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工说过,美食小屋的每次活动都是史诗级的。
读者朋友们应该会记得我之前节前说的那个突发奇想的“缺少目的地的旅行“——去尝试找自己的老家。
我上一次去那儿差不多是20世纪末了,掌握的线索只有“土贵乌拉火车站”,以及一些极其模糊且不可靠的记忆碎片——哪怕他们可靠,20多年过去了还剩下百分之几的价值呢😅?
未必能找到,但不去一定找不到,所以我当然动身了——当年还赶上110国道遭洪水,开了至少15个小时,如今高速路通了,导航显示仅需4个多小时。
问题是“小长假”(只休一天、连高速都不免费有什么脸叫长假)北京的交通几乎是崩溃的,可预知的是在主流时间内,交通情况会一坨💩。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和生物钟反着来,就能找到缝隙——夜里一点半上路🤔!
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次目标模糊的旅行,但不是鲁莽的旅行。在这之前,我准备了:
—出京的身份证
—现金
—许多食物和水
—提神的薄荷糖
—给车的冰箱放好饮料
—厚衣服和被子(内蒙温度低)
RAV4可以L2辅助驾驶,还省油,但霸道显然更万无一失——尤其当我在内蒙爬过山、走过水、刨过泥巴、豁过沙子后。
强迫症还让我把猫屎铲了并用甲虫果冻喂了虫子😅……
夜里出发的好处是车真的很少,坏处是到处都是大半挂……不过都是身经百战的人了,给后面的大车留好提前量、做好紧急时强行钻的路线规划、有空间就大力超车,并没压力。
既然不赶时间,困倦时随时可以进服务区歇会儿,毕竟就睡两个小时还是短了点儿……还有一次进的是卡车的停车区,在一大堆半挂中,找了个角落盖上被子睡了会儿🥱……我睡眠质量挺高的,在失去时间认知的睡眠状态下20分钟就足够满血复活了……
我是在路上眼瞅着天逐渐亮起来的,周围温度:9摄氏度。霸道的冷热风都很凶,因此温度只在下车时有意义。
车站和原来长得不一样了,但并没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应该算当地的CBD,但能看出来哪怕到了热闹时间段,人也不会太多。这并不是一个旅游地区。
我还记得当年坐三蹦子从村里到这个火车站,草兔子都颠散了😅😅😅……
然后问题来了:线索到这里就断了🥲!
我只能记得大约的方向,但距离和具体名字一无所知。
于是我决定先试试”鸟枪法”,在导航上找了火车站东北方向、距离湖(黄旗海,当年我爷爷还在里面打过鱼,但他是老师)不太远的所有村子,从近到远,挨个摸🙄!
鸟枪法的优点是简单,缺点是效率很低。好在对于每个长期窝在北京这种巨型城市里的人来说,每个村子都很安静有趣。
双胎拖拉机挂车这谁忍得住啊!(没有,大多数人应该无感、只是我激动罢了)像极了正在八卦的大爷大娘。因为我拎着铁锹,它们没有过来。和狗子处于微妙平衡的猫子。一下车我就闻到了熟悉的牛马粪尿味儿,就是记忆中的味儿!不过我猜周围村子都是这味儿,只能说我大片儿上没错。第二个村子看到了记忆中用泥土、石子儿糊出来的房子,这在当地属于传统建筑。不知道加了什么,反正小时候大雨,我并没看到泥巴化掉……植物的味道也对上了。温度很低还有雨,这蚂蚱🦗冻得都不怎么动了😅😅😅……村里房子不少,但出现的人并不多,许多房子也处于废弃状态。我干脆问了一下爹,他老人家给出了更具体的村名,但他也很多年没回去了。我一看还真不远,13公里外。以我的鸟枪法,天黑前也许能找到。