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耕勤】中外专家与丽江植物

文摘   2024-11-21 00:00   云南  


位于滇西北高原的丽江、东北西三面如玉带环绕着一泻千里的金沙江;北端巍立着四季积雪、终年不化、造型绝美的玉龙大雪山,从山脚海拨1500米左右的江边,到顶峰5596米的扇子陡下,能生存植物的5000米以下,形成了河谷耐干植物地带,也就是:

海拔1500~2000米,生存着仙人掌、霸王鞭、山枣子、金合欢、车桑仔、紫油木、马蹄甲、滇牡荆、黑果刺等灌木和榄仁树、攀枝花等乔木。

海拔2000~2600米,为松林地带,生长着云南松和多种栎树为主的栓皮栎、槲栎、楮栎、石栎等,还有桤木、构树、榆树、棠树、樟树、黄连木、流苏树、青槭、银木荷、厚皮香、领春木、水青树、山白果、鸡耳树、夜合树、云母树等。

海拔3500~4000米,为高山灌木林带,生长着矮小的杜鹃和桧柏,有的混有忍冬、蔷薇、小蘖、锦鸡儿、绣线草、铺地蜈蚣等落叶木,大都低矮密集叶厚,有刺,是耐寒的植物。

海拔4000~5000米,为高山草原地带,因不适应木本植物,生长着矮小缩根、花朵硕大的草本植物,如菊科、豆科、毛莨科、蔷薇科、玄参科、百合科、木本科、莎草科等。特别有名的有樱草、龙胆、飞燕草、绿绒蒿、委漆术、尧其草等,堪称植物学家的乐园!

这便是形成植物宝库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备受中外植物学家青睐的奥秘所在,也就是他们探险发迹成就斐然之所在。



法国传教士采集时期


首先发现丽江植物之丰富多彩的是来中国云南的法国传教士,是他们传教的同时,采集丽江及云南数以几十万计的植物标本,数以几千计的种籽寄回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院,有数以千计的植物新种和地理新分布,引起欧美植物学家极大关注。
J·M·Delavay (1834-1895)

那是在清末光绪九年至十六年(1883~1890年),首先采集丽江和云南植物标本的是法国传教士德拉卫(J·M·Delavay),在他传教之余,在大理、宾川、洱源、鹤庆、丽江等地,采集植物标本20万多份,种籽4000多种,寄回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院,发现1500种为当时植物学界尚未发现的新种!

这个首位在丽江和云南发迹的法国传教士于1895年在昆明去世,埋葬于昆明北郊白龙潭,成了异国他乡的死神。

以他名字命名的德氏冷杉,极广地分布在丽江玉龙山海拔300公尺以上的高寒山区。

光绪二十年至三十二年(1894~1906),又一法国传教士杜洛克(Ducloux)任昆明修道院院长,他经常派修道院的中国学生为他采集云南各地,包括丽江的植物标本,寄去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院,因有前人未采集到的新种,以他命名的植物有杜氏冲天柏、杜氏紫花楸木和杜氏滇楸等。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前后,法国传教士叔里欧(Soulie)在滇西北维西、澜沧江边德钦茨中天主教堂传教,采集澜沧江两岸及丽江等地植物标本700号,有不少植物新种,寄存于法国博物院。

同年还有在维西传教的法国传教士孟培伊(Monoeig),采集丽江、维西植物标本寄回法国博物院。



欧美派专家采集时期


欧美派专家到中国云南西部,尤其是滇西北丽江玉龙大雪山采集植物标本,创下辉煌成就的是英国植物探险家福利斯(George Forrest)到云南采集植物标本和种籽。

George Forrest (1873-1932)

初来乍到时,福利斯并不顺利。1905年更是个倒霉的年头——德钦茨中天主教神父遇害,他死里逃生,所采集的标本和种籽丧失殆尽。使他大难不死,有福在后的是丽江玉龙大雪山!

