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洋】《金刚经》管窥之五十二

文摘   文化   2024-11-13 00:00   云南  

如影者,光射则有,光灭则无。西方有个著名的伊索寓言故事:有条狗叼着一块肉,经过河上的一座小桥,这时它朝下看见了自己的倒影。它见河里那条狗居然也叼着一块肉,而且比自己的那块要大得多,十分诱人。于是它丢下自己的肉,向水中猛扑过去,想要抢夺那块更大的肉。结果两块肉都丢了,水中的倒影消失不见,原来的那块肉也被河水冲得无影无踪。“镜中月,水中花”,都是影像。虽现而本空,虽空却显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一切有为法也是如此,现于无明众生心镜之前,现而性空,性空而现,显现本身即空,非不空而强令其空。

如露者,不牢固。如早晨的露水,太阳出来后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如露水夫妻,指短暂同居的男女。曹操《短歌行》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汉乐府诗《长歌行》有云:“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譬如朝露,日出即灭。一切有为法也是如此,不能久住,缘聚则生,缘散则灭。

 

和云华 摄

如电者,不长久。如同空中闪电一般,转瞬即逝,刹那即过。如风驰电掣、追风逐电,形容极快极速极迅。白居易《长恨歌》中就有“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的诗句。宋代晏殊曾有“春光一去如流电”的感叹,苏轼亦作过“一派黄流已电奔”的描写。一切有为法也是如此,即生即灭,刹那不住。

对于“一切有为法”,佛以“六如”(六种比喻)明其性空。凡是红尘万象、世俗作为、有漏的、有烦恼的都叫有为法。包括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相对于无常无我、不生不灭的无为法来说,一切有为法都是迁流不住、变化无常,不应执为实有。“应作如是观”,就是说应该把它们看成是梦中境、幻中景、水上泡、形后影、草头露、电中光。一切因缘和合所产生的现象,就像梦境的非真,幻化的无实,水泡的易灭,影子的难存,又如早晨遇日而失的露珠,天空将雨时的闪电,瞬间即灭。

 

赵丹莹 摄

有情世界皆为无常,人生百年,弹指即过,荣华富贵,更是过眼云烟。所谓:“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佛在这里列举了6种一晃而过的事物。其实,推而广之,一切的一切,如工厂、城市,如高山、大海、日月星辰……又何尝不是无实无虚、应作如是观呢?一切都是“应化非真”,变化不居的。发心觉悟者,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应该这样看待。

你懂得了这一点,你就看开了,你也就觉悟了,你就要修行,就要向众生讲解这个道理,就要深入群众、深入社会去随俗施化,你就不再被世俗的功名利禄等所迷惑纠缠,你就不再是一个自私可怜的人,而是一个菩萨,一个佛了。菩萨和佛并不是神,而是一个个觉悟了的人。所以对佛的庄严身相也要破除,不可以身相见如来。梦幻泡影,霜露雷电,虽然无住而非实,但能执著地说它没有吗?明明还是有过的呀。但如果执著于有的话,过一段时间,所有这些现象都会荡然无存,就又不对了。

 

赵丹莹 摄

虽然贾宝玉、刘姥姥、金陵十二钗、大观园等这些文艺作品中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都可能活生生的有过,但毕竟是红尘中幻化的楼阁,如梦幻一般。故“红楼”一梦不过是作者曹雪芹先生的一场大梦而已,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似乎在梦境中出现过。

纳西族机智人物阿一旦的故事,自清朝中后期以来,广泛流传在滇西北纳西族地区,脍炙人口。其中有个《阿一旦的诗》的故事:有一年的十月间,一家姓和的地主的花园里,开了朵牡丹花。十月开牡丹的事还从来没有过,整个丽江城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大小官员和文人学士都去那里赏花吟诗,饮酒取乐,祝贺十月开牡丹这件奇事。这时,木家的势力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木土司听说十月开牡丹,认为这是好兆头,就坐上暖轿,带着阿一旦去赏牡丹。官员和文人学士们见木土司来了,就借歌咏牡丹来歌颂木氏的功德。

