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甘孜州考古队:《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古墓葬》,成都,四川大学历史系,1979年;甘孜州考古队:《四川巴塘、雅江的石板墓》,载《考古》,1981(3);黄承宗:《木里县发现石棺葬》,载《凉山彝族奴隶制研究》,1980(1);二滩水电站渡口段联合考古调查组;《二滩水电站淹没区渡口段考古调查简报》,载《凉山彝族奴隶制研究》,1981(1)。
②童恩正:《四川西北地区石棺墓族属试探》,载《思想战线》,1978(1)。该文注(7)云:“据李绍明同志见告,最近在巴塘发现了大量的石棺墓,其出土文物与茂汶属于同一系统。”
③ 岷江上游石棺葬的时代有早晚之分。早期如佳山寨,据放射性碳素鉴定,约为 B.C235±110年,231页,载《考古》,1977(4)。中期的墓出土五铢钱,约当西汉时,晚期的已影响到东汉。
③岷江上游石棺葬,详见冯汉骥、童恩正:《岷江上游石棺葬》,载《考古学报》,1973(2)。
④《后汉书·西南夷传》云:“冉、駹夷者武带所开元鼎六年以为汶山郡。”《旧唐书·地理志》云:“汶山,汉汶江县,属蜀郡,故城在县北二里。旧冉、駹地。……贞观八年改为茂州。”
⑤据嘉庆《四川通志·舆地·古迹》引《大明一统志》所考。
⑦李绍明:《唐代西山诸羌考略》,载《四川大学学报》,1980(1)。
⑧徐嘉瑞、任乃强先生皆以隋唐之白狼为白兰,实则非是。见徐嘉瑞:《大理古代文化史》,59~65页,北京,中华书局,1978;任乃强:《西康图经·地文篇》。又丁骕说:“窃疑唐之白狼即北史之白兰,但非汉之白狼。隋、唐书作者或将白兰与汉之白狼相当,故复其旧名。”此亦不足为据。见丁著:《史上羌民之记载分析》,载《边政公论》三卷五期1944年。
⑨国内学者持此说者甚多,如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四章《吐蕃国》 即是如此。
⑩《木氏宦谱》,载云南民族调查组编印:《云南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112页,1963。
⑪傅嵩林:《西康建省记》之《西康内属问答》,1911。
⑫民国《巴安县县志初集》手抄稿本,现藏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图书资料室。
⑬刘赞廷:《巴安县图志》,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1962。
⑭贺觉非:《理化县志稿》卷一《沿革》,1945。
⑮见《华阳国志·蜀志》。至今盐源县一带,仍有不少纳西族聚居于此。
⑯《蛮书》卷一、卷三;《新唐书·南诏传》。
⑰如章太炎:《西南夷属小记》,见《太炎文录续编》,卷六下。
⑱方国瑜:《么些民族考》,载《民族学研究集刊》第四辑,1944;方国瑜、和志武:《纳西族的渊源迁徙和分布》,载《民族研究》,1979(1)。
⑲张俊芳:《略谈纳西族民间文学》,载《思想战线》,1978(5)。
⑳这条材料是最近云南省民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即仁同志(纳西族)告诉笔者的。
㉑李绍明:《唐代西山诸羌考略》,载《四川大学学报》,1980(1)。
㉒青海省文联民间文学研究组搜集,王沂暖等翻译整理:《格萨尔王传》之《保卫盐海之部》,西宁,青海省文联,1959。许多研究者认为格萨尔即宋代的吐蕃确斯罗, 说见王沂暖:《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载《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3)。
㉓《保卫盐海之部》,误将“羌国”写作“姜国”,此系王沂暖先生告诉笔者的。
㉔ “门域”原写作“闷域”,系门巴族所居住地区的藏语称谓的音译,今藏族仍如此称呼。
㉕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调查组:《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解放前历史概况》,1959。据《藏汉大辞典》编辑组的达华同志告笔者,在巴塘某些地区又将“羌巴” 读作“均巴”或“降巴”,均系一音之变。
㉖丁文江:《爨文丛刻(甲编)》之《序》,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㉗杨成志:《云南罗罗族的巫师及其经典》,1936;王静如:《东汉西南夷白狼慕汉歌诗本语译证》,载《西夏研究》第一集;马长寿:《四川古代民族历史考证》,载《青年中国季刊》一卷四期,1940;方国瑜:《么些民族考》,前引书;董作宾:《读方编 么些文字典甲种》,载《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第一卷二期,1940;陈宗祥等:《<白狼歌>》研究述评》,载《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79(4)。
㉘彝语支各民族的丧葬习俗,参见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编印之有关民族《简史》和《简志》初稿。
㉙(清)余庆远:《维西见闻录》《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