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钟华】全村人叫我妈妈

文摘   2024-11-03 00:00   云南  

1997年,我应新西兰政府《滇西北农村综合发展项目》(NORTHWEST YUNNAN INTEGRATED RURAL DEVT PROJECT) 项目组之邀请,作为新方专家参与先期调查及项目设计工作。该项目是新西兰政府通过与省林业厅合作,促成滇西北贫困农村综合发展,实现尽快脱贫的项目。我与双方项目组成员于6月、10月两次到选定的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市)红坡村崩家顶、大宝寺、碧诺3个片区进行调研并写出报告和方案。我本人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写了项目评估报告,提出实施方案。没想到我的这份报告成为中方、新方两个专家组中命中率最高的一份。最后新西兰政府批准实施的扶贫项目,基本为我所提出的方案:1、面对妇女的小额信贷;2、解决几个村的人畜饮水问题;3、建立和扩大卫生室,专设为妇女服务的妇幼保健和产婴室;4、增加中心小学的教学设施,开办大宝寺村小。这与我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提出的建议,以及当地调查对象的积极配合密不可分。




怀着对工作、对村民负责任的态度,怀着对尚处于贫困状况的村民们的热爱之心,我每到一村,都向村民们讲明项目内容、项目要求,耐心倾听,认真记录,如实向项目组汇报。无论聚集了解,还是入户拜访,村民们都积极配合,提供情况,分析困难,提出期望,妇女们更是倾吐贫困给自己和家庭所带来的压力,切盼改变现状,表示会积极参与并投入项目......这些都深深触动着我。我与村民们就这样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关系。不知不觉中他们把我当成可以信赖的人,犹似自己的亲人,男女老少都叫我“妈妈”。无论男人女人、大人小孩,见我来了,都亲热地叫着“妈妈来了”。聚会发言,也都是妈妈长妈妈短的:“妈妈,您看,我们喝的就是跟猪羊牛马一起吃的这种水!”“妈妈,我们大宝寺村的娃儿要想读书,就得到崩家顶那么远的地方,夏天洪水一来,得绕山路或冒着危险淌水过去,太让人担心了!”“妈妈,我家没有劳动力,只有让小孩不读书来帮忙我干活了!”如此等等,至今难以忘怀。







受到村民们的厚爱,与我一起调查的州林业局李忠莲、县林业局康楠两位藏族青年,帮我当向导、翻译兼助手的旺堆、阿诺他们的热情配合与相助分不开,我深铭于心!

项目设计阶段结束,进入了项目实施阶段,鉴于我的年龄及高血压病,我就没参加了,由香港中文大学一位年轻女教师前往参加。当她返回时,专程来昆明找我,激动地告诉我:她到红坡村搞项目,村民们都问她“妈妈为啥子不来?我们想她了。”平时也不断地问“妈妈为啥子不来?”她很感动于村民们对我的感情。

我十分感谢村民们的信任,至今一直怀念着他们。尽管我已年近九旬,仍有个愿望,能在有生之年再去看看当年见过的和未见过的乡亲们!

2024.6.6写于昆明





                                    

【作者简介】和钟华,学者,1937年生,丽江古城人。1960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1981年以前先后在西南师大、云南工大从事编辑、教学管理、教学等工作。1981年以后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从事民族文学、民族文化、妇女\社会性别研究及参与民族社区发展项目。历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等职务及若干社会职务。出席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担任云南代表团副团长并作主旨发言。曾先后应邀赴美、加、菲、泰、不丹、印、韩等国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项目及考察。获省级以上科研奖7项(其中省政府奖3项)。撰写、编著出版过20多本学术著作,撰写论文、调查报告100余篇。主持或参与过国家课题或国际合作项目10余个。1994年退休。退休后仍继续从事研究、社会调查、著书、编书等。2006年被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授予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老专家称号。在从事研究工作之余,不时写点纪实性散文,曾先后参加了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



执行主编  和雨晴
责任编辑  和桂钰
投稿邮箱  704210558@qq.com
                            
第3479期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不易,转载请注明文章公众号来源。

关注我们,有纳方大

纳西话賨
努力建设一个融汇不同区域、文化和观念的交流平台,提倡和合共荣,共创共享,唯有团结和合,广纳博取,方可成大致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