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医疗销售的“社会学”困境

文摘   2024-07-26 08:51   湖北  
昨天同曾经AZ的一位离职的小伙伴聊天,聊了很久,我从他身上能够明显的感知到多年外企生涯对一个人社会性认知的抹杀。
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特例,而是目前诸多外企人的普遍现象。
“社会性驱动选择”在整个医疗销售行业中间,其实很多人被影响着,但自己没有发现。
大部分医疗销售对外企有执念,行业有人说是崇洋媚外的一种延续,也有人说是职业发展在行业中呈现出的价值。
在现在的医疗环境中,很多人去选择一家公司的时候,只是去看到了这家公司外在的形象,比如说它是一家外资500强,他在某个领域的产品做的很强。
甚至该公司具有极强的研发能力,能够应对市场环境的各种变化。
但,有多少人在面试的时候会去了解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产品在即将要去的区域的真实情况,同行对这个产品的评价;以及政策环境对这个产品的友好度?
最重要的是直线领导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团队的管理文化,大区的风格?....
如果直线是一个40岁的离异女人,你会怎么想?如果总监是一个快50岁的老女人,你又会怎么想?
这一个如此简单的事情,就很简单地指出了“社会性选择”是很多人根本没有关注的点。
而,恰恰这个点,极大可能成为你在职场中委屈,难受的关键。
现实中,很多人对外企,对外企领导有一种天生的羡慕,诸多人的这种心态,最后也注定了悲哀的开始。
似乎在很多人眼中,外企的岗位就一定是高人一等?似乎外企的DSM,RPM就一定是管理水平极其优秀?
想起了曾经有人评价“AZ骗保案件的东区总监”,是勤奋,又有魅力,一步步奋斗做到总监岗位,责任感极强的超一流男性。
只能说,你赢了,我信了。
很多人眼里对外企存在这种自带滤镜的快感,最后常常就陷入了榜一大哥未见真人的激动。
这种自带滤镜,导致在外企的一些销售,对外企这个关环是季度的享受,那种从笑容中流露出的优越感有一种在县城里买房的农村人的既视感。
导致一些还在国企苦苦兑费的人,被一帮帮人说你不学术,你跟不上时代,你做的太low,你会被行业淘汰...
在这种鄙视、歧视下萌生了是Maybe是自己能力不行,Maybe是自己不够学术,如果我不去外企,我可能真的不能在行业中继续存活了。
往往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我们所有的外资企业,它其实只需要的是工具人,他并不需要的是有价值的人!
当你发现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的时候,你应该做的事情是如何去更大价值的发挥你的价值,让你的价值能够在多的维度,多的空间,能够赚到更多的钱。
而不是在一个所谓崇尚“工具文化”的地方,把自己的价值变成了一个工具。
很多在外企的人,极度的迷之自信,认为自己在公司连续干多少年,就一定可以升职当领导。
然后当上DSM,就是高人一等了,甚至会觉得买房,买车,换掉现任,迎娶白富美了。
这种人,就是外企最喜欢的“极品工具人”。
可惜,市场上评价外企的医疗销售能力强不强,并不是他们有没有拿到过Top sales,也并不在乎他们是DSM,RPM,还是RM。只会用一个评判标准:你有兼职吗?
如果外企的一线销售自己没有兼职,他在公司就算做到了Top,在市场评价的体系中,他依然是不合格的。
如果一个外企的管理者,只把外企的底薪+奖金当成自己所有的收入来源,这就是非常普遍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失败案例。
这是“经济社会学”中的一个很常见的论述。
为什么医疗销售行业有个市场标准是,入行3年,年收入保持在30万+,说明你入了医疗销售的门。
入行5年,年收入保持在50万+,说明你入了医疗销售的局。
医疗销售,在社会学的行业分类中,就直接划分为了:“灵活就业型”。但,以外企为核心的一套管理体系,给这个行业的定义是:All in 专业型?
SO,很多人没能赚到这个行业在市场维度给的评估收入,是有原因的。太缺少社会性的评估和认知了。
。。。。。。
最后,依旧强烈推荐“sanshu的社群”



柴府的医械茶园
让医械销售,更通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