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4.8,网络药理学+WGCNA+探究艾迪注射液的抗肝癌作用方式

文摘   2025-01-01 20:54   陕西  

生信站,持续更新临床生信文献与思路解读,今天分享的文章亮点网络药理学+WGCNA+探究艾迪注射液的抗肝癌作用方式,感兴趣的老师可以点点关注

文章标题:The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ffect of Aidi injection was related to the synergistic action of cantharidin, formononetin, and isofraxidin through BIRC5, FEN1, and EGFR

中文标题:艾迪注射液的抗肝癌作用与斑蝥素、刺芒柄花素、异嗪皮啶通过BIRC5、FEN1、EGFR的协同作用有关

发表期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发表时间:2024年1月

影响因子:4.8

    研究背景     

艾迪注射液(ADI)是一种流行的抗肿瘤中成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肝细胞癌HCC),通过多个靶点和通路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ADI复杂化学成分系统的协同作用和治疗HCC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各种HCC细胞和斑马鱼异种移植模型评估ADI的抗HCC作用。其次,通过网络药理学、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基因表达谱meta分析、通路富集分析等多种生物信息学技术,构建ADI干预HCC的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建立ADI抗HCC的关键靶点/通路与对应关键组分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进行了验证。
结果分析
1.ADI的抗HCC作用
通过药效学评估表明,ADI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HCC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和活力;通过伤口愈合试验显示,≥0.025 ml/ml的ADI可在给药后12 h和24 h逐渐抑制Hep 3B2.1-7细胞的迁移;Li-7细胞的伤口面积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而扩大;ADI对细胞迁移相关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表明,ADI诱导的β-连环蛋白、N-钙粘蛋白和波形蛋白的抑制呈浓度依赖性,而E-钙粘蛋白上调;通过构建HCC异种移植斑马鱼模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DI组的肿瘤面积和积分光密度(IOD)呈浓度依赖性显著降低。
2.ADI抗HCC的ceRNA网络

通过整合UPLC-MS/MS鉴定结果、文献检索和成分-靶标数据库预测,构建了ADI的化合物-推定靶标网络(包含23种成分、280个相应推定靶标);通过差异表达miRNA分析,获得了与HCC潜在调控作用的lncRNA-miRNA-mRNA轴;通过WGCNA分析,筛选出与HCC患者临床表型密切相关的lncRNA和mRNA;综上,通过对ADI靶点和HCC相关基因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构建了ADI抗HCC的ceRNA调控网络。

3.ADI抑制EGFR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
通过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发现,mRNA和miRNA靶点均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通过Western Blot(WB)实验证实ADI显著抑制了HCC细胞中EGFR、p-PI3K/PI3K和p-AKT/AKT蛋白水平的表达,从而抑制了PI3K/AKT信号通路。

文章小结

本研究初步阐明了ADI抗HCC的潜在靶点和物质基础,验证了中医药“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功能特性,为进一步探索处方中各成分之间的协同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文章数据库和分析方法感兴趣或需要生信分析服务的老师,欢迎关注小星一起交流)

多组学与孟德尔随机
多组学与孟德尔随机,专注与分享多组学与孟德尔随机化的最新生信文献和思路。提供专业的生信分析服务:思路设计,生信分析,文献复现,科室科研培训,数据库搭建,助力您的科研之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