有的把苍老的木土司比做鲜艳的牡丹,说牡丹赛过不怕寒冷的梅花;有的说这朵牡丹是为木氏而开,木家将重新兴盛起来云云。不料阿一旦大喊一声:“我也题一首!”便不慌不忙地拿过纸笔写好,并高声念道:“十月开牡丹,何必赛梅花,明年春三月,完了!”木土司一听,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与会者一个个目瞪口呆,最终不欢而散。

 

刘宿臣 摄

故事中的阿一旦,已非实指,通过概括提炼,成了艺术典型。不过是根据历史和人民的需要,应现设化而已,亦非真实,是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化身,愿望、理想和诉求的代言人。故事内容如梦如幻,亦真亦假,似是而非,正如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所唱的:“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释迦牟尼老师和须菩提同学通过对话来讲解《金刚经》的方法是随举随扫、旋立旋破,给众生的灵魂好好地洗了一个澡,给大家的思想来了一次彻底的“大扫除”,从不同角度不留死角地打破执著,阐明万法皆空。但他们同时强调不能因此又执著于“空”和“无”,因为执著于“空”和“无”就使“空”和“无”成了一种新的“有”,这就又著了“空相”,仍然不能解脱。也就是说,“有为法”不能执著,“无为法”也不能执著。

 

和云华 摄

所以经文中也有不少对“无为法”的破除,比如不住“非相”等等,就是不沉顽空,不堕偏枯,不落两边。佛说万法皆空,并非全盘否定现实的一切。说万法都是变动不居,但万法还是存在的。因此又强调要获得觉悟是不能脱离世俗的,不能脱离现实的工作、生活、学习。说烦恼即是菩提,一切法皆是佛法,说平常心是道,吃饭穿衣就是修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觉悟了道理后更要脚踏实地,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零开始。

至此,《金刚经》的正文(即“正宗分”部分)已经讲完。最后“佛说是经已……信受奉行”这一小段是经的“流通分”。“流通分”是鼓励大家把这一部经流通起来,并称赞肯定其功德和好处,是经文结尾常见的格式。温馨提示:这里又称“须菩提”为“长老须菩提”了。经的开头称“长老须菩提”,中间则不再称为“长老须菩提”,结尾又称“长老须菩提”,首尾相应,说明开始的即是最后的,每个修行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此语即出自佛经)。

 

和江华 摄

另外,开头和结尾虽然称呼都是“长老须菩提”,看起来没什么两样,其实二者并非简单的重复,后者较前者有了质的飞跃,是有本质区别的。就好比一个人登山之前,呆在山脚下,当他登上山顶之后再回到山脚下,虽然同样是山脚下,人还是那个人,但在意义上却大不相同,已经是“曾经沧海”了。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佛的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分别指出家修行的男、女弟子,优婆塞、优婆夷分别指在家学佛的男、女居士。比丘、比丘尼是专修,有点像“科班生”;优婆塞、优婆夷是业余修习,类似于“跑龙套”。除了专门修习与业余修习以外,在家弟子与出家弟子二者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别。

 

李宗颜 摄

再说,本来究竟也无家可出入。有人问女歌手李娜为什么出家,她说“我不是出家,而是回家。”“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世间,堕于尘世事物而不觉者谓之世间。天、人、阿修罗,是六道中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以外的三善道。对于《金刚经》,三恶道的众生暂时还没有福分听闻,所以这里不提他们。就好像《丽江日报·文化周刊》为人民群众创办“《金刚经》管窥”文化专栏,那些猪鸡牲口、豺狼虎豹、妖魔鬼怪之类的就无法阅读。

佛说了《金刚经》,长老须菩提与佛的四众弟子们,以及一切来听《金刚经》的世间天、人、阿修罗,身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礼,皆大欢喜,大家一起信誓旦旦,克己修身,学以致用,努力前行。经的开头基本上是“如是我闻”4个字,结尾基本上是“信受奉行”4个字,合起来就是“如是我闻,信受奉行”这8个字,体现的是“知行合一”的思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作者简介】余建洋,男,纳西族,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任玉龙县政协文史委主任,致力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

赵丽军 摄


执行主编  和志菊
投稿邮箱  704210558@qq.com

                            

第3502期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不易,转载请注明文章公众号来源。

关注我们,有纳方大

纳西话賨
努力建设一个融汇不同区域、文化和观念的交流平台,提倡和合共荣,共创共享,唯有团结和合,广纳博取,方可成大致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