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茗上市,会重走茶百道的老路吗?
这两年,资本市场对新茶饮赛道的热情降了不少,就比如去年上市的奈雪的茶和茶百道,无一不是“天崩开局”。
不只是他们两个,从已披露的融资信息来看,几乎每位新茶饮企业现在都面临着“失宠”的问题。
在2021年之前,资本方对新茶饮的投资还很慷慨,但到了2021年之后,资本市场却减少了对茶饮市场的关注度。
特别是2024年,全行业516家公司一共只融了91.30亿,甚至还不到2021年的10%。
这种现象也和当下整个新茶饮行业的现状,有密切的关系。
2017年至2021年,新茶饮的市场规模从422亿元大幅增长至10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
但据预测,2025年,新茶饮市场规模的增速可能只剩5.7%了,相当于消失了75%增长速度。
那么问题来了,古茗干嘛非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市?
01 背靠腾讯,有恃无恐
下周三(2月12日),古茗就要挂牌上市了,不少投资者担心古茗会不会也“天崩开局”。
其实,人家古茗自己根本没在怕的。
和奈雪的茶及茶百道相比,古茗最有优势的一点是,他背后有“高人”指点。
古茗的基石投资者基本上都是境外资方,甚至还有腾讯这种明星资本。
而奈雪的茶虽然占据了“新茶饮第一股”的名头,吸引的却都是一些境内投资基金,茶百道甚至还没有引入基石投资者。
基石投资者通常是一些一流的机构投资者、大型企业集团或知名富豪及其所属企业。
他们会在IPO前期与发行人签订认购协议,承诺以IPO价格认购约定数量的股份,需要遵循6个月及以上的锁定期安排。
古茗的基石投资者们一共认购了公司7100万美元的发售股份,合人民币5亿元左右。
说明在资方眼中,古茗是具有一定市场价值的。
特别是古茗还吸引到了腾讯的投资,截至目前他作为基石投资者还从未有过败绩。像其投资的老铺黄金、美团点评、极兔速递等,表现都很不错。
当然,古茗此次冲击上市,也并不全是因为有明星资本作保,最大的原因还是要给自己找一条“生路”。
02 下沉市场被挤压
古茗和蜜雪冰城一样,收入靠的是加盟商。
2021年至2023年,古茗的营业收入从44.84亿增长到76.76亿,翻了将近2倍,公司净利润更是从0.24亿涨到了10.96亿,同比大增4467%。
古茗的业绩能实现“飞升”,靠的主要是向加盟商销售货品、设备以及提供服务。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9778家门店中,有99%都是加盟店,公司来自加盟店的收入也达到了惊人的97.2%。
公司官网显示,古茗加盟店的前期预算在23万元以上,再加上品牌授权费、各类服务费、保障金等费用,开一家古茗,总公司至少能收入56万。
也就是说,如果古茗想要提升收入规模、抢占市场份额,就需要去增加旗下加盟商的数量。
但是现在,古茗却面临着难以扩张的局面。
古茗几乎所有的门店都开在二线城市及以下,甚至还有38%的加盟店是开在乡镇地区的。
可以看出,古茗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抢占的是下沉市场。
不过,在下沉市场,古茗10-18元的客单价竞争力很小,根本比不过更平价的蜜雪冰城。
在蜜雪冰城的挤压下,古茗的钱越来越难挣了。
古茗2021年及之前开业的门店,近几年的日均交易额能达到7000元,2022年之后开业的,日均成交额就降到了6500元,而2023年之后开业的,甚至连6000元也到不了了。
在这种情况下,古茗的开店速度明显放缓。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仅净增777家店,平均每个月净增86.3家,远低于去年每个月平均净增194.3家的水平。
古茗的开、关店比例甚至还从2023年的9.8:1降到了到2024年前三季度的2.76:1,相当于每开3家店,就要倒闭一家。
对古茗而言,眼下最好的办法,大概就是出海了。
古茗在其招股书中写道:“我们将持续评估进入海外市场的机会”。公司此次上市,大概率就已经在为出海做铺垫了。
此次上市,古茗计划募集12.21亿港元左右,将主要用于增强供应链和加盟商管理,以及提升品牌差异度。
这就可以为未来出海打下供应链基础,并且古茗还有外资投资基金作保,很大概率可以借助港股上市打开海外市场。
03 结语
古茗是国内最大的大众现制茶饮品牌,主攻下沉市场,但竞争力却不敌蜜雪冰城。
再加上高端茶饮品牌的下探,使得原本相对清晰的市场分层逐渐模糊,古茗的竞争压力也随之进一步加大。
不过,古茗上市后,或许可以借助募集资金加强产品差异化,冲击海外市场,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寻找新的生路。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