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
教育部强调两个文件出台的意义:203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间节点,面向2035目标描绘好教育发展的远景蓝图,为新时代开启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指明方向,培养造就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编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履行我国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诺,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的实际行动。
根据2035年教育远景战略任务,《实施方案》聚焦当前,提出未来五年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任务,其中,立德树人是基础工程,基础教育巩固提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着力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是推动形成区域教育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重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深化重点领域教育综合改革是教育现代化的动力源泉。
2023年4月,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方案显示,到2025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将被优化调整。接着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结果显示,新增21种新专业,涉及10大类,包括金融审计、国际法、司法鉴定学、工会学、家庭教育、孤独症儿童教育、数字人文、资源化学、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科学、生物统计学、生物材料、电动载运工程、飞行器运维工程、安全生产监管、未来机器人、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医工学、乡村治理、航空安防管理、无障碍管理。
词条显示,地球系统科学(Earth System Science)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于2022年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是基于清华大学传统地学学科(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学等)、生物科学(生态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叉发展起来。清华大学2016年在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地球系统科学系,地球系统科学系率属于清华大学理学院,拥有“生态学”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大气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当年无本科招生。本科招生应是从2023年开始。
梳理925个撤销的专业点发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产品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申请撤销的高校较多,均超过20所;广告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生物技术、酒店管理等专业,申请撤销的高校超过10所。此外撤销专业还包括旅游管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电子商务等。
2023年5月作为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学部“国家科学思想库-学术引领系列”重要成果和2023中关村论坛十项重大科技成果之一,“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在北京举行专场发布会,为丛书首批首发揭幕。“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首批出版的18个分册,包括总论、力学、纳米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地球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管理科学、量子物质与应用、合成科学、分子细胞科学与技术、再生生物医学、合成生物学、基因治疗以及定位、导航与定时
后续将出版的20个分册分别是: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空间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医学、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基于加速器的粒子物理、精准医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安全、地球系统科学、深地科学、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高超声速航空发动机、先进材料。
地球科学是什么?
当前地球科学正在进入建立“地球系统”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体系的新时代,国内外的地球科学研究正在朝该方向发生深刻变革。该书探讨了2035 年前我国地球科学的学科发展布局、优先发展方向和学科交叉的重大科学问题,为我国地球科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地球科学包括地理科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行星科学六大分支。
词条显示,地球科学(Geoscience),7大基础学科之一,是以地球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间)的过程与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包括地质学、地理学,以及其它衍生学科。地球科学系是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简称,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以地球科学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利用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以建设数字地球为任务的新兴学科,是固体地球科学的生长点。相关学校有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等。地球科学专业,因研究范围的广泛性,所以各院校对地球科学的专业划分也会有所不同。有的院校会单独开设地球科学专业;也有的学校会把地球科学作为总的院系,然后再在该院系下开设更细分的专业。
地球系统科学是什么?
前面已经说了,地球系统科学(Earth System Science)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于2022年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是基于清华大学传统地学学科(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学等)、生物科学(生态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叉发展起来。2016年清华大学成立了地球系统科学系。
2024年7月中国地球系统科学2035发展战略丛书出版。书中这样介绍地球系统科学:地球系统科学作为地学学科发展的前沿,本质上是地球科学向系统科学的转型。本书选择了既有重大理论和应用价值,又能反映我国优势的三大方向展开:①重新认识海洋碳泵;②水循环及其轨道驱动;③东亚-西太的海陆衔接。地球科学的传统理论往往带有地区偏向,本书力图从学术前沿和我国自然条件特色的交会点出发,结合我国近年来涌现的原创性学术成果,找出学术上的突破口,从地球系统科学的高度,提出相关研究方向部署和调整的建议。
清华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罗勇说:地球系统是由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岩石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生物、生命系统和人类本身)组成的作为整体的地球。地球系统科学是以研究全球变化为目的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新兴学科,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和前沿方向。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地球系统科学已发展成为一个成型的、仍在快速发展中的交叉学科。从国际地球科学机构近年来制定的发展战略来看,地球系统科学代表着地球科学的主流发展趋势已成共识,可能是引发地球科学全面发展的重大机遇,其地位堪与19世纪的进化论和20世纪的板块运动理论相媲美。
未来地球计划(Future Earth)不但明确了重整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组织的时间表和新的组织机构,更是为现有的国际全球变化四大计划和ESSP确定了消亡路线图和时间表。该计划旨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关键知识,打破目前的学科壁垒,重组现有的国际科研项目与资助体制,填补全球变化研究和实践的鸿沟,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更积极地服务于可持续发展,以应对全球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地球系统科学的本科培养可以为世界一流科学研究单位输送人才,为世界地学学科发展储备优秀的后备力量,有利于扭转当前解决全球变化等复杂综合性问题的高层次地球系统科学人才十分稀缺的局面。地球系统科学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乐观。相关部委对地球系统科学专业的学生有较大的需求。此外,国际组织、可再生能源、保险和灾害预报相关公司的人才需求也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资源与环境科学是什么?
《中国资源与环境科学2035发展战略》系统阐述了该学科的科学意义与战略价值、发展规律与研究特点、发展现状与发展态势、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论述了水循环与水资源、土壤与土地科学、油气与煤化石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生态系统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区域可持续发展、自然灾害风险、遥感与地理信息等分支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推动中国资源与环境科学发展的资助机制与政策建议。《中国资源与环境科学2035发展战略》凝聚了10个学科领域的众多关键科学问题以及4个重点方向。
书中强调:资源与环境科学是以人地耦合的地球系统为核心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地球科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手段,研究在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地球系统资源和环境的演变过程、相互关系及其调控原理,揭示地球系统资源的形成和演化规律、各类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应用基础科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强调综合集成和交叉研究,为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理论、方法和技术。
全球变化背景和生态文明建设为资源与环境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历史契机,资源与环境科学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研究内容从原本描述区域性的资源环境特征,转变为关注全球性的环境变化与人类福祉;研究主题从传统的资源环境格局向格局与过程耦合、可持续发展议题延展;研究方法、研究手段走向综合性、系统性与定量化。总的来说,资源与环境科学正在实现微观过程机理与宏观格局相结合,历史脉络把控与未来情景预测相结合,呈现出丰富繁多的发展趋势。
2023年3月北京日报撰文,题目为研究“地球科学”有何重要意义,解释地球科学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对于我国科技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它强调了四个方面:1. 自然科学的六大支柱之一;2.提升青少年地球科学素养;3.“地理”升级“地球”扩大空间视野;4.蕴含大量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