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中庸不是平庸,喜怒不形于色也不对暨鲲鹏领读华杉讲透儒学1154

文摘   2024-11-11 08:10   上海  

常见的理解是中庸就是平庸,但中庸的本意是恰恰好,是极致完美,且大多数都做不到,因为你既不知道标准,也不会反省自己。


圣人就是因为总能察觉自己在犯错,总能朝着一个无尽的目标努力,才成为圣人;小人就相反,他们总觉得自己一贯正确,从不反省,才成为小人。


华杉老师从7条讲述如何践行中庸,前两条是慎独和致中和。


慎独是独处,要在小事上做到合乎情理,致中和是要做个自然人,要有情绪,但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往常戏文里常说,喜怒不形于色可拜上将军,那是很可怕的,那不是一个自然人。该哭哭、该笑笑,自然的表达自己,就能让气顺。


喜怒哀乐都能致中和,我的心正,则天地之心也正;我的气顺,则天地之气也顺。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各得其常,天地万物,各安其位。少有所长,老有所养,无论是动物植物,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各尽其性,万物生长。


以下为金句:


01、中庸不是平庸,而是完美,是极致完美,是分毫不差的完美。


02、还有的人把中庸之道理解为中间派,不得罪人。这也是错误的理解。谁都不得罪,那叫乡愿,叫好好先生。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乡愿就是贼,因为这些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人不鬼说神话,就是个没立场的人。


03、到底有哪些具体可执行的要求呢?其实简单得很,主要有7条:

慎独

致中和

忠恕之道

言行相顾

素位而行

不怨天尤人

至诚无息


04、所以,慎独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在别人看不见,也听不见的地方,天知地知只有你自己知的时候,你的行为也合乎道义。修养慎独,也很容易上手,但是能不能坚持都做到,那就要问你自己了。


05、反过来,你如果喜怒哀乐不形于色,没有情绪,那也很可怕。总之,该喜就喜,该怒就怒,该哀就哀,该乐就乐,让情绪抒发出来,恰到好处,就是致中和。


06、中庸之道,致中和,就是有情绪,但要能管理好情绪,还要管理得刚刚好。


07、中庸不是平庸,中庸是极致的完美。正因为是极致的,所以我们只能无限趋近于它,永远无法达成它。


以下为正文:


你好,我是华杉,欢迎你来到我的得到课程《跟华杉学儒家思想》。


这一讲我们开始进入《中庸》。之前我说了,《中庸》是儒学的高峰,现在我们就开始爬这座高峰。


到底什么是中庸,什么又是中庸之道呢?几年前我在上海曹杨路看见一个设计公司的广告,写着八个大字:“拒绝中庸,追求完美。”我一看,这是把中庸的“中”误解成了中不溜,把“庸”误解成了平庸。恰恰相反,中庸不是平庸,而是完美,是极致完美,是分毫不差的完美。


还有的人把中庸之道理解为中间派,不得罪人。这也是错误的理解。谁都不得罪,那叫乡愿,叫好好先生。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乡愿就是贼,因为这些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人不鬼说神话,就是个没立场的人。


那么,什么是中庸呢?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就是不偏不倚,一点差错都没有,还要无过不及,没有一点过分的,也没有一点没达到的,恰到好处;不易,就是永远不变,遵循永恒不变的定理,可为万世垂范。这就是天下的正道、天下的定理,就是传说中的宇宙真理。通俗一点讲,中庸之道,就是一点毛病都没有,白玉无瑕,没缺点。


过去我讲中庸,经常喜欢用美女举例子,方便大家理解记忆。


《登徒子好色赋》说那美人的身高“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意思就是,增加一毫米就太高了,减少一毫米又太矮了;又说她的脸蛋和皮肤“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抹粉就太白了,抹点腮红又太红了,她不能化妆,任何化妆都是对她天生丽质的破坏。


所以,孔子说:“中庸不可能也。”真正的中庸,没有人能做到,孔子也做不到。做不到,说它做什么呢?你得知道有这个标准,知道自己没做到,所以才要时刻警醒,努力去做。更形象地说,中庸就像数学上的一个极限值,你可以无限趋近,但是永远不可能达到。


圣人就是因为总能察觉自己在犯错,总能朝着一个无尽的目标努力,才成为圣人;小人就相反,他们总觉得自己一贯正确,从不反省,才成为小人。


追求中庸之道,也可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里。比如我们吃饭的中庸之道,假定健康的标准是吃七分饱,摄入多少蛋白质、维生素、盐,都有一个最精确完美的量,那么你多一分则太多,少一分则太少,每种元素摄入都不多不少,恰到好处,这就是中庸之道。你不可能做到,但知道这个标准,就注点意,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过分节食。


所以孔子说:“中庸不可能也。”这句话完整的表述是:“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什么意思?天下国家可均也,国家可以分一半给兄弟;爵禄可辞也,高官厚爵可以辞去不要;白刃可蹈也,刀山火海可以下;但中庸不可能也,也就是说,要始终坚守中庸之道,那才是真不可能做到啊。


知道了中庸做不到,也知道了我们需要时刻省察自己,无限去靠近它,那么我们得清楚,这么难的中庸之道,到底有哪些具体可执行的要求呢?


