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城黄酒: 北宋明星范仲淹是创始人。

文摘   2024-11-02 03:00   陕西  

顺城黄酒,北宋名臣范仲淹是创始人,拥有1002年历史的黄酒。

大顺城黄酒,北宋名家范仲淹的专属黄酒。

大顺城黄酒,西北黄酒的重要成员,陕西省庆阳黄酒的领头羊。

北宋年间,范仲淹在华池县带领士兵修筑了大顺城,

傍晚时刻,余晖尚存,凉风萧瑟,范仲淹喝着庆州当地的黄酒,

微醺之时,写下了千古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大顺城抗击西夏军队获得了成功,大顺城古城堡的胜利,也开始在北宋年间四处传播,宋仁宗亲自赐名为: 大顺城。

一杯酒,一首诗,一个家国和天下,不得不承认,大顺城黄酒,是范仲淹的专属。


在这里我们仅要问,什么是浊酒?

浊酒,又称黄酒、米酒、面糊酒,是中国传统的酿酒品种之一。

它的主要原料有大米、黄米、小麦、糯米等,经过蒸煮、晾凉、糯米发酵等多道工序酿制而成。

浊酒的特点是颜色微黄,呈浑浊状态,口感清香甜润。

浊酒酒精度数较低,其主要的配料还包含有不少氨基酸和糖类等营养物质。

因此,浊酒除了具有较好的口感,还被视为健康饮品之一。

浊酒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特别是对女性具有良好的美容养颜作用。


大顺城古战场遗址,在今天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二将川,在北宋时为了抗击西夏的骚扰,筑城设防,为边塞重镇。

《宋史范仲淹传》:庆历初仲淹知庆州,州西北马铺砦,在贼腹中,仲淹欲城之,密遣子纯祐,与蕃将赵明先据其地,引兵随之,至柔远始号令之,版筑皆具,旬日而城成,卽大顺城也。

大顺城,今称二将城,位于华池县山庄乡雷圪崂村芋台组,地处二将川河与铁匠沟水交汇处南侧山梁,全城地跨两山,周长3500米,城墙残高4-5米,中间被一条小沟分为南、北2城。

北城依山势而建,很不规则,占地约20万平方米。

南城呈长方形,又分为内、外城,占地30万平方米。

宋天禧五年(1021)始建,置马铺寨。

庆历二年(1042)三月,知庆州范仲淹复筑,宋仁宗赐名"大顺城"

宋治平三年(1066),西夏毅宗李谅祚攻打宋朝,宋军于大顺城击退西夏军的多次进攻。

北宋时期,华池地处与西夏缘边地带,是宋、夏长期民族之争的进退周旋之地。

大顺城自建成,至北宋末,一直驻有大量正规军和地方部队防守。

在北宋至大金国近二百年的对夏斗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民国时期,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大顺城惨案,因为特殊原因,在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早年,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城内采集到大顺字样的瓦当,宋代钱币等标本,说明此城为大顺城,保存较完整。

1993年3月3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顺城遗址尚且还在,大顺城的魂魄也在,大顺城的主人早已成为过去,

如今,我们唯有手捧一杯大顺城黄酒,登高畅饮,酒香浓郁,伴着微醺,畅享美酒,与友共醉。

正所谓:一杯酒,品人生百态;一杯酒,悟世间万象。


一股晚风袭来,满山荒野,寂静无比,翻开笔记,寻见篇章,品着美酒,默默读来《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关于大顺城黄酒的历史渊源,最有说服力的就是,距离大顺城遗址30公里处的乔川乡、白马乡、元城乡,目前已经诞生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乔川黄酒,


乔川乡地处甘肃省华池县西北角,境内山梁起伏,沟壑纵横,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


“秦长城”穿境而过,当年红军长征途经乔川艾蒿掌、铁角城进入陕北。


这里平均海拔1537米,年平均气温9℃,日照充分,气候温凉干燥,适宜种植糜谷、玉米、豆类、油料、荞麦、等农作物,素有“荞麦之乡”之称。


大顺城黄酒的出现,也源于名篇《渔家傲·秋思》,其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句中的“浊酒”,指的便是黄酒了。



大顺城,就是范仲淹当年为了抗击西夏的侵犯,在此地建设的防御性城寨,


北宋年间,范仲淹在华池县带领士兵修筑了大顺城,


傍晚时刻,余晖尚存,凉风萧瑟,范仲淹喝着庆州当地的黄酒,


微醺之时,写下了千古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据历史文献载,华池县铁角城,在北宋时期就有四大官坊,即酒坊、染坊、醋

坊、糖坊,其中的酒坊,就是专门制造黄酒的官方作坊。


大顺城黄酒,从公元1020年至今,上千年以来,就这样延续至今。  


因此,大顺城黄酒,口感温和,酒味甘醇,鲜甜可口,有通经养颜,养脾扶肝,舒筋活血、提神御寒、增进食欲、健体强身、延年益寿之功效。

     ★★★    end    ★★★     

编辑  |  青桐先生  


 商务合作 | 13759987088 




罗川古城
罗川古城,陇东边陲一座千年古城,它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它从魏晋南北朝开始设县,定名于隋朝,改名于清朝,设县时间长达1500年之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