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村庄能成为县域整村运营试点村?起决定作用的变量有四个。我们有一个关于变量要素权重排序的6211原则。在县域试点村的甄选中,带头人和村两委班子所占权重是60%,村庄所处的区位占权重的20%,村内乡风文明所达到的程度占权重的10%,村内可有效利用的资源资产数量占权重的10%。
一人可兴邦,一人更可以兴村。从上篇文章关于整村运营要完成的任务和实现的目标可知,决定那一系列任务和目标能不能做成的,关键要看村带头人,及他所带领的村两委班子。只靠上级财政投入的资金和政策倾斜,只靠外面的工商企业进行产业投资,做不成一个能够充分体现村级组织主体性的县域整村运营样板村。这也不是我们赋能地方所要打造的整村运营样板村。
村带头人行,村两委班子行,整村运营样板村的打造就有了一多半的可能性。村带头人不行,即便其他条件都行,也很难成为县域整村运营试点村。因此,对于试点村的选择,我们会将更多精力花在对村带头人和村两位班子是否合适的深入了解上。
整村运营的实现,要靠风水。这里所指的风水,不是村庄所处区位和生态资源优势,而是指带头人和村两委班子。因为人是决定一个村庄能在多大程度上振兴的最重要风水。至于村内的乡风文明程度和闲置资源资产的数量,虽然也占有一定的权重,但要放在最后,不能本末倒置。乡风是可以塑造的,资源资产是可以优化集约的。人和班子定了,其他的,都存在可运作的技术空间。
在基础硬件和公共服务两个方面,让城镇有的,在村组也都能有,城乡融合才有相互融合的物质性基础。否则,只能叫城镇融合掉村组,或叫城镇兼并掉村组。但是,城乡融合这事,若只有政府一家在做,且其更多精力只是聚焦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上,那么这样雷声大雨点小的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将如老牛拉车,很难使其真正动起来。
1、城乡融合,需要三股力量
三股力量分别是:一是县乡政府主导的行政力量,二是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的市场的力量,三是能够实现村庄整体运营的村集体的力量。
县乡政府正在做的事情,只能让城乡拥有满足融合的基础性条件,并不能实质性地促进城乡之间的要素双向流动。能够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只能是来自各类型市场主体的力量。而决定人财物等财富能否向村组流动的,只能是村集体的力量。
在政府和市场面前,村组是一支显得十分弱势的力量,同时在某个时候,也会使人感知到,其力量的真正强大。
在城乡融合所需要的三股力量中,县乡政府需要做的,是打基础的筑基行动;市场端需要做的,是在城乡两头作出价值对比判断,然后趋利而动;村集体要做的,一是要有吸引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东西,二是要能降低其投入的市场风险。
无论是吸引性的力量,还是保障性的力量,唯有通过整村运营,村集体才能充分彰显他的主导性作用,才能给投资者与消费者以安全的保障。
2、整村运营是决定性力量
在城乡融合的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难题是村庄价值如何被发现,怎样才能入市交易。而当前乡村全面振兴的最大难题,同样是村庄的价值还没有被充分呈现,而且资源也很难进行正常交易。
整村运营在其中的最大作用,就是要将村庄的价值塑造出来,并使之能够依法合规地交易。对很多想做整村运营的村书记来说,这也是他们所渴望做到的,希望能够实现的。
对于一个县域的城乡融合发展来说,其所需要的,不只是域内一两个村庄实现整体运营,而是要有十几个、几十个村庄,乃至更多的村庄能够实现整体运营。
一个县城,只与一个或几个村庄发生资源要素的双向融合,不能被叫做城乡融合。同时,若只有几个村庄拥有与城镇相互融合的能力,也很难让市场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效益作用。
因此,唯有让更多村庄实现整体运营,方能真正推动城乡融合,方能有效推动城乡融合。
普通村庄能不能做整村运营?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整村运营?下面的内容,将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
以请农民上楼为目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有些许整村运营的影子。只是这样的乡村地产行为,更多是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主导的。其中,也有部分是村两委和社会资本共同开发的。只不过那样开发出来的房子,叫小产权房。农民不愿意住,市场卖不出高价的小产权房。
普通村庄遇到的第二次发展机会,距离整村运营显得更远一些。那是一次基于新乡土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乡建践行行动。政府、规划设计公司、各种项目工程方,是这次乡建行动的主力军。村集体、村民是这次行动的被服务方,不是主要参与方。
从这两次乡村发展的结果看,无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乡村建设行动,似乎都跟村内的民众无关。当然,脱贫攻坚和村内部分村民是有关的。与村集体无关的事,无论干的是什么,都不能称之为整村运营。
普通村庄想要做整村运营,首先需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以村级组织为主体,全体村民都要能参与其中。二是村级组织带领全体村民做的事,必须同村庄的经济发展相关,同村集体增收有关。与此无关的乡村运营,都不应称之为整村运营。
普通村庄除了粮食等农产品生产,似乎并没有太多发展其他产业的机会。至于村庄本身,除了被人卖建设用地指标外,用于保障村民最基本的生活外,在一些人眼中,普通村庄似乎并没有其他更大的市场价值。
此种情况下,想让这样的村庄落地去做整村运营,又能去运营什么呢,又有什么值得去运营呢?似乎整村运营只与拥有特殊资源的村庄有关,只与一小部分村庄有关。若真是如此,整村运营便失去了推而广之的社会价值。
普通村庄的整体运营,首先要去旅游化思维。普通村庄的整体运营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几乎是绝缘的。甚至特种特养、观光采摘,也并不适合大多数普通村庄。既然是普通村庄,想要整体运营,就要从最普通、最基础的地方开始。
处在粮食主产区的普通村庄,更应如此。那么,什么是最基础的,什么又是看起来最普通的呢?调田动地、小田变大田。从今年起至2028年的几年间,二轮承包到期后应该如何顺延,将是普通村庄所要面对的最重要的事。
如果只是按照中央的要求和指导意见,一延了之,而不是将此当成一次机会,普通村庄的整村运营将失去最重要的一次机会。
如果能以“小田变大田”为抓手,顺利实现整个村组农地的集中连片和权属关系变更。乃至,实现了整村村组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机衔接。那么,这样的村庄将成为县域农业现代化双轮协同的村域试点村典型。
————— 乡 剑 平 台 —————
1、《县域乡村整体推动实操指南》
2、《整村运营落地操作手册》
3、《如何让村集体持续增收》
4、《全国“小田变大田”改革》
5、《整村推进“小田变大田”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