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有种好教研叫“集体备题”|陈绍清

政务   2024-11-08 06:33   湖北  

点击

关注我们吧!

有种好教研叫“集体备题”

——我最喜爱的36个教研小妙招之二十八

❏ 陈绍清


在近期对全县高三一轮学习的深入视导中,我们遗憾地洞察到一个普遍现象:尽管传统教研环节如听课、评课等备受瞩目,但集体备题——这一关乎教学质量核心环节的实践,却往往被边缘化。此缺失不仅削弱了课前选题的针对性,也阻碍了课堂训练的分层实施与精准评价,使得减负提质的教育愿景如同海市蜃楼,遥不可及。然而,四川东辰国际学校创新的“集体备题”模式,犹如一股清流,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下边,呈现的是笔者关于“集体备题”这个重要话题的一些浅见,旨在抛砖引玉,供同行商榷。
一、集体备题的内涵解读
集体备题是一种高度协同合作的教研活动,它超越了传统个人备课的范畴,通过教师团队的紧密合作与智慧碰撞,共同设计与优化教学题卷。这一过程不仅涉及题目的选择、改编与创新,更涵盖了对学生学习需求、认知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的深入分析,旨在构建一套既符合教学规律又富有创新性的高质量教学资源。
集体备题鲜明地体现如下四个特征:
(一)质量提升与标准化
集体备题通过团队审议,确保题卷内容科学准确、难度梯度合理、题型丰富多样,有效提升了教学资源的质量。标准化流程的应用,如统一的命题规范、评分标准和反馈机制,增强了教学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有助于提升教学评估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二)效率优化与资源共享
集体备题避免了个人重复劳动,通过分工合作和资源共享,显著提高了备课效率。建立的题卷库和教学资源库,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参考,促进了资源的良性循环利用和可持续性优化。
(三)教师专业发展与团队协作
集体备题过程中的讨论、辩论和合作,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知识交流与技能提升,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教师通过参与集体备题,能够不断拓宽视野,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加速个人专业成长的步伐。
(四)创新驱动与教学改革
集体备题鼓励创新思维,凝聚集体力量与智慧,激发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探索与尝试,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集体智慧的汇聚,能够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变革。
(五)学生中心与个性化教学
集体备题注重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确保题卷设计贴近学生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精准定位学生的易错点和难点,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目,实现了个性化教学的目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集体备题的价值探寻
集体备题就像是一股清流,既让教学实践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又给教育研究带来了无尽的灵感和动力。
(一)实践价值
简单讲,就是能让教学活起来
它让教学变得“对症下药”。老师们凑一块儿备课,就像大夫会诊,能精准找出每个学生的学习“病症”,然后开出最合适的“药方”——也就是教学方案和习题。这样,学生们学习起来就更有劲儿,效果也更好。
它是老师成长“加速器”。集体备课就像是一个教师成长的大课堂,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思想碰撞,教学技能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涨。而且,还能一起脑洞大开,想出更多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
它让学生学习“乐开花”。老师们精心设计的题目,就像是一个个有趣的挑战,让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享受了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自然就“噌噌”往上涨了。
  (二)学术价值
  简单讲,就是给教育研究添把火
它是教学理论“实践场”。集体备课就像是个教学理论的实验田,老师们可以在这里验证和完善那些教育理论,让它们更加接地气,更加实用。
它是教育改革“助推器”。备课中发现的好点子和新问题,就像是一股股新鲜血液,给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老师们可以一起探讨怎么让教学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推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它是学术研究“资源库”。老师们备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数据,就像是一座座宝藏,等待着研究者们去挖掘。这些宝贵的素材可以为教育研究提供丰富的案例和数据支持,推动学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三、集体备题的操作流程
  现以四川东辰国际学校的集体备题模式为例,详细介绍其操作流程。该校的集体备题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个人独备
每个教师根据教学需求,独立准备50%的题量,并介绍自己的备题思路与意图。此环节旨在激发教师的个人创造力,同时确保题卷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二环节:集中研讨
组长根据主备人上传的题卷初稿进行初次修订后下发,组织教师集中研讨。
逐个研讨决定五个关键问题:总题量、题型、总难度(包括整体难度、局部难度)、同步性(与教学内容同步)、流动性(前面训练中的易错易混问题)。
主备人发言后点名安排个人发言,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确保每个细节都得到充分讨论。
重点突出拓展题、流动纠错题、经典题、新题,确保题卷的高质量和针对性。
最后由组长现场定稿,确保题卷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第三环节:完善与印刷
主备人根据定稿方案完善题卷,确保所有细节都符合教学要求。最后进行印刷,为教学提供高质量的题卷资源。
四、集体备题的适用范围
集体备题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准备方式,其适用范围广泛,不仅局限于高三一轮复习,而是贯穿于各个年级和学科的教学全过程中。
(一)全年级覆盖
小学至高中:无论是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巩固,还是初中阶段的学科拓展,乃至高中阶段的深度复习与备考,集体备题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它帮助教师团队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科学选题、编题,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匹配。
(二)全学科应用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无论是语文的文学鉴赏与写作,数学的逻辑思维与解题技巧,还是英语的语言运用与文化理解,乃至理化生的实验探究与理论分析,政史地的时事热点与历史文化,集体备题都能助力教师团队精准把握学科特点,设计出既符合教学大纲又贴近学生实际的题卷。
(三)教学准备阶段必备
学期初规划:在新学期开始之初,教师团队通过集体备题,可以明确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为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单元教学前准备:在每个单元教学之前,集体备题能够帮助教师团队细化教学内容,设计出针对性强的练习题和测试题,确保单元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考试复习阶段:在期中、期末或升学考试等关键节点,集体备题更是不可或缺。它帮助教师团队精选复习资料,设计模拟试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应试能力。
  五、品鲜活案例,悟专业成长
匠心筑梦,智启经济之旅
——高阳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经济生活”专题
集体备课纪实