其实简单得很,主要有7条:


慎独

致中和

忠恕之道

言行相顾

素位而行

不怨天尤人

至诚无息


道理都特别简单,一说马上就懂,马上就会做,但难在知行合一,难在把这些当成一生的修行。为了帮助你更好地践行,我会拆开来细致地讲解。这一讲,我先讲前两条:“慎独”和“致中和”。




先说“慎独”,《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不睹,是没有人看到的地方;不闻,是没有人听到的地方。在没人看到、没人听到的地方,也保持警醒自律,不要放肆,这就是慎独。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见,读“现”;隐,是幽暗之处;微,是细微之事;独,是别人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


为什么要强调慎独呢?你想,人在众人看得见的地方,在众目睽睽之下,都会注意自己的举止表现,因为我们要做给人看。相反,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你不需要关注别人的时候,自己的心念发动是善是恶,自己最清楚,这才是天下之至见,是最清楚明白的时候,所以叫莫见乎隐。天下之至见,最显而易见的,莫过于你独处的最隐秘的地方。


同样,天下之至显,莫显于微,也就是说,越是那细微之事、不值一提的小事,怎么样都影响不大,怎么处理别人都注意不到,就越能显出你的价值观和修养。


所以真正会观察的人,去评判一个人时,不看大事,看小事。因为大事人人都会警醒注意,但不经意的小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操守。一个人守不住小节,那么我们也很难相信他能守大节。


所以,慎独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在别人看不见,也听不见的地方,天知地知只有你自己知的时候,你的行为也合乎道义。修养慎独,也很容易上手,但是能不能坚持都做到,那就要问你自己了。


接着我们看第二条:“致中和。”这一条说的是对自己的情绪管理。《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


人每天应事接物待人,顺自己意的就欢喜,不顺自己意的就恼怒,失去了自己所喜爱的就悲哀,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就快乐,这都是人之常情。当事情还没有发生,这情绪还没有发动,不喜不怒,不哀不乐,无所偏倚,这叫“中”。事情发生了,情绪发动出来,当喜则喜,当怒则怒,当哀则哀,当乐则乐,但一一都合着当然的节度,没有过分,这叫做“和”。


朱熹把这个叫作“性情之德”。喜怒哀乐都要恰到好处,喜悦如果是狂喜,就成了范进中举,欣喜若狂,发疯了;怒气过分呢,伤人又伤己;哀,亲人去世,哀毁不成人形,走不出来,古人说这也是不孝;乐,也不要乐极生悲。


反过来,你如果喜怒哀乐不形于色,没有情绪,那也很可怕。


总之,该喜就喜,该怒就怒,该哀就哀,该乐就乐,让情绪抒发出来,恰到好处,就是致中和。


《中庸》里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的致,是推到极处;位,是得其所哉,各安其位;育,是万物生长发育。


喜怒哀乐都能致中和,我的心正,则天地之心也正;我的气顺,则天地之气也顺。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各得其常,天地万物,各安其位。少有所长,老有所养,无论是动物植物,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各尽其性,万物生长。


说到情绪的管理,最需要在这一点自省的人就是管理者。儒家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在讲领导力,过去讲的是君主,放在现在的语境里就是管理者。管理者把自己的情绪管理好了,下属才能各安其位,天下万物才得以生长。


天人合一,在上位者就是天,一国之君就是一国之天,一个公司的老板就是一个公司的天,不是天,至少也是天花板。是在上位者决定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广,天中不中,地和不和,气顺不顺,年轻人能不能成长,老年人能不能得到照顾,山川河流是美丽大自然还是被破坏,野生动物是否得到保护,这都是在上位者的性情决定的。所以修性情之德,致中和,原理在这里。


生活里也一样。一个家庭,如果父母脾气不好,则子女的一生都要被扭曲,都走不出童年的哀痛;一个公司,如果老板脾气不好,全公司不得安生;一个国家,如果国君脾气不好,那全国人民和山川草木都要遭殃。所以,中庸之道,致中和,就是有情绪,但要能管理好情绪,还要管理得刚刚好。


简单回顾下,中庸不是平庸,中庸是极致的完美。正因为是极致的,所以我们只能无限趋近于它,永远无法达成它。


做到中庸有7条可执行的方法,这一讲我们讲了前两条“慎独”“致中和”,第三条“忠恕之道”我已经在前面讲过了,下一讲我就花一讲的时间来讲第四条:“言行相顾。”


本文领读:

王鲲鹏

华与华方法粉丝圈发起人


华与华方法粉丝圈
全国最大的民间华与华方法粉丝圈,公司由华与华老员工组成,获得山云资本投资,为甲乙方客户提供品牌咨询服务,曾带练全国33个乙方咨询公司,其中4个公司营业额过3000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