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可能是奥克斯“最有机会”的一年。
早在去年年中,董明珠就曾在格力年度股东大会上说过,“明年换届也许我会退休”。
如果情况成真,那今年很有可能是奥克斯“反超”的最佳机会。
2025年1月15日,奥克斯递交了赴港上市的招股书。
奥克斯此次冲刺香港上市,一方面是对处在换届时点的格力发起“总攻”,另一方面是给自己回回血。
毕竟和格力的十年内战,奥克斯可谓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01 空调界的“价格屠夫”
奥克斯最让格力“头疼”的,就是卷价格。
根据《空调成本白皮书》,一台1.5匹的奥克斯冷暖型空调,生产成本仅为1378元。
再加上370元左右的销售费用,和商家及厂家要赚的132块钱的利润,这台空调的市场定价大约只需要1880元。
和同类型空调2500元的均价相比,奥克斯让利了600元左右。
从毛利率角度看,因为低价策略,奥克斯的毛利率大约要比行业头部企业低5-10个百分点。
在大多数产能过剩、存量竞争的市场中,拼到最后其实都是在卷价格。
一开始,奥克斯确实是吃到了薄利多销的红利,从空调三巨头围堵夹击中抢下了一席之地。
但奥克斯却忽略了一件事,价格战并不是只有他才能搞。
可以看到,2024年奥克斯线下市场的排名已经5名开外了,市占率低于卡萨帝的3.04%。
而较为优势的线上市场,也被同样走性价比路线的小米空调超越了。
如果低价策略没有高销量来保证成本摊销力度,那么卷价格影响的只会是奥克斯自己。
2024年前三季度,奥克斯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5%,而美的、海尔、格力的负债率却稳在65%以下。
仅仅凭借这一点,奥克斯就要比其他企业的经营风险大一些。
更何况,奥克斯还进行了大额分红。
派息本不是令人闻之色变的事,前提是足够有钱。像奥克斯这种“没钱硬分”的,确实有些不太正常。
光是去年三个季度,奥克斯就分红了接近38亿元,甚至比净利润还要多。
所以,奥克斯的赴港IPO计划看上去更像是一场“自救运动”。
02 “赴港自救”
一方面,上市融资可以补充流动资金。
另一方面,可以打开海外市场,撑撑业绩。
2018年起,奥克斯开始了全球化之路。
公司目前已布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建立了分公司并组建了本地团队。
2024年前三季度,奥克斯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达到了111.4亿元,几乎撑起总收入的半壁江山,同比增长27.6%,远高于国内收入增速。
不过,奥克斯海外收入的“含金量”并不高。
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奥克斯几乎80%的海外收入都是来自于ODM,也就是贴牌代工。
没有核心技术,即使海外市场扩张的再大,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这也是奥克斯被格力攻击得最狠的一个点。
如果说性价比是奥克斯的优势,那么技术就是奥克斯的短板。
从2017年至2023年4月,格力一共起诉过奥克斯27次,不是说奥克斯的空调不合格,就是说他专利侵权,关键是格力还次次胜诉。
这也说明,奥克斯在卷价格的时候,确实忽略了产品的技术性。
和同行相比,奥克斯不仅是研发费用最少的,还是研发费率最低的。
年入3000多亿的美的都能做到接近4%的研发费率,奥克斯过去几年却一直维持在2%。
不管是为了自救还是为了长久发展,奥克斯眼下的当务之急都是加大研发力度,而赴港上市无疑是最优解。
那么,奥克斯能顺利上市吗?
奥克斯目前虽然暂时比不过美的、海尔等行业头部,但是在部分细分领域还是积累了一些优势的。
2023年,在国内家用空调市场中,奥克斯的市占率高达22.1%,排名第一。在智能语音控制空调市场,公司排名全球第一。
所以,奥克斯的赴港IPO之路,大概率会走得比较顺利。
更何况,早在此次计划上市之前,公司就有新三板挂牌的经历,更有八年筹备上市的经验,已经不算IPO新人了。
上市后,奥克斯很有可能会投资几个新的研发中心增强公司研发力度,顺便补充营运资金,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保证。
03 结语
“知过非难,改过为难。”
奥克斯目前面临的局面是长板不长、短板明显。
一直以来,奥克斯突出重围靠的都是线上优势和性价比优势。
但现在,美的子品牌华凌和新势力小米也走起了这条路,2024年奥克斯的线上市占率已经被这两个品牌超越了。
再加上一直被诟病的技术短缺,奥克斯的短期内想超越格力还是挺难的。
不过赴港上市后,奥克斯可以借机募集资金,顺便打开新市场,对公司来说或许是个机会。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