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想办法增加粮食产量,了解膳食营养,甚至解决贫困问题;但是吃饱了过阵子还是会饿,这是客观规律,有钱有才者概莫能外。
说到底,拖延是种状态,而不是“问题”;需要的是一日三餐,饱了还要考虑营养。所以你没法“解决”它,而是要平衡它,拖延的反义词绝不是自律,不能跑偏。也不是每一种拖延都是拖延症,比如事件影响,策略性延迟(以达到激励效果);除非严重到一定程度,才能称为“拖延症”。明明完成某件事对你来说是最有利的,但这件事给你带来情绪上的不适,你因此一直拖延。时间管理技巧能让人产生【控制感】,从而防止导致拖延症的情绪不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列计划”。不过为了防止目标明确后引发的恐惧,或者未能执行引发的更强烈的不适,最好制定简单、易行的计划。你想养成跑步的习惯,最好从穿鞋出门开始;你想坚持每天阅读,可以考虑先看一篇我的公众号文章。
这就是培养一个习惯的“2分钟原则”:至千里,从最容易做起的跬步开始。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营造场景,或者说人设。
穿上跑鞋,去健身房,打开书,都意味着我们对进入一个新状态的认同。身份认同的良好感受,促使我们开始并持续下去。
需要注意,千万不要被很多人常说的“仪式感”误导,那只会消耗你的能量。
仪式感就是所谓的“差生文具多”,准备工作猛如虎;而身份认同的操作一定要简单,重在思想层面。
当然,改变拖延根本的途径在于:了解你的情绪(恐惧),直面你的逃避。正如我的一位哲学博士朋友所说,“现代人心绪乱,定不住,发不出大志向来,也就没有大勇。”而想要突破日常生活的困境,又非常需要这种“大志大勇”。那么,你可以写日记观察你的不适情绪,找出你的情绪模式。然后迈出一小步,发现情况并不像担心的那么严重,“没有踩雷”的成功经验会帮你积累更多勇气与能量。你也可以尝试找找解决方法,比如求助,把任务或责任委托给其他人。忍受一点不舒服,再忍受一点,增加——感受——评估——增加如果就是不行,那就要反思这个任务是否值得。如果“否”,放弃也是一种选择和解脱。还要考虑你的逃避是否有更根深蒂固缘由,不仅某项工作拖延,甚至自我的行为模式出了问题。如果是那样,可能就需要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