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说《红楼梦》里,凤姐(王熙凤)的女儿巧姐“时常肯病”,不是出花,就是发热。
为了好养活,让庄稼人刘姥姥给改个名字。
刘姥姥听说,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
所谓以毒攻毒,就是腾挪的法子。
有些法子直接,霍去病、辛弃疾、梅毛病,总之要“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
皇天不管,那就自谋生路。你看“天生、天养”就是没人管,反着来的,典型的是孙悟空,自己学着躲三灾、避天劫、消死籍。
像刘姥姥改“巧哥”这种,最末流。普通老百姓要活着,全靠命硬,什么狗蛋、粪球、二毛……
可别笑话凤姐、刘姥姥,文人雅士也这样,比如欧阳修在《道山清话》讲,“人家小儿要易长育,往往以贱为名”;辛弃疾写“看取辛家铁柱,无灾无难公卿”,铁柱就是他儿子。
没有人希望自己(孩子)不好,关键在于腾挪二字,用来躲避、转移,为的是当人生忧患来临的时候,晃它一下子。
02
但是为什么七月除七,“日子不好”呢?
我觉得聊传统节日,聊历史文化,都不要绕开两件事——
一是平民百姓;
二是实用主义。
不能总觉得传说是假的,文化是虚的;实际上,当初都是“有用”的,而且多是从民间自下而上的,
比如,上面那些取名的逻辑王公贵族也用,鲁文公儿子叫恶,晋惠公女儿名妾,卫宣公有个大臣叫司空狗,辽代皇族有叫驴粪的,金朝有大臣叫海狗、完颜猪儿,金兀术的孙子名羊蹄,胡沙虎的名字叫猪粪。
再比如,您猜杭州灵隐寺主堂供奉着什么禄位?
说回七夕和牛郎织女。
春秋时期,祭祀星宿。严格讲,那会儿还不是封建社会,织女牵牛二位也没谈恋爱,先民们单纯是把目力所及最明亮的星辰当作两个树洞。
说是迷信,又何尝不是童年时期的人类个体感叹生活,以求告慰呢?(就像小时候坐在葡萄架下面,不会就我一个吧)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小雅·谷风之什·大东
这个情人节档,大多是异地恋故事,不是大团圆那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七月初七,不是今年,我在葡萄架下面坐了半宿;也不是那会儿看多了浪漫传说,或者迷信。
大凡少年时代,总有觉得自己“天赋异禀,天命感召”的时候。桥头二位“脉脉不得语”,我说总行吧;好歹入了仙籍,万一要闻听下届凡夫俗子的心里话呢?
现在想想,展现自我也好,建立联系也好,还是朋友圈更快捷——
鹊伴相依间 佳期又一年。
这会儿应该没人想听悄悄话/心里话了,爱情这东西,电影管够,综艺内卷,社交媒体都看不过来。
牛郎织女要撒糖,也得靠直播吸引粉丝;还要跟白许、梁祝CP们打PK。
(粉丝宝宝们,同意的在看,不同意的点赞,有意见的转发朋友圈)
善男信女热热闹闹,无非是买花、礼物、大餐……老几样,一切日子都是情人节、狂欢节、购物节的样子。
要传统有传统,要时尚有时尚,总有腾挪之术。
题外话,我在便过邯郸梦也无里写过的,邯郸也好,黄粱梦(镇)也好,有典故没宣传,有文化没消费,就不成“节日”。
再说回来,自黄粱梦向西向北,沿着山脉,巍巍太行,钟灵天河。
天河就是天河山,据说也是王母娘娘隔开牛郎织女的那条银河,落地成峰:中国爱情山,七夕文化之乡,牛郎织女传说的原生地……
至少我还在葡萄架下听悄悄话的年纪,不知道这回事,想是那个时候没文化。
现在也不多,所以我也搞不清真假,反正说是有多位专家考证。
甭说些有的没的,搞起来就都有了:
2005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中国爱情山”。
2006年,天河山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七夕”文化研究基地,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七夕文化之乡”。
2015年我国中原地区第一座山间滑雪场——天河山冰雪大世界建成。
冰雪大世界位于中国爱情山山顶,积雪期……等等,滑雪场跟七夕文化有啥关系?
传说有了,搞文化遗存;山水底子,搞商业开发。
过节嘛,不寒碜。
04
今天我们把所有节,都腾挪成消费节,何尝不是一种实用主义。
所以你说这些腾挪的法子,祭祀乞巧也好,消费过节也罢,归根究底还是:
一个个具体的人,努力想过好日子。
消费主义和浪漫爱情,就是这么制造出来的现代神话。
人生天地间,从古至今,正因为这趟远行充满黑暗,所以才能望见银河、望见星辰,望见工业时代的烟花,商业文明中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