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妈妈,我是谁?
其实,这何尝不是男性面对的问题。
不是爸爸/丈夫/儿子,我是谁?
一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开始学着去适应带着“身份”的活法,活在关系中,活在环境中,活在周围的看法和期待中......
我们对自己最初的了解和认知,正是来自不同关系场中,带着不自知的“身份”和“角色”所收到的体验。
婴儿时期,有爸妈在身旁,婴儿的哭喊会有回应,而当爸妈不在的时候,哭喊再响也不 会有回应。
婴儿时期的我们会以为,那是因为“我”的哭喊带来的不同结果,其实在父母看来,那是因为自己的儿女在哭喊,他们 “应该”有所回应。
当时的“自己”可能并不清楚,收到的任何回应,都是因为“我”在“关系场”里,是因为我的“身份”,而不只是因为有“我”的存在。
看,“身份”,有多重要。
在我的记忆里,对“身份”有深刻的体验,来自一次小学班委的竞选。记不清是公开竞选还是老师选定,反正我知道自己要从 “班长”的位置上下岗了。
记得那次非常不舍,也非常难过,感觉没了这个“身份”,是对自己品质和能力的一种否定,也不知道别人对我的看法和态度会不会有所改变。毕竟我“在位”的时候,还是“处理”过个别同学的。
第一次有了两个深刻的体会:
1,身份并不是真正的我。
2,凡是别人给你的身份,别人也可以拿走。
从此以后,某种程度上,我有了对身份的觉察和距离感。在不同的关系模式中,常常自问:
别人这么对我?是因为我的“身份”,还是因为“我”本身?
随着年岁增长,越发觉得,身份角色,真是神奇的存在。这种存在于关系场中,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对人们,对自己,都有着神奇的效用。有或没有,换个版本,无论是待遇还是感觉,大不相同。
说到想要的身份角色,其实很多人在小时候的语文课上就被问到过。比如命题作文《我的理想》。
当年的回答大多是科学家、解放军、老师、警察...... 现在可能是老板、明星、网红了吧,其实这些都是职业,是社会身份。也有的想要当个好爸爸、好妈妈, 这是家庭身份,哪怕甲方乙方、师傅徒弟、买家卖家...... 只要是 关系里的相对位置,就是身份。
哪怕“第一名”“人上人”,也是。
毕竟,现实生活中,太多太多的利益和价值是绑定在“人的身 份”上,而不是“人”上。
所以,很多人奋斗一生所求,也就是早点实现,并牢牢抓住一个身份,感觉做到这点,就一劳永逸了。
真的吗?
恐怕是误会一场。
能帮你拿到“身份”的,也许是努力、能力、背景、关系、方 法、套路、更或是运气、命格,但要真正使这个“身份”立得住, 站得稳,长长久久的,却是内在的“心性”。
心性这东西,平时是不容易看出来的,常常只在一些小细节和大事件中偶有出现,却时时刻刻左右着我们的言行、思想、潜意识,积累着我们的日复一日,影响着我们一生的起起伏伏。
心性与身份,一个藏在深处,恒常不变;一个放在明处,时常可换。
一辈子的上下左右,酸甜苦辣,不是心性借由身份的表达, 就是身份带给心性的体验。
心性与身份,修炼也好,修行也罢,哪个是根本?哪个是借用?哪个服务于哪个?哪个才是真正的主人?
做妈妈,何尝不是。
拓展阅读→→→
作者介绍
TOM
语音分享爱好者、家庭教育观察员,在社会人与自然人的平衡与失衡中不断探索的老男孩,有声书《终有一天你会懂》喜马拉雅全网排名第一。
长按添加微信「文婷」
We Chat:weady-Lee
世界那么大,
怎会遇见你。
点击关注 · 共童成长
-THE END-
作者 | TOM
排版 | 夏逸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