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质

文摘   2024-07-28 21:27   江苏  

2024年7月8日至7月16日

第一章 教育作为必不可少的基本关系

1.爱的理解是提升师生双方价值的因素,但如今,教育已不是实现爱的途径,它只会立刻阻断爱的交流;只有保持无尽的追问和开放态度,以谦和的目光看待他人,爱才有可能实现。一个自认为受过教育的人,却感到自己真实的情感受到了欺骗。P1

雅斯贝尔斯在首章就强调了“爱”,这是人与人交流的基本前提,在教育关系中至关重要。无尽的追问、开放态度以及谦和的目光,这似乎是针对教师提的,为师者要远离以自我为中心,要与年轻人进行“热烈而充满友爱的交流”。

2.真正的教育不提倡死记硬背,但也不能期望每个人都成为富有真知灼见的思想家。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操练、自我学习和成长。这种实践的特征是游戏和探索。P4

教育的目的不是只满足于获取知识,而是成长为一个人,一个主动发展的人。雅斯贝尔斯继续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一个人若只是将自己局限于纯粹的知识,即使他学识出众,他的灵魂也是不健全的。”

3.在学习中,唯有被灵魂接纳的事物才能成为自身的财富,其他的一切都仍停留在心灵之外,无法获得真正的理解。

还是反对死记硬背以及纯粹知识的学习,要留在心灵之中。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类型

4.在思考中,人们获得了自身发展的最高可能性,但也可能陷入虚无。唯有当思考孕育着即将成为现实而超乎思考本身的事物时,思想才成其为真理。P10

为了防止陷入虚无,要让思考化为现实的行动,而不是沦为空想。可能性是有,但只有落地生根,才能将可能性变成现实,这样“思想才成其为真理”。

5.对话是通向真理的途径。唯有在人与人的交流中,真理才可能敞开,这是真理的本性。P11对话者并不知道真理在何处,然而真理其实已经在那里。他们围着真理打转,最终得到真理的指引。对话是思想自身的实现。对话以人类及其处境的关系为内容,在对话中,人们中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与存在的意义。P12

字字珠玑。到底是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突出了人的本质。

第三章 直接传达与间接传达

6.唯有在毫无保留的对话中——这种对话往往发生在团体中——不可言说之物才会通过言语间接地传达自身。它往往在一刹那闪现于人群之中,而其基础是持之以恒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交往。P18

雅斯贝尔斯在书中多次强调对话与交往,没人拥有绝对真理,真理在对话中闪现。在对话中,人无限敞开自己。

第四章可在有限范围内计划的教育

7.人只能作为独立的个体改变自身,由此或许可以唤醒其他人。但这一过程若有丝毫强迫之感,其效果就会消失殆尽。世界状况的改观有赖于理性在其范围内以及个人在其影响力之内所能做到的程度。P25

人不要太自信,以为自己可以唤醒他人,或许影响力是有的,不过是一定范围内的。他人的觉醒与改变本质上依赖于自己。

8.生命的重复与流变必然在个人身上留下印记。这不是一件可以盲目期待的事情。每一个为理性之光烛照的人都应不断地将理性付诸实践,尤其是在他与旁人的交流中。而那使他意识到自身之自由的超越性也将帮助他完成这一实践。P27

付诸实践,与他人建立联系,理性才不至于虚无。

9.教育被降格为培养工具化的、驯顺的人的活动,它赋予人们一种参与创造预想中的伟大未来的冲动。人们迫切渴望加入这一洪流,在功能化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成为工具,并将他人也转变为工具。这一切基于有计划的、庞大的人类结构,而并不是以个人和个性为基础的。根据需求,他们可以被随时替换。而智力、技术和功能则是评价他们的标准。他们在工作中被消耗,当他们不再有用时,也就被淘汰了。浪费十分普遍,因为这类“工具”的生产远远超出实际需要。P28

雅斯贝尔斯的洞见,似乎看到当下社会的精神危机。教育已降格,将人培养成为工具,工具主义盛行。个人个性被忽视,并未得到完整的发展,在工作中被消耗,被淘汰,人也就被异化了。

10.创建学校的目的,是将历史上的人类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机勃勃的精神,以此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P33

转化,生机勃勃的精神。

11.一切动力、勇气与喜悦都来源于教师人格中的引导力量,而学校的精神共同体更使其蓬勃发展。这种力量超越于学校的范围而直接向每个个体的灵魂言说,讲述那些在历史的暴力情境中以道德理性赢得自身存在之真实的人们。在这种言说面前,日常生活不再黯淡无光,即使最微小的行动也获得了意义,读、写、算不再只是技能的掌握,它们本身也是对精神生活的参与。P35

精神共同体的力量,灵魂言说,精神生活。

第五章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张力之中的教育

12.作为此在的生命,即由不断逝去的瞬间延续而成直至其终点的生活,并不拥有命运;时间对于它而言不过是一个序列,回忆无足轻重,将来尚未来临,而当下是此在片刻的欢愉与纷扰。P37

13.过去和将来都蕴涵在当下之中。我要达到过去的深度,就必须传承历史,学会如何记忆。我向往真实、美好的生活。我在当下之中寻求与过去与将来的交流。对共同体的向往,对我所接受的和愿意提供的帮助的认知,促使我在当下之中走向过去和将来。P40

这两段文字都强调当下的力量,不恋过往,不贪未来,而是要实实在在地活在此时,此刻,从而肩负起我们应有的责任——“我们践行着我们对其负有责任的自由。”