在云阳县高阳中学那充满活力的校园里,每周一次的高中政治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犹如一场智慧的盛宴,总能在平凡的日子里和舒适祥和的备课室绽放出非凡的光彩。
今日,这方舞台的聚光灯下,站立着高阳中学高三政治备课教研组长刘昌松老师,他以一种近乎仪式感的姿态,宣布了今日的主题——为高三第一轮复习中的“经济生活”专题集体备题,寻找那把能够精准解锁每个学生潜能的“金钥匙”。
晨曦微露,备课序曲悠扬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轻轻拂过备课组的办公桌,一场关于知识与智慧的交响乐章悄然奏响。刘昌松老师站在黑板前,手中的马克笔如同指挥家的指挥棒,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灵动的弧线。“同事们,高三政治复习的征途已经开启,‘经济生活’专题是我们必须攻克的堡垒。今天,我们要携手并进,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最适合他们的学习路径。”他的声音坚定而充满力量,如同晨曦中的号角,唤醒了所有人的斗志。
艺体班:基础之舟,援助课程扬帆起航
对于艺体班的学生,刘昌松老师提出了一个温柔的比喻:“他们如同在知识海洋中航行的小舟,需要的是稳固的基础作为风帆。”
此时,面带微笑,适时地抛出了“援助课程”的创意。他设想了一系列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微课,宛如一盏盏明灯,照亮艺体班学生前行的道路,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经济生活的高考考向,核心概念和解题思路等,如供求与价格的曲线变动与微妙平衡、价格与供求的波动规律等,形象生动地带领着学生在经济知识的海洋中稳健地前行。
层次班:拓展之翼,变式题引领翱翔天际
谈及层次班的学生,刘昌松老师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他们是我们的希望之星,需要更广阔的天地去展翅高飞。”
刘老师这位备课组中的年轻才俊,以他独有的创新思维,构思了一系列拓展题和变式题,如同为这些学生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他通过深度剖析经济政策背后的逻辑,或是设计基础知识的运用题型、或是设计开放性创新问题,鼓励学生跳出书本知识框架,引领学生从不同维度审视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普通班:中档之桥,稳健步伐跨越鸿沟
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刘昌松老师用“中档之桥”来形容他们的学习状态。“他们站在知识与能力的交汇点上,需要的是一座稳固的桥梁,帮助他们稳步跨越和前行。”
此时,擅长激发学生潜能的刘教师提出了一套精心挑选的中档题方案。这些题目既不过于艰涩,也不失挑战性,旨在通过适度的挑战,逐步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和自信心。同时,他还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合作探究共同成长。
集体智慧,璀璨星河汇聚成海
随着集体备课的深入探讨,高阳中学高中政治备课组的每位教师都仿佛化作了夜空中最亮的星,他们的“金点子”如同流星划过,汇聚成一片璀璨的星河。他们不仅为不同班级的学生设计了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还探讨了如何将这些方案巧妙地融入日常教学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课前任务、课堂互动、课间作业、课后跟踪巩固以及阶段测试等,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经济生活”的海洋中畅游无阻,有所收获和感悟。
日落西山,备课成果熠熠生辉
当夕阳的余晖洒满整个办公室,备课组的教师们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的笑容。他们不仅完成了一次高质量的集体备课,更在彼此的协作中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刘老师深情地总结道:“今天,我们共同绘制了一幅关于知识与智慧的地图,为每个学生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手相连,我们的学生定能在高考的征途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在云阳县高阳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的教师们,就这样用他们的智慧与热情,编织了一张爱的网,而集体备课,正是这张网上最闪耀的结点,连接着每一个学生的梦想与未来。
综上所言,集体备题以其丰富的内涵、深厚的理论基础、高效的实践流程以及显著的成效,成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力量。它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团队协作,更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与共享,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们期待更多学校能够积极采纳并创新发展“集体备题”这一教研范式,共同开创教育事业的新未来。
说明:文中案例来自重庆市云阳县高阳中学教科室,特此鸣谢!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推荐阅读:

1.【论道】中国教师报:松滋实小办学新思维之一:家长思维|山栀子

2.【家教】“伙伴”是儿童最向往而美好的关系|山栀子

3.【时评】剧演砸了,挨“板子”的不该是姜萍|山栀子

4.【随笔】身影可以缺席,但青春不能缺席|山栀子

5.【悦读】把未来学校办在当下——读《重新定义教育》《未来学校构想》|山栀子

6.【3X时光记忆】1029:错失的“高潮” |山栀子

7.【3X时光记忆】1031:“敏感”的童心|山栀子

8.【论道】基于思维发展的“概念”建构与理解——以《10以内的加法》为例|山栀子


点击分享此文章






乐乡树人
讲好教育好故事,分享树人好经验;崇尚人间真善美,弘扬社会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