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扶我凌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
从仅有300名员工的仿制药厂,到“医药第一股”的中国药王,恒瑞医药走了54年。
而现在,恒瑞医药即将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AH两地上市。
12月10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为了进一步助力国际化业务,公司将在H股发行上市。
H股是更加成熟、国际化的资本市场,此番两地同时上市,意味着恒瑞医药可能会面临着更为严格的考验。
那么问题来了,不缺钱也不缺资本市场关注的恒瑞医药,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逼上“梁山”呢?
01 行业大环境低迷
选择AH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要么是资金面有压力,要么是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想要借助H股破局。
而恒瑞医药,显然是后者。
恒瑞医药之前一直靠仿制药、创新药两条腿走路,只不过现在仿制药那条腿被“砍”了一刀。
2018年底,我国开始实行仿制药集采,过去九批国采累计节省医保资金共1673亿,仿制药正式进入了“几分钱时代”。
当然这对药企的冲击也是很大的,就拿恒瑞医药来说,2021年至今的几次集采,涉及公司的仿制药共22个品种、102亿销售规模。
在22个仿制药品种被迫降价的情况下,其实只要创新药足够强大,也依然可以稳定住业绩。
但恐怖的是,国内的创新药市场出现了供给过剩的问题。
2017年至2023年,我国进入临床关键阶段的创新药数量不断提升,2021年首次超越了美国的新药数量。
也就是说,在创新药的供给端,我们已经追赶上了国际水平,甚至还小有领先。
但问题是,国内创新药市场的需求还并没有被完全开发,在医院的药品收入中创新药所带来的收入只占10%左右。
并且2024年以来,像上海医药、九州通等医药流通领域的公司应付账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间接反映出下游付费能力减弱。
整体来看,恒瑞医药的两大业务中,仿制药售价下降,而创新药又面临着供给过剩的难题。
所以,恒瑞这两年的业绩表现,并不乐观。
2021年之后,恒瑞医药的净利润出现了负增长,净利率跌到了18%左右,盈利水平直接倒退了3-4年。
但我们看,最近这两年,尤其是今年前三季度,恒瑞医药的净利润和净利率又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升,这是为什么呢?
02 NewCo模式拯救恒瑞医药
恒瑞医药找到了最完美的答案——出海。
恒瑞医药选择的出海方式,是NewCo模式,门槛相对较低,资金回收周期短。
一般是由投资方牵头成立NewCo公司,医药企业将管线剥离出来授权给这家NewCo公司,并获得部分股权和资金。
今年五月份,恒瑞医药将旗下三个GLP-1类创新药,在境外市场的开发、生产、销售权授予给了Hercules公司。
根据公司5月16日的公告,恒瑞医药此次授权,可以获得60亿美元左右的里程款,合人民币438亿元。
除了高额的里程费之外,后续这三个GLP-1类创新药在境外市场的销售,恒瑞医药还可以拿到销售提成。
这就为恒瑞医药解决了现有的三大难题。
第一,支撑起下滑的业绩。
2024年以来,恒瑞医药的业绩出现了与上两年不同的表现,特别是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了48.67%。
出现增长的原因,其实就是年中的时候收到了德国默克12.26亿的对外授权收入。
2023年至今,恒瑞医药陆续与6家境外公司完成了合作授权,交易金额达到了100亿美元。
从这个角度看,假设后续国内医药市场竞争更加恶劣,仅仅是靠授权出海的企业支付给恒瑞医药的里程费,公司就还有700亿的盈利空间。
第二,储备创新药的研发资金。
大家都知道,恒瑞医药的账上是不缺钱的,截止到9月30日,公司手中的总现金高达229.05亿,是历史上现金最多的一次。
并且,恒瑞医药也几乎没有有息借款,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财务费用为-4.48亿元,资金结构相当健康。
但创新药企业,是高门槛、高投入、高回报的资金密集型公司,耗资金额很大。
从研发投入上看,恒瑞医药从2017年至今研发费用提升到了每年45亿左右的支出规模,7年时间共投入了336亿研发费用。
所以说,将暂时无法占领的市场先授权出去,可以提前储备后期的研发资金,及时解决未来可能会出现的资金周转压力。
第三,暂时避开国内的激烈竞争。
前面我们说过,现在的仿制药市场利润被压得很低,企业经营压力大,而创新药市场又存在着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情况。
恒瑞医药此时选择出海,其实是暂时避开了国内较为低迷的行业环境,寻求“生存之道”。
现在看来,恒瑞医药AH两地上市,并不是逼自己“上梁山”,而是借机接触到更多海外投资方,便于出海罢了。
03 结语
医药行业目前并不在发展最成熟的阶段,更加考验药企的综合能力。
恒瑞医药的“生存之道”是出海,既可以解决当下业绩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也可以为后续高强度研发和出海提前铺路。
此次H股上市,更有利于海外资本关注到恒瑞医药,对恒瑞自身来说,是出海之路的关键一步。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最后,别忘了点击“分享”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投资路上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