1906年,福利斯孤身一人来到丽江,以玉龙山南麓的雪菘村为驻地,雇用后来成为制作植物标本能手的和寿玖、和德安父子,赵崇典,制作飞禽标本能手吕万年和神枪手李士成等二十多个雪崧村纳西汉子,作为采集植物标本和种籽的助手。到年底,福利斯得到意外的惊喜:收获标本达5498号,种籽数百斤。发现很多园艺和植物新种,尤其是珍贵的杜鹃花和樱花等丽江名产。因他在滇西北发现杜鹃花新种和介绍200多种到英国庭园的功劳,授予他英国洛度杜鹃银杯。

值得一提的是,福利斯在有意和无意中,培训了一批纳西植物采集标本和种籽人员,为后来中外专家的采集带来诸多的益处。

福利斯从英国到云南,采集植物标本及种籽来回七次,长达28年之久,四次是在丽江作为大本营,共采集标本31015号(含纳西助手采集3000号)10万多份。在滇西北采集的植物种类达6000种,其中1200种为他新发现,3000种为地理上的新分布。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植物达1000多种!

最惊人的发现是杜鹃花302种,报春花112种。还有龙胆科、百合科、兰科等。

是他推翻了杜鹃花不能长期生长在石灰岩和含有石灰岩土壤的前人公论。

1931年12月,这位在丽江给他带来好运的前无古人的,被称为世界植物探险第一人的福利斯,踌躇满志地准备回英国,却因突发心脑血管疾病,长眠于腾冲西人公墓。终年58岁。坟墓面向着给他以巨大成就的植物宝库丽江玉龙大雪山。



奥地利和美国专家


民国三年(1914年),奥地利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派馆员韩马吉(H·Handel)来中国西部各省采集植物标本。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能回国,采集标本工作延续了五年时间。在云南采集的时间是1914年与1916年。他曾以丽江作为大本营,在采集植物标本的同时,重视植物的地理分布,在1914年他编撰的《中国植物纪要》等著作中,有他发现的丽江丰富的植物和玉龙大雪山的植物分布。

同年美国哈佛大学阿诺森林植物园派史纳特(C·K·sehneider)到云南采集标本和种籽,第二年(即1915年)便回美国,主要在丽江和昆明工作,时间不长,收获不大,但采集到许多植物新种,以及极为珍贵的种类。

显然以上两位美国专家是得知英国福利斯在中国云南西部等地,尤其在丽江玉龙大雪山获得许多植物新种奇种,而有意派遣到丽江和云南及中国西部采集植物标本和种籽的。


奥地利和美国专家

美籍奥地利专家洛克


J·F·Rock(1884-1962)

民国十一年(1922年)美籍奥地利人约瑟夫·洛克(J·F·Rock)到丽江,在丽江先后工作了28年,被称为“纳西学之父”,有多种纳西东巴文化研究的著作问世。然而他的丽江初行,是受美国农业部之聘,到中国西南采集植物和动物、飞禽、昆虫标本,他租住在福利斯曾作为四次驻地的白沙雪崧村,当福利斯回国期间,利用福采集标本已有16年的纳西行家里手和其他人马,先到玉龙大雪山采集植物标本,得到可观的收获,便凯旋回国。

1923年又得到《国家地理》杂志的资助,不仅进行植物探险,采集种籽,还做起了摄影师和杂志撰稿人,带着雇用的纳西人员和马帮,长驱而入到四川、甘肃、青海等地,取得巨大成就。

仅1928年4月9日,从丽江出发到永宁,到四川木里等纳西人分布地区,采集到数以千计的植物标本,700多个飞禽标本。

在丽江白沙雪崧村为大本营的七年采集中,先后运到美国的植物标本达6000种,飞禽标本达1600种,还有灌木和其它树种上千种。

从此之后,性情古怪、见异思迁的洛克,便不意于给他带来好运的植物探险,而是倾心沉浸于纳西东巴文化的研究,直至1949年。从1922年算起包括多次回国在内,洛克在丽江长达28年,最终成为著名学者,成为“纳西学之父”


国内专家采集时期

植物资源学家蔡希陶


蔡希陶(1911-1981)

在国内最先到丽江调查和采集植物标本、种籽的是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该所于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1932~1934),派遣练习生蔡希陶(1911~1981)从四川宜宾沿金沙江到云南考察,让助手在丽江采集标本达三年,其采集标本1万多号,发现许多新种和地理新分布。

