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遇己——我不是妈妈我是谁?
主标题告诉我们:自己是需要相遇的,相遇是需要凭借的,书写是其中一种不错的方式;
副标题则是一句疑问:作为妈妈的女性,当她抛开妈妈这个角色时,她还是谁? 因此,首先要成为妈妈,是这个主题的必要条件。
亲密关系,我以为是人幸福和意义的根本所在。
想想当这个世界只剩下一个人,这个世界的一切物质成果都还在,他或她能享受一切,但意义何在?幸福何言?一切似乎都会变得虚无。
当这个世界只剩下两个人时,关系便出现了。这两个人便因着对方,产生了价值感。如果这两个人还是年轻异性,如亚当和夏娃,也许幸福感便随之而生。这便是亲密关系,承载于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信仰之感情,因于他人,起于自身。
而成为妈妈,是亲密关系的重要内容。
成为妈妈,普遍的说,要经历恋爱和婚姻,组成家庭,并与家族产生联系,都是极好的亲密关系。成为妈妈,亦要经历怀孕的不适、分娩的痛苦,以及哺乳和养
育的辛劳。
然而,就像亲密关系往往也是痛苦的来源,女性在生育和养育中所承担痛苦和辛劳,也将给女性带来无可替代的感受、成长,甚至觉醒。
宇宙的规律便是如此,如阴阳,如一个硬币的正面和反面。
成为妈妈,是平凡的生活。
《诗经·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汉代毛亨传:“芣苢,后妃之美 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
唐代孔颖达疏:“若天下乱离,兵役不息,则我躬不阅,于此之时,岂思子也!今天下和平,于是妇人始乐有子矣。”
上古的诗歌文辞简单之至,汉唐大儒的注疏亦只是人之常情。
成为妈妈,是一份信仰。
诗人纪伯伦说“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诗人泰戈尔说 “每一个孩子出生时都带来信息说:神对人并未灰心失望”。透过信仰的眼睛,似乎又有更多的意义可以挖掘。
因此,在古代也许不会生出这个问题“作为妈妈的女性抛开这个角色时,她还是谁?”那时候的女性全心身投入这个角色。没有首先,而是全部。
而现代和理性将这个“全部”劈开。女性可以做妈妈,但只是“首先”。她们还要——找自己。 这些色彩斑斓的文章,便是出自色彩斑斓的她们之手。
她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称谓:妈妈;
这本书中色彩斑斓的文章也有着一个共同的内核: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是为记。
拓展阅读→→→
作者介绍
格斋
从军十载,戍边三秋。
书读五车,一身难修。
四十有子,生命如流。
安住当下,思接悠悠。
朋来共乐,诗作消忧。
日日皆好,夫复何求。
入群请加微信「文婷」
We Chat:weady-Lee
世界那么大,
怎会遇见你。
点击关注 · 共童成长
-THE END-
作者 | 格 斋
排版 | 夏逸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