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自由理解为摆脱更多外在束缚,给予人更多行为的可能性,那么,我想,绝大多数人是热爱自由的,包括我本人。我喜欢自由自主地看书,喜欢自由自在地吃自己喜欢的食品,喜欢自由自在地从事自己喜欢的运动。总之,站在每个个体的角度,鲜有人不喜欢自由的,谁没事愿意受更多来自外界的约束?古之君子,即便用各种礼教约束自己,那么,这种约束也是来自于他自己,而不是外在强加的;他从内心深处是认同这一套礼教规则的,因而,他仍旧是自由的。因此,古往今来,谁不热爱自由?人类发展生产力,改进生产关系,人际关系从身份发展到契约,难道不就是为了有更大的活动余地、更少的外在约束,也就是自由么?
然而,人们热爱自由,和自由主义并不是一回事。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派别,更是一种社会流行思潮。在学术史上,自由主义派别众多,其实内部本身矛盾重重,从古典自由主义,到19世纪末始于密尔等人的新(new)自由主义,到1980年代在西语世界滥觞一时,并且对我国公共知识界影响至深的新(neo)自由主义,其实自由主义已经发生了诸多分化。在欧洲自由主义偏向右翼谱系,而美国则是白左的思想渊源。然而,无论其学术论证肤浅(如哈耶克)或高深(如罗尔斯),自由主义基本上基于一种基础逻辑认知:个人本位。而这种认知,在不同的自由主义实践中,终将会成为支配民众、使自由主义获得支持的一个核心因素;而这个因素,终将会把不同的社会带向灾难。
个人本位,或者个人主义,某种意义上就是强调个体的意义,强调个人的尊严,强调个人的利益的一种基础认知。这种认知的终极命题其实是:人为了自己而活。和别人的合作,目的不是为了其他,而是自己本身。这种思潮真正在历史上出现其实非常晚,大约在18世纪初叶才在英国中产精英中出现。之前,各种传统社会,都不太可能是个人本位的。总体上,各文明体的主流伦理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在家庭、家族、宗族、宗教、共同体中的意义。
有人可能会拿麦克法兰的垃圾作品《英格兰个人主义的起源》来狡辩。对不起,这本书我不但读过,而且还读得比很多人透彻很多;因为我已经做过大量英国社会史的研究。比如英国的传统农业,绝不可能是个人化,英格兰很多地区农业耕作,没有几户人家的协同根本没法进行。相比之下,倒是中国古代的某些小农的生产方式更个人化。英国的城市工商阶层有非常强大的行会把持,持续到亚当斯密写国富论的时代。英国的海员出海,肯定是需要不同人员的协同、以及指挥者对普通水手的规训的;英国的陆军,在18世纪是排队枪毙的线性战术,单兵、个人英雄几乎没有意义,只有高度协同的有纪律的部队才有战术意义。到了工业革命时代,阿莱克顿等人更是把工人像机器一样组织起来,这时的个人,无非被律令规训的木偶。总之,以为18世纪及18世纪以前,英国是个个人本位的国家,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个历史盲。当然,我国公共知识界,以及法学界、经济学界中,历史盲确实很多。
18世纪初笛福小说中的鲁滨逊,某种意义上是英国精英关于个人本位的第一次系统想象;小说中的鲁滨逊,能够脱离社会,一个人在荒岛存活20多年。这种畅销小说某种意义上激发了精英阶层对于个人本位的热情;然而,他们忘了,鲁滨逊也是依靠了大量他从“社会”中带去的大量如火枪之类的物资,才能在荒岛活得逍遥自在。而历史上,鲁滨逊的原型,那个可怜的水手,事实上下场是非常凄凉的。
对鲁滨逊个人主义想象之前提的反思明显不足(鲁滨逊依然是依托社会赋予的先进物资才获得在荒岛独立生存多年的可能的,并且是依靠这些物资才战胜“野人”,把星期五变为他的奴隶),注定了之后个人主义或者个人本位思想的基础错误:把个体从社会中割裂出来,赋予其无限的优越性,而忽视了人从出生起,没有社会就无法生存这一基本前提。
在今天的自由主义的逻辑前提:个人本位中,个人是至高无上、先于社会的。是先有的孤立存在的个人,后有了社会(洛克、卢梭、罗尔斯等人社会契约的思想实验中无不如此)。孤立且成熟、独立的个人构建了社会,而非社会给了孤立的个人以生存条件。这个逻辑前提明显是反事实的:任何一个个体,哪个不是依托于家庭、共同体赋予的条件,才有可能生存、成长?
这种个人本位的逻辑前提,错得非常明显。但这却还不是本文将要批判的重点。本文将要批判的重点是:这种个人本位的自由主义,将把人类社会带向何方?
一个可见的后果,是个人的原子化。也就是,在自由主义的规划中,个人被赋予常超的独立意义之后,而逐渐丧失了之前与共同体的联系。即便还与家人、同事、邻居保持着某种联系,但经济上个人是更为绝对的主体(之前家庭的意义更强),精神上某些传统的连接纽带被斩断。这种情况下,在整个社会中,个人更像是孤独的原子。而资本、或者权贵集团却依托某种机制能够团结成一体,这种情况,原子化的个人很容易被资本、权贵集团所宰制。人类社会再次出现了极少数人通过勾结对极大多数个人的统治(典型如寡头政治)。两百年前巴尔扎克在小说《十三个人的故事》中,其实就深刻地探讨过这个问题。
另一个可见的后果,是各种自由主义派别,为了竞争受众,会争相鼓励人性之恶。人性之中当然有善有恶,不可一概而论。但每个人,作为个人,潜在地都有自私的一面。这种自私需要社会化的一面来遏制,也就是遏制人性恶最好的方法是强调人的社会属性。马斯克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其实也是源于社会。然而,个人本位对个体的强调,会在一定程度上演化为对个人利己主义的认可甚至鼓励。古典自由主义甚至认为这种个体利己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其实,真正研究经济史,会发现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从来没有导致过持续的真正的经济繁荣)。然而,对个人利益的无限夸大,一方面会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矛盾时,片面强调个人利益而否定公共利益,最后的结局很可能是双输。最典型的是最惨钉子户,以及成田机场那个钉子户。目前,这种情况也导致了欧美印度极高的建设拆迁成本,影响了其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各种自由主义终将演化为无下限地取悦于个人。黄色小说到毒品,不婚主义到同性恋,月光族到家里蹲,各种以个人利己、遮蔽个人社会责任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最终,将引发更大的社会灾难。
因此,以个人本位为逻辑前提的自由主义,相当大程度上将把人类引向灾难。这种灾难已现端倪,而没有大规模爆发,则源于很多人仍旧在团体本位下进行协作。而自由主义继续泛滥,未来将会发生什么,非常不乐观。从这个角度,我虽然热爱自由,但不喜欢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