蔡希陶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植物资源学家。生于浙江省东阳市虎鹿镇蔡宅村。他曾任中国植物学理事、中国科学院云南分院副院长、云南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为云南省第五届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国内专家采集时期

超过前人的王启元


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1935~1936年),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王启元到云南采集植物标本,他从滇中深入到丽江等滇西北,还到德钦、贡山、独龙江、察瓦龙等地,以及滇西南西双版纳各地和澜沧、耿马、凤庆、临沧,共采集植物标本3万号,3万余份。所得收获超过前人,创下当时国人新纪录。

王启元于1939年再度到云南考察植物,在滇东南发现新奇种类,还发现古代孑遗植物喙核桃、大果五加等植物史上第三世纪以前的种类。


国内专家采集时期

创下国人最高纪录的俞德浚


俞德浚(1908—1986)

后来者居上。民国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1937~1938年),抗战时期,俞德浚(1908~1986年)带着时任庐山静生生物标本室主任秦仁昌的家眷到丽江。

俞德浚是北京人,是我国著名的园艺学家、植物分类学家、中科院院士、生物学部委员。曾任云南植物农林植物研究员、副所长,植物园主任,中国植物学会、园艺学会副理事长,美国植物分类学通讯员,著有《中国果树分类》《中国苹果属植物》《枸子属植物研究》《云南山茶花及其园艺变种》《中国果树分类学》《中国蔷薇属》,还有鲜为人知的《丽江植物志》(我在古城区政协抢救地方文史资料时,编印出版于《民国丽江史志汇编》之中)。主编《中国植物表》36、37、38卷。毕生从事植物分类学和园艺学研究,尤长蔷薇植物和园艺植物的研究。

1950年与人合作规划创建了中科院北京植物园,并任园主任,参与了国内10多个植物园的规划和建设,俞德浚在1943年编著的《丽江植物志》中说:“云南植物种类繁赜,健所绝称。近百年来欧美各植物学机关、园艺学会曾先后派员来镇采集植物标本、种籽苗木,以供研究试验栽培之资料。而其中尤以丽江一区,雪山雄伟,风景秀丽,芳葩奇卉俯首皆是,是以来滇各大采集家莫不欲作丽江之游,以壮行色!”可见丽江植物在中外植物学家心中的位置所在。

值得永载史册的是,抗战时期,俞德浚带着纳西采集标本人员,跋山涉水,足迹遍及丽江为主的德钦、怒江、独龙江,采集植物标本达13000余号,计13万份,珍奇森林园艺植物种籽数千余号,创下国人采集标本、种籽的最高纪录,可喜可叹可嘉。是执着的事业之心给他以惊人的成就!而在省城昆明工作期间,念念不忘丽江丰富多彩的植物,而撰写了丽江植物第一志,也可能是云南地方植物第一志。


国内专家采集时期

国际著名的秦仁昌


秦仁昌(1898-1986)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秋,猖狂的日寇直逼九江,庐山处于围困之势,中国生物学发起者、理事,时任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研究员、标本室主任的秦仁昌,只有把自己亲手创建的庐山静生生物园迁移到彩云之南的滇西北丽江。

秦仁昌之所以将庐山静生生物园迁到丽江,是早在1929年出国考察蕨类植物标时,在英国爱丁堡植物园见到了在中国丽江首获成果的福利斯,知道玉龙大雪山植物丰富多彩,奇花异卉遍地皆是。便先派俞德浚领着他的家眷打前战,后带领冯国楣等到心仪已久的丽江。住在大研古城南门桥以东的丽江县建设局(今黄山幼儿园)。

作为庐山静生生物园标本室主任的秦仁昌,在同仁们的努力下,仅在三年中,采集植物标本2000余号,而且发现很有价值的蕨类植物数十个。这就给秦仁昌的蕨类植物的研究带来突破性的进展。并在古城县建设局的土木瓦房里很快写成了《水龙骨科的自然分类》,在国际植物学界引起了不小震动,获得荷印龙佛生物奖金。

水龙骨科,在蕨类植物种类中占90%,所属的数目上占4/5,这一数据的差异,引起一心研究蕨类植物的秦仁昌的高度注意。他以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差异,以形态学和解剖学的物证,初步分裂成33科,249属,分成5条进化线,显示出其进化过程,从而打破了世界植物学家一直沿用的英国虎臣的系统论,来解释蕨类的演化和分类。成为近代植物分类学上一次突破、一次创新!

