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生源锐减、骨干流失、教师断层……农村课改名校如何突围?|​陈绍清

政务   2024-10-22 06:38   上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生源锐减、骨干流失、教师断层……

农村课改名校如何在困境中理性突围?

❏ 陈绍清 

10月10日,秋雨绵绵,凉了大地,润了心田。作为县教科所的首席专家,我踏上了前往云阳县后叶镇后叶小学的旅程。这所曾经在农村课改领域大放异彩的名校,如今却面临着生源锐减、骨干教师流失、教师断层等多重困境。我的心中充满了忧虑,但同时也怀揣着寻找解决之道的决心。
01 曾经辉煌:后叶小学的课改传奇
后叶小学,这所位于云阳县边远的农村学校,曾以其独特的课改模式和显著的教学成果,在全国农村教育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课改名校的典范。
据悉,后叶小学自实施“心动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全校学生的平均成绩提高了20%,优秀率提升了15%。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也有显著提高,展现出良好的学习风貌。这一教学模式不仅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还在国家级、市级教育研讨会上进行了多次展示和交流,赢得了教育界的高度评价。
后叶小学的课改成果在各级教育评估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在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的评估中,学校的课改成效被评为“优秀”,并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市推广。此外,学校还有多篇课改论文在国家级、市级刊物上发表,为农村课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在课改的推动下,后叶小学的教师队伍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近五年来,学校有10名教师在国家级、市级赛课中获奖,20多篇课改论文获得国家、市、县级奖励。这些优秀的教师不仅在学校内部发挥了引领作用,还多次受邀在外部教育活动中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后叶小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最近的校级文艺比赛中,有80%的学生参与了各类节目的表演和创作;在县级体育竞赛中,学校代表队也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后叶小学以其显著的课改成果、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全面发展的学生素质,在全国农村教育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学校的教育实力,也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树立了榜样。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后叶小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02 现实困境:农村教育的“三重考验”
据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李云介绍,当前类似后叶小学发展困境的农村学校不少,整个农村教育面临“三重考验”。
考验一:生源锐减,学校规模大幅缩减
据后叶小学校方提供的数据,近年来学校生源持续减少,从原来高峰时期的1600多人锐减至如今的600多人(含幼儿园67人)。小学1-3年级各1个班,每个班40人左右。4-8年级各2个班,每班人数维持在45人左右。以前人满为患的校园,现在随着人数锐减,一下子变得清净多了。
究其生源锐减的原因,主要包括出生人口率下降、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外流以及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等。面对这一困境,后叶小学不得不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小规模教学的需求。
考验二:骨干教师流失,教育人才空心化
后叶小学曾以其优秀的教师队伍和显著的教学成果闻名。然而,近年来,大批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管理干部通过进城方式远走高飞,导致学校教育人才空心化。
据学校负责人介绍,这些教师的流失不仅带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也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氛围。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薪资待遇、职业发展机会以及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为了应对这一困境,后叶小学不得不聘请代课教师来补充教师数量,不得不增加培训成本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考验三:教师断层,教研组难以运转
随着骨干教师的流失和新生力量的不足,后叶小学面临着教师断层的严峻问题。据学校教务处统计,目前初中、小学各教研组已经难以选出教研组长,大部分学科缺乏骨干和领军人物。
比如,初中部目前设有语文、数学、英语、艺体4个大学科教研组,其中语、数、外每组仅有4名教师,有两个教研组长由代转公教师担任,且年龄都超过50岁。语文教研组1名教师由幼教转行而来,1名由代课教师顶岗教学。这些特殊状况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提升。在今年全县的七年级质量监测中,曾经引以为傲的语文学科与同类某校相比,平均分居然悬殊9分之多,令人深感焦虑。
“教师断层的原因主要包括教师编制限制、新教师招聘困难以及教师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等,老教师扎堆退休,而新教师短时间内又跟不上趟,我们也只有干着急”,学校校长郑小权无奈地说。
