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而已
(本文所有配图都是随机出现的)
那天的天气不好,天上乌云密布但并不下雨,北京日常的燥热和潮湿、低气压混杂在一起,让人觉得自己在泄黄儿和蒸熟之间艰难选择着。
门诊的空调还说得过去,但需要时间,就像许多品牌小汽车的空调那样。
进来的是一家子人,患者是其中不到7岁的小姑娘,说发现嘴里有些牙黑了,想看看补一下。
我对小朋友态度都很好,和外形呈现截然不同的风格,有闺女后甚至还更好了。
小姑娘嘴里目前一共21颗牙齿,坏了……
11颗。
其中许多损坏都可谓断壁残垣,两颗对应的牙龈甚至已经有了窦道,提示根尖周病变已经很久了。
从大量的食物残渣里,我能窥见小姑娘中午吃的估计是韭菜馅儿包子😧……
作为社恐,我一般不会多看患者家属,只知道是休闲装的夫妻,带着一个明显更小的男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患者名字有个“娣”。
讲了大致的病情,哪些牙可能要拔,哪些牙我们要尽量留下来,还要尝试留下神经。
我尽量用了比较白话的词汇,再加上手写的图表来增加其家属的易懂性。不过我很难评价他们到底听懂了多少,因为看起来二位的心情一直很平稳,哪怕说到“起包”的患牙🦷时也如此。
“左下边这个6,这个槽牙,”我指给男方看, “六龄齿,它没有乳牙的,生出来就是恒牙,要跟小孩儿一辈子,现在窝沟里都是黑色,但还不太严重,还能补。”
他终于问了为什么会坏这么多牙,是不是小孩儿爱吃甜食导致的,之后便开始责备小姑娘,小姑娘表情也没啥变化。
小孩儿当然爱吃,大人也爱吃,但这只是龋齿的一个因素。
“这个年龄,这么多虫牙,责任全在家长。”语气里没有讨论的意思,我这么说,你就这么听。
这才勉强止住了责备声。
之后的询问毫不出意外,小姑娘已经自己刷牙好几年了🪥。
很显然,家属既没有对其口腔卫生尽过力,甚至也没有定期检查过。
8岁前的儿童的手部灵活度不足,可以自己练习刷牙,但主要还需要家长刷。这种事儿我向家长说了,但从坦然的表情来看,我不太相信他们会照做。
先拍个片子吧,看看恒牙位置,好做进一步的决定,哪些拔,哪些保,显然是个大工程。
女主人说我们不是长住在北京的,这我并不意外,看着不太像,一问是个人口大省。在哪儿看不重要,但关键是要看,回老家看也行。
拿了X光单子后,我又看了两个患者,一家人却始终没有回来,护士姐姐溜达去X光室看了看,说没看到一家子人🧐。
直到下班,我也再没见到他们。查了一下那张检查单,未缴费。
不知为什么,我也毫不意外。
我不知道那些牙最终会如何,担心也没用。这个世界上需要被担心的人和事儿太多了,而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夫,下班只想瘫在沙发上看一会儿柯南的那种。
结果柯南还这么水🙃……
我只是有些担心那颗右下6,它没有替换的牙齿了,坏得不厉害,可以补,但耗下去肯定会越来越糟。
那颗牙会被治疗吗?我不知道。
那十几颗坏牙、其中许多残垣断壁似乎把答案指向了某个方向,但我又不愿意去相信。
和那个娣字有关吗,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