1947年,国际蕨类植物学权威科波仑特在他著名的《蕨类植物属志》序言中赞叹道:“在极端困难(中国正处在抗战时期)的情况下,秦仁昌不知疲倦为中国科学进步中,赢得了一个新的地位。”

1942年,秦仁昌被任命为金沙江流域国有林管理处处长,辖区为丽江大雪山、中甸哈巴雪山、无量山以上邓柯、金沙江两岸5000米内,森林面积达1358.4亩,蓄积木材量达271680万立方。

雇用丽江人员,经过大量调查,1943年12月秦仁昌与冯光宇合作撰写了很有份量的丽江森林调查文章《云南丽江县玉龙山之森林》,翔实介绍了丽江县玉龙大雪山林区蚂蝗坝、黑白水、东山(大东)、鸣音、布古足、高岩、葛茸洛、花廷衣、住古等区和森林面积,植物种类分布以及生长情况。还指出冷杉、红杉、红豆杉、滇楸等数十种性能和用途,可开发利用的副产林木。

这是国人对丽江玉龙大雪山森林第一次最详细的调查资料,也记载了纳西族封山育林习俗:“伐木时期——各地伐木,概自中秋节前后起至翌年三、四月止,自五月至九月概行封山,一因雨季农忙,二因工作不易,再因迷信(东巴文化中有人与自然神订立的条约),恐被怒山神(应是自然神,纳西语称“署”),惹起天灾,故甚少伐木料者。”

这是纳西古俗“署古”(人与自然和谐)仪式中,东巴祭司吟诵的经典《休曲署岩》(鹏与署争斗)中订立的古规,是神圣不可越规的。

秦仁昌对丽江情有独钟,做了不少药用植物和可利用木,提高功效等有益的事。他对玉龙大雪山的奇异杜鹃花赞不绝口,是个魂系丽江的国际著名的植物学家。



国内专家采集时期

踏遍云南山水的冯国楣


冯国楣(1917—2007)

冯国楣教授为江苏宜兴人,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园第一任主任,中国杜鹃协会发起人和首任理事长。

1938年,作为庐山静生生物园研习生的冯国楣,跟主任秦仁昌一起到丽江。虽然他在丽江7年中采集植物标本和种籽,以及新发现品种的具体数字不得而知。但从有关资料中得知1938年到丽江后的60年间,踏遍云南青山绿水,采集标本达7626号,发现植物新种359种,其中蕨类植物53种。1981年,在腾冲发现高25米,基部粗30米,树龄达500多年的大杜鹃树。

他编著的文献有《中国杜鹃花》3册(主编)、《中国珍稀濒危花卉》、中日文版《云南杜鹃》《云南山茶》等。参编的有《中国植物志》《中国花经》等。



国内专家采集时期

声誉国际的吴征镒


吴征镒(1916—2013)

四十年代曾慕名到丽江考察植物的有西南联大(清华大学)生物系毕业的吴征镒。

吴征镒1916年生于江西九江,祖籍安徽歙县,寄籍江苏仪征,在扬州长大。中科院士,具有国际声誉的植物学家,植物区学的权威学者,从事植物科学研究60多年,专长植物分类地理学和药用植物学。

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名誉所长兼研究员,《中国植物志》(中英文版)主编。1980年后任美国植物学会终身外籍会员,瑞典植物地理学会名誉会员,前苏联植物学会通讯员。1977年当选世界自然保护协会ISCN理事。2008年1月8日,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内专家采集时期

植物分类学和地理学奠基人刘慎谔



刘慎谔(1897-1975)