我离目的地不远了,仅有的问题是我完全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儿以及现在是什么样子……于是我腿儿着开始了鸟枪法——走遍每一条街,试图唤醒一些记忆碎片。想得美,这儿已经翻盖了不知多少次,哪个房子看着都差不多……我看这废弃的房子真的很像,老爸也说挺像的。问题是我觉得这附近当时的房子应该本来就差不多……后来老爸又告诉了两个当时街坊邻里的名字。我觉得需要通过人员来定位。不过村里出门的人很少,倒是挺多小狗的……经常一拐弯迎面来俩牛🐮,我看着它它看着我,语言我也不太通,只好溜边儿或者干脆默默退回去😅……对于社恐的我来说,和陌生人交谈是非常劳神、焦虑的事。不过就像阿西莫夫笔下的机器人正子脑中三大法则一样,这是个电位互搏的过程。幸运的是大爷还真知道!他说的话我只有1/3能懂,但看这个比划的意思应该是隔壁村(俩村紧挨着,中间就隔着一条小路,所以我鸟枪法是从一边开始扫的)……于是我胆战心惊地绕过路口2米多高的大牛,到另一边继续鸟枪法……但事情变得更复杂了,面前的场景我真的是一点儿都对不上😧……在鸡猪牛羊狗中间,我终于遇到另一个大爷(大爷真的就像NPC一样站在奇怪的地方)……再问果然也认识!村里就有这个好处,一共也没多少户人家,街坊四邻基本都认识。就在前面那排——之前因为一大片狗叫🐶,我就绕开了😅😅😅……大爷说就是这里,但我记忆中的一切和这里都对不上,一点都对不上……现在回想,可能是因为我在外面鬼鬼祟祟一看就不像好人,导致人家出来看看(必要时揍一顿),我和大娘说了一下我爸是谁,还真就…认识我……村里果然互相大概率是亲戚……虽然我完全不记得屋里各位亲戚是谁😅……事后老爸说屋里的大爷是我爷爷亲兄弟……说是N年前改建,统一推了土房子改成水泥砖房。所以我记忆中的房子、鸡窝早已荡然无存。现实推平了我的记忆——这挺好的,如果那栋土房子还在,这显然会是一个正在死去的村庄。隔壁的沙果树早就没了,以前差不多就在狗笼子这里。当年我会偷摘这边的果子喂村头的羊🐑,羊看了我跟看亲爹似的😂……不要误会,当我把逮来的满满一2.5升可乐瓶蚂蚱🦗喂给鸡的时候,它们更亲,这一出门左右的排场👻……我并不认同这是寻根之旅,至少我没怀着这种想法。“我曾经到过的地方,如今什么样了”,这是严格意义的晋察冀交界处,我爸就是从这么一个90年代末才有了电(那时经常掉闸)、有了拖拉机(还是三轮的)的村子冲到了北京。认识我的人也许比认识老爸的人多,但这说明不了什么。老爸是那种“考了一百分是因为卷子只有一百分”的人。我谢绝了爷爷(我也不知是几爷爷,就爷爷吧)一家吃饭住一晚的邀请,能看到当年那段记忆的2024版已经很圆满,我没有理由劳烦人家更多。充满松弛感的牛子……不对,有猫子狗子,这个不能这么叫😧……大家有一个刻板印象,就是内蒙古都是大草原,人均蒙古包,人人骑马。其实并非如此。比如这个村其实就是典型的种地村子,特产土豆和甜菜,当然也有牛羊马,但绝非游牧。它的确是晋察冀交界,有蒙文,饮食带有山西痕迹(但不热爱醋),当年甚至就是山西的一部分,后来行政上才划归内蒙古。我发微博时IP甚至还显示山西😅……我突然想起小时候看别人扬场(是的我还真知道扬场是什么),旁边就有卡车开过土路,扬起一片土,远处还有小巧的、下面有着明显大雨痕迹的乌云。这场孤独的旅行,也算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虽然当地的作息导致我哪怕在“CBD”也没能找到口吃的,手把肉、烧麦、哪怕当地特产土豆都没有吧😅😅😅……闺蜜说不给她贴广告,明天就不请午饭了😱……食堂烤鸭也是烤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