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志】长夜难明的历史曙光初照玉龙山

文摘   2024-11-04 00:00   云南  



丽江解放,不是偶然,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从远点谈起,也还不算太浪费笔墨吧。

纳西族是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丽江县,现在的人口大约二十万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纳西族夹在汉、藏、白、彝这几个较大的民族中间,还能保存到今天,不被别的民族消灭、同化(融合到其他民族中的想来倒很多,如四川的盐源、盐边等县),还能居住在丽江这样一个较大的坝子里,不被赶到穷山深谷中。这究竟凭仗着什么样的坚韧顽强的毅力和勇气,应付复杂环境的惊人智慧和能力,现在已经很难说得清楚了。

纳西族人民身体魁梧健壮,心地开朗豪爽,忠厚淳朴。从古以来,妇女和男子一样是劳动能手,无论轻重农活,妇女都能轻松胜任。在纳西族中,妇女独挑全家生活重担而能丰衣足食,蒸蒸日上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也许因为纳西族具有某些武士的品质,历史上演出过的多少威武雄壮的活剧,口碑流传在崇山峻岭 间,尚待搜集整理。仅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云南历史来说,杜文秀为首的回民起义,动摇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但纳西族没有助上一臂,乘势把摇摇欲坠的统治推倒,反而以忠贞不二的大清良民的面目岀现,在丽江杨玉科、和耀曾(纳西族)、张润(纳西族)等人的带领下,孤军坚持在金沙江两岸,还不断出去袭击扰乱,成为起义军的背后灾祸。那时候纳西族人民忍受了巨大的牺牲,房子已荡然无存,身上只有棕皮来遮羞和御寒,每天只能数些蚕豆来充饥以苟延残喘,但一直坚持到清王朝的转危为安。杨玉科、和耀曾这几个人戴上红顶花翎,穿上黄马褂,冠以 “巴图鲁”(满族语,意为勇士)的称号,做上提督、军门、总兵 一类的较大的官,但对纳西族的闭塞穷困的生活,难道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改善吗?

中法战争中,杨玉科以广东陆路提督的身分,率领纳西族、 白族等组成的军队参加了战斗并以身殉国,同时殁于国事的纳西族战士是一定不会少的。但青史何在,丰碑无存,连杨玉科的坟园也只剩下一堆乱石。至于纳西族战士的忠魂,只有镇南关、谅山的竹石草木来凭吊了。

说到本世纪的云南历史,民国以来统治过云南的,不论他是姓唐、姓龙还是姓卢,都要招纳西兵来护卫自己,除了纳西兵身材高大威武、健壮结实以外,主要的还在于认为纳西族的兵忠实可靠,至死不渝。不要认为纳西兵只会当近卫军,讨袁护国、北伐、抗日,哪一次不贡献出纳西兵的大量鲜血,但除了一些当过军、师、旅、团长的人略为知名以外,谁还知道其他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

1936年,红军二方面军在贺龙、任弼时、肖克等率领下,长征路过丽江。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和恐吓下,迫使许多人躲到山上去了,但难道这能割断穷苦人民和红军的天然骨肉之情吗?像磁能吸铁一样,穷人把“共产共妻,见人就杀”这类谎言踩在脚下,自愿去参加红军。解放了,人民盼望着红军亲人的 回来,不断打听他们的下落,但总不见亲人的踪影。人们这才想到革命征途的漫长而艰险,许多纳西族先烈是早已在长征路上 “血沃劲草”,成为无名英雄了。“我们要踏着你们先驱者的脚印 走下去”,这就是纳西族的后代对先驱者所作的誓言。

红军路过丽江的时间不过三五天,它像那个太阳,很快翻过雪山那边去了,但它那四射的光芒却长期照耀着纳西族人民前进的道路。人民第一次睁开了眼睛,知道它是一支打倒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工农自己的军队。红军的很多动人的事迹,那些写满了墙壁甚至刻在岩石 上的火一般的革命口号,长期在人民中间流传,像神话一样传得越久越增强了魅力。