第六章依存于整体的教育

14.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的教育不过是纯粹的教学技术。P44

同意。如今的教育工具主义、功利主义盛行,没有将人看作目的,而是手段,真的已沦落为一种纯粹的教学技术了。人在其中找不到价值感与意义感。

15.没有虔敬之心,教育就不可能发生,其结果在最好的情形下也只是使学生卖力地学习。虔敬之心是一切教育的实质。若没有对绝对事物的热情,人就无法生存,一切也都将失去意义。P44

如宗教圣徒般葆有虔敬之心,也就是教育的初心。育人的工作是神圣的,教育者面对成长中的生命,若没虔敬之心,只是单纯的教知识,死抠成绩,目中无人,那离教育的本真就远了。

16.个人的生命只是一个个瞬间的体验,它在时间中的延续不过是一种偶然,并没有作为生物学诸过程基础上的、不可逆转的决定而被记忆和珍惜。P47

人被抛到这个世界只是一种偶然,如何立身,如何在滚滚的红尘中寻找到生命的力量?

第七章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17.人之成为人,不只凭借生物遗传,更多的是因为历史的传承。教育在每个人身上重演。在个人成长的历史世界里,通过父母和学校有计划的教育,通过自由地利用学习机构,最后,在漫长的一生中,通过将亲历、亲闻的一切,与内心活动相结合,教养成了他的第二天性。

教育通过个人的存在而使个人进入对整体的认识。个人不再固守一隅,他进入了世界,于是,他狭隘的此在通过与所有人的生活发生联系而获得了活力。当一个人与更敞亮、丰盈的世界结合时,他便能更坚守地成为自己。P53-54

教育的意义便在此。人不能只成为生物性的存在,人还是意义动物。人的意义从何而来?在教育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与世界发生千丝万缕地关联中。如果不接受教育,他便与广阔的世界隔开了,他就丧失了精神的独立与丰盈,走向枯萎,人也就无法成为人。

第八章教育的可能性与界限

18.没有人能断然说出自己是谁以及自己能做到什么。他必须去尝试。严肃的个人决定应成为每个人唯一的指引,这种决定只能倾听良心的声音而不可为外界成见左右。一个人无法预先知道他通过自己的工作和内在行动能成就什么。处于这一境地的人,应当认为自己是受到了召唤,因为在任何处境下,人们都应面对必然发生的事情。身处这一情境,应当振奋精神,首先不是想到向旁人求助,而是自内心生发出一己的责任。P65

为什么对这段话有感觉,有感受?可能我也正处于这样的时刻吧。倾听良心的声音,听从命运的召唤,严肃而勇敢,振奋精神。

19.诚然,教育只能发展一个人天性中的可能性,而不能改变他与生俱来的本质。然而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天性中有多少沉睡的可能性。教育能唤醒人们从未意识到的东西。因此,每一种新的教育的作用也都是不可预料的。P66

雅斯贝尔斯提出教育的界限,他认为“教育无用”或“教育万能”这样的二分法是愚蠢的,应该辩证地看待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界限不可预先划定,而只能在实际中观察把握。要承认教育有重要力量,但也要接受生命中无法改变的本质。

第十一章 教育与语言

20.人们就让这样的语言操控着,忘记了周围的世界与自身。他们的教育只是为了培养语言能力,而非认识事物的能力,只教授一系列言说方式,而不注重塑造他们的天性。未经加工的、未被照亮的种种现实性被习惯用语遮蔽而无法成型。语言的欺骗性是一和虚假的生成,它使尚存的现实性不知所措地粉碎在一片喧哗之中。P88

雅斯贝尔斯认为,语言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言说者在语言表达中被完全歪曲。语言是建构了一个独立的世界,但语言世界又如何准确无误地表达自身?这恐怕是一个难题。我们不能被习惯化的语言遮蔽了真实的世界,要清醒地认识语言的局限性。

第十四章 科学性的陶冶

21.大学的宗旨是在理性王国的领地内,提供一切必要的工具和可能性,引导每个人开辟全新的知识疆土,引导学生无论在做什么决定时都能反躬自省,引导他们注意培养自身的责任感,使之在其求学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唤醒和提升,成为清晰的自觉。P114

大学应该是精神层面上的引领,唤醒学生自身的可能性,不应该延续中学时代的求知模式,它是对人整体全面的提升,或者说是一种启蒙,一种自我培育。

第十八章 大学的观念

22.真正的大学生是积极主动的,他们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他们能够清醒地工作,并且明白工作的意义。他们在交流中成长。他们不是资质平凡的人,不是大众,而是无数个冒险想成为自己的个体。这种冒险真实而富有想象力。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每个人都能感到自己受到召唤而成为最伟大的人。P152

大学的本质要求每个人尽可能地自我实现,不由传统观念塑造自身,而是在独立思考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最终成为一个精神自主的人。

23.我时常眺望风景、仰望天空、观察云彩,常常坐着或躺着,什么也不做。任幻想无拘无束地奔驰,唯有沉静的思索才能使冲动发挥效用,否则任何工作都会失去目标,变得空洞繁琐。在我看来,谁若不是每天给自己一点做梦的机会,那颗引领他工作和生活的明星就会黯淡下来。P163

24.我们一起工作,听从共同的职责的召唤,彼此激发以期达到思想与技巧的最高境界。我们的敌人是悠闲舒适。我们对超越的事物怀有共同的原初渴望。对于那些以自身存在对我们产生巨大感召力的伟人的热爱引领我们飞升。P177

25.一味地大而论之,会使我们丢失现实感;而将注意力投注在过于具体的事物上,又会使我们迷失方向。即使是最微小的行动,也应与终极目标联系起来。唯有让遥远的地平线始终保留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我们才能迈出有意义的一步。P187


END

父亲,教师。

读书,阅世,记录。

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湖畔炊烟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