参,丹参用量达到30克,用来活血祛瘀,把血管里、身体中堆积的血都打扫干净,送出体外。


气血的运行,不光需要管道通畅,后面还要有气来推动,如果气的推动力量过弱,血液运行不畅,就会造成血瘀。


《寿世保元》中提到“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所以方中使用檀香和砂仁来配合丹参,发挥行气止痛的作用。


檀香


檀香是一味理气药,味辛,性温,归脾、胃、心、肺经,具有行气止痛,散寒调中的功效。


能理胸膈脾胃之气而行气止痛,常常用于治疗寒凝气滞、胸腹冷痛,胃寒作痛、呕吐食少,胸痹心痛等病证。


砂仁


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干燥的成熟果实入药,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


方中使用辛温芳香的砂仁来和胃行气止痛。砂仁中含有挥发油,气味芳香,久煎容易挥发,影响药效,其他药物快要煎好时,再放砂仁,煎5~10分钟。


以上三味药物合用,能够使气行血畅,疼痛减轻。虽然方中只选用了三味简单的药物,但配伍精良,重用丹参,轻用砂仁和檀香,活血祛瘀为主,行气为辅,达到了气血并治、刚柔相济的目的,不仅可以祛瘀、行气,更能止痛




气血之间的关系



气与血都是维持我们生命活动的物质,人体内像河流一样循环不息的物质就称气血。


其中有形的可以看见的,属于血,属阴;无形的看不到的,属于气,属阳。只有气血阴阳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我们身体中各个器官才能正常运转。


气与血两者也有相互作用,中医里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意思就是,气能够统领血液运行,既可以推着血液在脉道里跑,又能够及时“踩住刹车”固摄血液不随意流出去,与此同时,血液还是气的依托,承载着体内的气。


每当情志失调或痰湿食积停留在某一个部位,就会影响身体中气的流通,导致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也就是气滞。


气滞就没有办法推着血液运行,血液就会堆积在脉道里,形成血。这些淤血就像水管中的垃圾一样,堆在哪里,哪里就出现问题。《血证论》中记载:“气结则血凝”,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表现在我们身上就出现疼痛,皮肤或舌头出现瘀斑瘀点等,气滞严重的胀痛明显,血瘀严重的就表现为刺痛多一些。


淤血最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各种严重的问题出现,所以在身体有血瘀的情况时,我们就应该及时进行干预。


此时,丹参饮就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尤其是治疗气滞血瘀引起的心胃疼痛效果显著。


应用


如果出现了气短,胸闷痛、胃脘疼痛,舌暗有瘀斑、脉弦涩等症状,以及一些由于血瘀而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就可以选用丹参饮来治疗。


以下是一些加减应用:


胃脘剧痛难忍,进食后加重,甚至呕吐者


这是由于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当我们吃下食物时,气就会向上把食物推出来,就是我们常见的呕吐。


治疗时可以用丹参饮与金铃子散合用,来活血化瘀,疏肝行气,加强止痛的效果。


伴有胁肋少腹疼痛者


这是由于气滞在胸胁、少腹而引起的疼痛。


肝位于胁肋部,肝经的循行又经过少腹,所以治疗时可以加一些疏肝的药物,在丹参饮的基础上加延胡索、川棟子来活血行气,疏肝止痛。


血瘀疼痛严重者


如果有严重而且典型的针刺样疼痛,一到晚上就加重,疼痛部位固定,那这就是血瘀严重的表现了,治疗的时候可以在丹参饮的基础上加乳香、郁金、桃仁来增加化瘀调气止痛的效果。


除气滞血瘀以外,气虚也会导致血瘀。气虚血瘀是由于气对血的推动无力而导致的血行不畅,甚至瘀阻不行的病理状态。会出现面色淡白、疲倦无力、少气懒言、心慌、失眠等一系列症状。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气虚血瘀的根本的原因是气虚,所以治疗的时候不仅仅要活血化瘀,更应该注重补气,治疗时不应破气而要补气、益气,在丹参饮的基础上,加上补气升阳、生津养血的黄芪和大补元气的人参,从而达到气足推动血行的目的。


注意


1.方中药物含有活血化瘀作用,月经过多和孕妇禁用。


2.出血性疾病者慎用。


3.不宜与藜芦同用。


4.有高血压、血栓性疾病以及其他基础性疾病者要慎用。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中医药知识
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不代表本刊观点,非中医药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原创投稿:cjcmmxinmeiti@126.com(邮箱)、chunfeng52566(微信)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官方微信平台,每日发布权威的中医药政策、学术、产业、文化、养生资讯,打造最靠谱的中药知识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