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嵩山深处,有一老僧隐居修持。
忽的一天,不知哪里来了个小孩,在茅屋外请求拜师。老僧只管打坐诵经,并不理会。那小孩也不走,从早哀求到晚。
久而久之,老僧终于开口,“深山之中,人迹罕至。你因何而来,又为何要拜师?”
小孩恳切答道,“我本住在山前,父母皆丧,幼失所依,想来必是前世不修善果导致。如今发愿脱离尘俗,求告尊师,为的是修来世的福报。”
老僧听罢又问,“出家当和尚,可与俗人不同,须耐得住寂寞。你有此志愿当然善哉,果真能做到一心一意、修行大道吗?”
小孩回,“若心与言违,别说师父您不答应,皇天后土亦不容我。”
老僧看这孩子机敏,有悟性,感觉跟他有缘,就帮他剃度了。
小孩为出家后,勤勉修行,也很有天赋。每每与其他僧人辩论佛法,总能胜出。老僧也觉得他终将得道,很是器重。
又经过了数载,时在素秋,万木凋落,凉风悲起。小和尚看山谷里一派凄清,很是感伤,便吟唱道:
争如访取旧时伴,休更朝夕劳神魂 。
吟唱罢了,他对着空山放声长啸。过了好一会儿,竟召来一群鹿,小孩非常开心,脱掉袈裟,化作一只小鹿,跳跃着随鹿群而去,消失在密林深山之中。
原来,这小孩是一只鹿妖,他很有悟性,又机敏,本想跟着老和尚修行得道,奈何一阵秋风吹动了凡心,又回到本来面目去了。
这么看来,他不适合当和尚,应该做个诗人。
——《潇湘录》 唐代柳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