在长征红军路过丽江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在老君山周围和金沙江、澜沧江两岸地区的丽江、剑川、兰坪、维西、中甸(金江区)几个县的汉、白、纳西族人民中间,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武装暴动,参加的竟达三四万之多。他们自称为“黄军”,打出 “替天行道,劫富济贫” 一类的旗号,在“教主的世道要变,弥勒佛下凡,要取代弥陀佛坐天下” 一类的欺骗号召下组织起来。他们还在剑川栗坪附近的老君山地腹建了一座大庙,塑了一尊空心菩萨,“教主”躲在里面,直接和信徒对答,指明一生命运和吉凶祸福,或给一些治病救命的灵符圣水(1949年11月间,七支队三十五团在栗坪驻过一段,当时老君山大庙还完好。现在事隔三十多年,想来只会剩下一堆瓦砾了)。

那个时代,人民水深火热,贫病交加。来一场传染病,百户千村,白日见鬼,人死了没有人抬埋。来一场天灾,山崩地裂,水冲沙埋,只有靠山茅野菜,草根树皮或掘鼠罗雀为生。尽管穷山恶水,悬崖峭壁,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何处有避难桃源,哪里能躲抽丁征粮。生路既绝,挺而走险。请弥勒佛来普渡众生,脱离苦海吧,但弥勒佛不过是个纸扎泥塑的土偶。那个躲在佛肚里传达最高旨意的应声虫,不过借用一下这丈八金身和画在金身后面的璀璨佛光罢了。一旦野心已达,金身失灵,或魔高一丈,大劫临身时,哪管佛头着粪,保命要紧。虽不能割肉喂虎,何妨把上万信徒供作祭坛牺牲。

这次轰轰烈烈的“黄军”暴动,因受会道门的迷信毒害,又没有先进阶级和先进思想的正确领导,终于被反动派的屠刀血腥镇压下去。死难者的鲜血,染红了碧绿的金沙江水,成千具死难者的遗体,蔽江而下,流到长江第一湾的大旋涡潭,回环曲折, 往而复返,江水呜咽,江涛击岸,山鸣谷应,沉如闷雷。彷佛向后来者叫道:“另闯门路吧,万不可再走我们的绝路了!”

注:本文选自中共丽江地委党史征集研究室编《走向光明——杨尚志回忆录》第四部分“滇西北人民武装斗争之一”,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简介】
杨尚志(1915——1986)丽江市玉龙县拉市镇吉余余乐村人,纳西族,中共党员。1931年在丽江省立中学毕业后,到昆明省立第一师范读书。193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分校,军校毕业后,留任少尉分队长、中尉队副。19366月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进步组织“读书会”,1939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在云南昆明《民主周刊》等部门任职。1947年回到丽江,在省立丽江中学任教员。19484月与地下党滇西工委取得联系,开展建立中共丽江地下党的工作,并任丽江县工委第一任书记。19496月后,先后担任丽江县人民自卫大队大队长,人民自卫军第三支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七支队35 团团长兼政委,边纵第七支队副司令员。1950 年会师以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兵团十四军第四十二师副师长丽江边防区副司令员。1951年,赴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29月在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整党学习时被错处。1954年后历任丽江专署民委副主任、丽江地区师范学校副校长、地区文化馆副馆长职。“十年动乱”中,遭受到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得以彻底平反昭雪。1979 当选为云南省第五届政协委员,1981年任丽江行署顾问,1983年离休。


文章推荐  杨一红
执行主编  杨春堂
责任编辑  阿   鹏
投稿邮箱  704210558@qq.com
                            
第3481期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不易,转载请注明文章公众号来源。

关注我们,有纳方大

纳西话賨
努力建设一个融汇不同区域、文化和观念的交流平台,提倡和合共荣,共创共享,唯有团结和合,广纳博取,方可成大致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