为了解决教师断层问题,后叶小学正在积极探索教师培养新机制,加强新老教师的传帮带,同时向县教委人事科争取更多的教师编制和招聘机会,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后叶小学的现实困境是当前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的一个缩影。在城镇化进程加速、教育资源不均衡的背景下,如何留住优秀教师、吸引新生力量、提升教育质量,成为农村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03 理性突围:打开“格局”应对现实困境
如何破解后叶小学面临的三大痛点问题?
如何为当前农村教育特别是小规模学校建设寻找一条突围之路?
这是一个宏大的教研命题,也是一个令人心酸的现实话题。
在与学校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倾听他们的真实呼声,在数次思维碰撞中寻找应对现实困境的那一剂良方。
我想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说:请打开管理格局,多给农村教育一些方向引领和政策支持
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具备前瞻性眼光和统筹性思维,尽可能盘活县域教育优质资源,针对农村学校发展实际制定专项扶持计划,以实打实地行动去寻求突围之道。
比如,为了解决农村学校学科教研组人员稀少且缺乏常规教研机制的问题,可以将集团内学校人力资源整合,建立“城乡学科教联体”,以“云教研”的方式巧妙破局。
比如,加大“银龄计划”帮扶农村学校的力度,让“改非”的老书记、老校长、老主任和退休的教研员、名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到农村学校“公益支教”,由集团选派优秀管理干部或名师到农村学校任职任教,发挥好首席教师、十佳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再比如,组织部门主动为农村质量薄弱学校配齐、配优教学教研管理干部,创设更多发展平台让一大批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从优良教研生态中主动“涌现”,进而成“名”(学术盛名)成“家”(本土教育家)。
事实证明,如果学校有了人,有了一批能干人,有了一批愿意奉献乡村教育的能干人,农村学校的管理、教学、教研就会悄然变脸,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建设美丽乡村就不再是一句口号和空话。
我想对教科研专业机构说,请打开教研格局,切实发挥好“娘家人”的教科研赋能作用
教科研机构是一线学校的娘家人,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为学校排忧解难。
比如,针对农村课改名校,教科研专业机构可组织县内外专家“会诊”,帮助学校提能升级,深度发掘典型经验,常态提供学术支撑,让学校重新焕发课改名校的荣光。
比如,针对100人以内的农村“袖珍学校”,教科研机构可引领学校扎实开展“云教研”“联片教研”“连片教研”,用小切口的“好教研”解决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真问题”。
再比如,针对500人以上的农村中大型学校,教科研专业机构可引领学校主动与县内外课改名校“联姻”,以“影子研修”“对口帮扶”“年级蹲点”“建立校际教联体”等方式提升学校的战略领导力、战术领导力和课改实践力。
作为热爱农村教育的资深教研员,我始终坚信:只要有教科研专业机构这个“娘家人”巴心巴肠地推一把、扶一把、帮一把,农村学校自然而然就有了发展的底气、干事创业的朝气和创先争优的锐气。
我更想对农村学校说:请打开发展格局,内生动力才是学校改革创新与特色发展的王道
左手外因“刺激”,右手内因“发力”,这是众多农村学校办学成功的经典策略。但外因永远替代不了内因,农村学校要实现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是办学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变量。
在调研过程中,我对后叶小学的“心动课堂”课程改革充满了如下期待:
一是探索“心动党建”引领下的“后叶课改2.0版”,实现“心动德育”“心动课程”“心动课堂”“心动教研”“心动评价”的“五个全面升级”,科学擦亮“后叶课改”品牌的底色和亮色。
二是借力借智,主动融入“新教育实验”。以新教育的10大行动为抓手,谋求课改品牌发展的新赛道,力求物化、提炼一批看得见、叫得响、摸得着的原创草根成果。
三是搭建“后叶课改”多元展示平台,利用各级官媒特别是“后叶课改”公众微信号、抖音号、班报班刊、校报校刊等平台,常态开展先进人物、典型经验宣传推广活动,让一大批农村教师通过课改实现人生蝶变,走向县、市甚至全国讲坛(论坛)去传经布道、摘金夺银。
后叶小学的困境是当前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的一个缩影。在城镇化进程加速、教育资源不均衡的背景下,如何留住优秀教师、吸引新生力量、提升教育质量,成为农村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困境往往孕育着希望与挑战。后叶小学正以坚定的步伐和科学的对策,在困境中寻求理性突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所曾经辉煌的农村课改名校将再次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农村学校能够借鉴后叶小学的经验和做法,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在挑战中把握机遇,让农村教育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推荐阅读:
1.【随笔】老师的职路很长且辛苦, 请一定要善待自己!|山栀子
2.【3X时光记忆】1019:学校的“空间观”|山栀子
3.【心得】让优质资源“生长”起来|山栀子
4.【心得】教育经验的“萃取”|山栀子
5.【随笔】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唯有坚守“确定”的现在|山栀子
6、【心得】好学校是怎样“炼”成的  | 山栀子
7、【心得】“高品质学校”应有的“模样”|山栀子
8、【论道】再谈教育家精神:先生之“大”|山栀子


点击分享 让更多人看到


乐乡树人
讲好教育好故事,分享树人好经验;崇尚人间真善美,弘扬社会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