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刷手机的时候,APP推送了一句古诗: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以前读这句感触不深,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莫名感伤。
茕茕(qióng qióng),孤独无依的样子。
谚语讲,“读出师表不哭者其人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其人不孝”;在那篇让人不禁落泪的“辞官说明”里,李密陈述自己父亲早亡、母亲改嫁,从小被祖母抚养的情形。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不仅仅孤单,更艰难是无依无靠的处境。
所谓“东走西顾”,往东走,却又回头往西。
我小时候养过兔子,它们喜欢躲在角落里,并不如狗那样贴着主人。
然而到了陌生环境,兔子就会围在你脚下,警惕地观察四遭,稍微跑一段,然后又回到你身边;如此反复确认安全的距离和点位。
当它被放逐、驱赶和抛弃时,失去根本依赖,安全感无从谈起,那个孤独无依的状态就出来了。
02
为什么会这样?
可以是迷茫,不知道去哪儿,又或者根本不想走,但不得不走。
《红楼梦》里,金钏儿被撵出府后羞愤跳井,司琪在被赶走后撞墙而死,还有晴雯的离开,充满了愤愤与委屈……
或卖、或配人、或回家,看起来不同,结果都一样:被抛弃后无处可依。
《西游记》里,孙悟空被赶走四次。
八六版电视剧把悟空被菩提祖师赶走、被唐僧第二次赶走的情形,拍得尤其动容。
菩提老祖要赶他下山那次,悟空像做了错事的猴子,他不明白这个给自己姓名、教自己法术的“师父”,为什么要抛弃自己。
因三打白骨精,圣僧恨逐美猴王那次——
大圣见三番两覆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一口仙气变出三个化身,四面围住师父,噙泪扣头才去。
去往花果山的路上,又听得东海潮发的声响,一面想起师父,止不住泪流;一面心生感慨,“我不走此路者,已五百年矣。”
一边师父,一边家,故停云止步,良久方去。
而,刚从五指山下得救,因打杀六个毛贼不被唐僧所容那回,猴子没难受多少。
说到底跟这位“师父”不熟,也没有产生情感上的依恋,走了正好回花果山自在逍遥
——他没有被抛弃。
03
被抛弃也不是全然的悲剧。
倘若有个安全、熟悉的去处,往往是我们情感的依恋所在,一个人即便遭遇不幸和坎坷,他不至于崩溃,大不了还可以回家。
汉乐府《艳歌行》,兄弟两三人背井离乡在外打工,被主人家误会,虽然最终证明了清白,却不免感慨“远行不如归”;
到了《十五从军征》里,八十岁才得以归家,家里还能有谁呢?于是“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而在这首无名氏的《古艳歌》里,茕茕白兔,正是为人所弃,没有家可归,只能东走西顾。
但是放到更普遍的情感来看,不一定怨妇,不一定离别,不一定被迫,这个情感是相通的。
离开熟悉的地方,一边走一边看: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