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理”,具体是哪三个“理”?空间伦理是第一个“理”,社会伦理是第二个“理”,政治伦理是第三个“理”。为什么离不开这三个“理”,下面就展开说一下。什么叫空间伦理?简单说,就是生活在村上的人,同这个村域的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关系。是友好型的关系,还是榨取型的关系?是一种共生的和谐关系,还是破坏的索取关系?
什么叫“生态宜居”,为什么要进行乡村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因为河道沟渠已被污染,农田已经出现面源板结,村内之前更是脏乱不堪,村内风貌已无什么风貌可言。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国家提出的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或许能理解得更加深刻一些,入木三分一些。乡村振兴,若不能改变过去的人与自然关系,不能在空间伦理层面上实现根本性改变,乡村能振兴吗?
是不是宜居,能不能宜业,够不够和美,是评价乡村是否实现了振兴的第一个标准。
什么叫社会伦理?简单说,就是村内的社会秩序,是良性的,还是非良性的;是有行为道德规范的,还是缺少行为道德规范的。过去的好传统是否被延续了下来,城镇的好风气、好做法被吸纳进来了多少,新时代所需要的公序良俗做到了多少等,这些都是构成了村内社会伦理的重要内容。与社会伦理对应的政策性语言有两个:一是村庄距离走上善治之路还有多远的距离,二是对构成善治之路的乡风文明和治理新体系这两个最重要方面,你关注的村庄或你所在的村庄,已经实现了多少?善治之路也好,治理完善也罢,其都指向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内容。什么内容?村规民约。也可以称之为村民自治的治理章程。这是村内人与人,户与户、家与家之间的一种约定成俗的行为规范。这个规范,有法律层面的,但更多是道德层面的。
第三个评价标准是政治伦理。
什么是政治伦理?简单说,就是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等,三者之间的关系。现在的政治伦理是村党组织距离县乡党委组织很近,其所领导的村级两委,同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关系已不像过去那样紧密和鱼水情深。
围绕这个方面的乡村振兴,具体应该怎么做呢?说得简单点,就是重建村集体与村民的信任关系,也可以说成是村民对村集体的信任关系。只有重建了这种关系,村集体才能具有向心力和凝聚人心的公信力。
这也是村庄能否通过发挥集体力量的优势,为自身增加更多发展机遇的关键。一个村庄想要真正实现振兴,只有一家一户的生活富裕还不够。让村集体的服务能力变得强大,也是乡村振兴的一项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内容。
最后,从一个村庄发展的振兴机遇角度,看这个“理”。其机遇在哪里呢?若双眼依然紧盯“空间伦理”,相信像过去几年那样多的好机遇,可能会越来越少。
建议已经觉醒的读者,能够在“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上多花点心思,多下点功夫。因为那两个“伦理”中还有许多未被发掘的好机遇。
针对市场主体和村书记群体,我们仅提供单个主体定制化的专题咨询服务报名或资料订阅,请扫上方二维码
1、《县域乡村整体推动实操指南》
2、《整村运营落地操作手册》
3、《如何让村集体持续增收》
4、《全国“小田变大田”改革》
5、《整村推进“小田变大田”践行》
如何让“县域城乡融合”落地?5本操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