1942年,我国植物分类学和地理植物学奠基人之一,刘慎谔到丽江调查玉龙大雪山植物地理,并写有有关专著。

刘慎谔毕业于法国克孟大学理学院,获得法国理学博士学位。历任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专职研究员,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东北植物调查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筹备处主任,林业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沈阳市副市长,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第一至三届全国人民代表。



结  语


从清末光绪九年到三十二年(1883~1906年),也就是在这二上余年间,采集云南西部和丽江植物标本和种籽的是法国传教士,他们将所获的数以几十万计的植物标本寄回巴黎历史生物博物馆,发现了数以千百计的新种,使欧美植物专家对云南丽江刮目相看。

丽江在欧美植物学家中有突出地位的是,1904年,英国爱丁保皇家植物园有意派遣福利斯专程到中国云南西部,他在德钦茨中死里逃生,于1906年一无所有地来到丽江,却给他带来了好运——他聘用十多个纳西汉子在玉龙大雪山采集到5000多号植物标本,以及百多斤种籽,并发现很多园艺和植物新种。

给予他带来丰硕成果的丽江使他一连四次作为大本营(先后到云南七次),采集标本3万余份,种类6千种,新发现1.2千种。

于是就有奥地利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派遣韩马吉和美国哈佛大学阿诺森林植物园派遣史纳特到中国云南丽江。

接着美国农业部派遣美籍奥地利人洛克到云南西部采集植动物标本。他于1922年到丽江,在英国人福利斯长期雇用的纳西采集标本能手(后来被国内专家雇用)的帮助下得到可喜的收获!

我国专家到云南丽江调查植物是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是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的蔡希陶,接着(1935年)是王启元。

1937年,早就获悉丽江植物花卉丰饶奇异的秦仁昌,派遣俞德浚先到丽江采集植物标本和种籽,创下当时国人采集的最高纪录。

1938年底,由于日寇对华的猖狂侵略,秦仁昌便把北平静生生物研究所庐山静生生物园直接迁到西南边陲的丽江,不仅采集到可观的植物标本和种籽,还采集到几十种蕨类新种。并在丽江古城写出了蕨类植物的自然分类法,而震惊国际植物学界,成为世界著名的植物学家。尔后有我国现在著名植物学家踏查。

1942年,有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和地理植物学奠基人之一的刘慎谔都丽江,撰写了玉龙山植物地理分布。深藏在中国西南一角的丽江及玉龙大雪山,便被誉为“植物王国”“植物宝库”“植物学家的乐园”等。

正如中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园艺学家俞德浚在1943年所撰的《丽江植物志》中所说:“总之,丽江植物曾经中外专家多人涉足,探讨益勤,收获益多。丽江风景之秀丽可与植物之富庶两相媲美,就作者初步统计,丽江所产野生之有花植物已经记载者约有1500余种,分隶于130科,几占全(云南)省植物种类五分之一,其他苔藓菌藻、蕨类尚未计入。云南西北部高山植物之分布,殆以丽江为重心焉!”

可知丽江植物为什么受到中外植物家不比一般的关注和踏查的奥秘所在。当然中外植物专家在丽江获得如此丰硕成果,是因为有一群玉龙山下的采集植物(飞禽、昆虫)标本和种籽等能手。真可谓纳西语所说的“肯布阮落着”(汉意为有脚套着方便鞋)。

注:原文载丽江市古城区文史资料第二十辑《丽江古城遗事》,牛耕勤编著,政协丽江市古城区委员会2023年12月编印。


   


【作者简介】牛耕勤(1950—),纳西族,丽江大研古城人,为清代纳西族特独立行诗人牛焘后裔。从事地方文史工作30年。出版有《神秘的东巴故事》《丽江古城话古今》《牛耕勤作品选集》等。

执行主编  和志菊
责任编辑  蔺   俊
图片来源  网   络
投稿邮箱  704210558@qq.com

                            

 第3521期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不易,转载请注明文章公众号来源。

关注我们,有纳方大

纳西话賨
努力建设一个融汇不同区域、文化和观念的交流平台,提倡和合共荣,共创共享,唯有团结和合,广纳博取,方可成大致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