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向“反地理”说不的真正地理学家:致敬陆大道院士

文摘   2024-09-29 07:34   湖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向陆院士致敬。除了致敬,只有致敬。

陆大道院士的面相客观呈现了一个真正地理科学家的浪漫崇高的面相:浪漫主义倾向于表达感受、想象、思考的极端性。它对混合了妩媚与恐惧、高度与深度的“崇高”的追求远甚于对优美或古典美的欣赏。它对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那些甚为复杂的关于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的感知与理解。这种影响潜藏在浪漫精神之下,潜藏在所有人类的欲望、诱惑、和渴求之下,这种情怀诱使人们,哪怕是在想象的世界中,跨越常规并向着极致前行。这是真正的地理学及其学家。摘自《浪漫地理学 :追寻崇高景观》段义孚著



对狂挖运河舆论泼冷水降温

最近,各种自媒体都在关注、讨论“中国狂砸8500亿元,在六个大省修建多条几百及上千公里的运河”的话题:安徽,砸950亿建设江淮运河,已在去年通航;广西,砸680亿建设平陆运河,计划2026年建成;湖北,计划砸748亿,打通荆汉运河,给长江来个“截弯取直”;河南,砸1416亿,谋划47个内河水运项目,一举融入长三角;湖南,砸1500亿打通湘桂运河,接通大湾区,获得两大出海口;最猛的是江西,要砸3200亿元建设浙赣粤运河,超京杭大运河,成为世界最长的运河……这些运河个个堪称“世纪工程”,总投资加起来接近8500亿,约等于7座港珠澳大桥。

正当舆论对此欢欣鼓舞、地方政府准备大干快上之际,中科院院士、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作为一名具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学者,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陆大道从地理专业的角度,对运河问题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论证,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文章从“节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狂挖大运河”的呼声及一些运河案例做具体详细的评述。他认为有些运河工程利国利民非常重要,但有些工程将会给国家和地方带来巨大的财力、物力损失,完全没有必要。

这次的狂挖运河舆论,虽然只是一种舆论,但是如果没有科学家勇敢站出来用科学的话语分析一番,很有可能舆论就会绑架社会,造成对国家的影响。这里不论陆院士的分析是否足够有理全面(毕竟运河开凿是一项多学科工程),也不论结果到底是朝哪个方向发展,但地理学人站出来,从地理学的视角来分析,无疑展示了地理学的价值和意义,也体现了地理学人的家国情怀、精神品格、社会正义。



对长江大保护强调保护的重要性

2018年陆大道院士在地理学报撰写《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实现长江 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与建议》文章。文章鲜明指出了近20年来长江经济带在实现了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却忽视 了保护的重要性。

文章进一步阐明:2000年以来,全国每年发生的水污染事故中,约60%发生在长江经济带省市。其中 2/3~3/4的事故发生在中下游7省市。2010年后,经济带每年的废水排放量在全国的40% 以上,每年的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占全国的1/3以上,其中45%以上的分布在中游 地区。长江及其较大支流沿岸发生大大小小的水污染事故不断被暴露,但只是问题实 际存在的很小部分。

 最后非常明确地表达: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态势实际上已经冲破了流域环境与水资源可承纳能力的极限(“过冲”)。就此他提出了五点建议。

文章最后写得非常地理和美丽:现在的“休养生息”,换回来的将是世界上最有文化内涵、最长历史传承、经济强大、人文宜居、极具国家安全价值与旅游价值的真正的“黄金水道”与“金色地带”。1300 多年前,诗人李白对长江发出的千古绝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 流”,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永远激发中华民族的千古遐想。连结“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与太平洋的万里长江,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将喷发出新的光 芒。让我们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地球上的人类长江,永远在“碧空”下向“天际流” 去,展现出“百川汇聚”的磅礴气势与壮美景观。



对黄河经济带和国家战略说不适宜

2019年陆大道在地理学报撰写《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文章。文章对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初步认识,指出新时代黄河流域 全面深刻转型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需转变理念,持续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因地制宜重点 推进产业发展,不搞粗放式大开发,搞好资源耕地保护等方面应是推进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及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认为“黄河经济带”在全国经济层面上不存在,目前不适宜将“黄河 三角洲”确定为国家战略。

文章认为:黄河流域综合治理要实现黄河流域的全面深刻转型要解放思想、转变原有理念。巩固以黄土高原治理为中心的水土资源调控成果,保护正在改善中的植被生态系统。同时,又要考虑黄河下游对水资源的需求,以使上中下游利益得到兼顾。在黄河所经省区范围内,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已取得很大成就,而且潜力很大。但需要明确,依靠资源优势、国家支持等原有理念实现全面深刻转型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应主动落实好国家发展的全面深刻转型,逐步抓好可持续发展,持之以恒地治理环境、保护生态及黄河的安全。

文章明确表达:由于黄河流域无须确定“龙头”、没有航运之利、没有门户城市与枢纽城市,在中国全国经济层面上,不存在“黄河经济带”。当然,在局部河段,如宁蒙河段,有以供排水及与此有关的因素作为联系纽带而形成较小规模的经济带。但我们需要承认的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在国家发展与民族发展的文明史、文化发展史、现阶段科技发展、工业发展与人才资源等等方面,都是极为重要的,有些方面也是各有千秋。

同时文章认为:历史上,黄河泥沙淤积而成的黄河三角洲,是低湿的盐碱滩地,农业难以利用,人口密度很低。20世纪60年代石油大开发之后,通过大规模治理与开发,水利、交通、城 乡建设事业以及地方经济都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但在山东省仍然是欠发达地区。从综合条件衡量,目前不适宜将“黄河三角洲”确定为国家战略。实际上,那里发展“生态经济”目标并不明确,进行大规模城市与工业交通开发,暂时看来并不合理。世界上, 同是大河的“三角洲”,实际情况差别可能非常大。

不仅就长江、黄河治理这些,陆大道对新区新城发展、一带一路、十四五规划、核电站布局、城市群、短距离高铁热等等都有自己的文章发表和声音发出。这里就不赘述。

最后以陆院士在其《地理国情与国家战略》一文中的最后两段话结束我的这篇公众号文章,为地理加油!向“反地理”说不。

地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国情学科与经世致用的学科,主要体现在其综合性与区域性上。地理学者要科学认识我们的家园——中国,宣传与运用好中国国情。必须使我们的研究工作具有实际意义,看不到实际意义的“理论研究”对于地理学来说没有意义。 

我们建议,广泛宣传中国国情的地理基础研究成果。早在 20世纪 50~60年代,中国自然区划就是 中国国情的一份最综合性的科学认识图景与科学 概念,是新中国地理学者最早奉献给国家的一份最 基础性的答卷。21世纪开始,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是地理学家在国家主管部门领导下完成的最新的一 份答卷。还有极其众多的体现中国地理国情的规律、理念等也需要被各级领导干部所了解。有些最基本的内容与规律,建议写入地理课本和各级党校的教材。

梅的生活启示录
个人经营账号。记录分享地理与教育,工作与生活相关的一切个人经验。不为任何其他约束,只为活到老学到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