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紫苏
在昆明,有许多小的煮品店,一提起名字,就没有不知道的。同时,也有更多的煮品店,大隐隐于市,名字随意甚至没有名字,位置隐蔽,不上外卖,非周边居民几乎闻所未闻。
西城时代对面这家团山双帽米线,虽在滇缅大道旁边,但因为门头过于狭小,路过成十次,竟然都没有注意到。直到有一回看见路边坐了一堆人,或西装革履,或系着红领巾,或穿了掐腰的连衣裙,皆将脸埋于土瓷大碗中,吃得山响,我这才注意到30来层的高楼边,竟藏了家米线店。
这家店每日七点半左右开始营业,只卖早晨和中午。菜单没有什么花哨,就简简单单几样煮品,几种常见的帽子。
厨间大桶里热汤直沸,将玻璃晕得模糊。大葱、韭菜和酸菜堆得溜满,有一种朴实的富足。焖肉、杂酱和叶子,各占一个保温锅,上面被厚厚的着了鲜红的油脂封住,只需看上一眼,口水就开始在喉间滚动。
最常去吃的是各种汤面和米线。
这家煮品的风格,走的是大开大合的路线。所有配料,包括切成圈的大葱白,韭菜,铺满满一层,与汤汁交相辉映。
叶子切大片,吸饱了肥腴的肉汁和调料,一口咬下,汁水在口腔里迸溅。孔洞蓬松的结构,又带着弹韧,不断轻叩舌尖,与柔软爽嫩的米线一起,滑入喉间,真个爽快啊!
焖肉是四方小块,肥瘦各半。经了小火慢炖,腻味消解,只剩下软糯,与吸饱了汤汁的面条于碗中共舞,需暴风式咬断,咽下,肉类蛋白和碳水带来的满足,让人直呼过瘾!
许多人来这里,更爱吃一口卤的。我个人当然更偏爱卤面。总觉得比起米线来,面条更容易与料汁融合。
常要叮嘱煮面的嬢嬢煮得软一点。趁热将带着粉质的面条,同各样帽子调料来个大融合,那浓油赤酱的热辣鲜活劲儿,绝非小清新所能比。每一根面条都被酱汁调料紧紧包裹,甜香味,酱香味,辣味儿,你来我往,最终完成山呼海啸的交响,于舌尖肆意绽放。一曲终了,余味无穷,只碗底汪着一堆油。
这家的豆花米线,我同样喜欢。豆花不算太多,质感稍硬一些,端上来,配菜就把个碗沿挤得满满。
比之其他品,颜值上算得清新,但同别家的比起来,也是偏重口的选手。甜酱油的加持,使辣味不显得那么尖,反而更加圆融,一碗吃完,仍觉意犹未尽。
好吧,其实这家每个品我喜欢,包括不常吃的担担饺。但一定要是酸辣口的。
饺儿生得小巧,汤汁也偏克制,并无油汪汪一片。但舀上一勺来,立刻暴露了一贯舍得放葱花香菜的面目。每一口,都被酸汤香菜葱花织成的味觉之网俘获,便在吃完所有的饺儿之后,也将所有的汤都灌入腹中,最后悄悄打个饱嗝,扬长而去。
深深为这些油脂和碳水所着迷,常常去吃,又常常忏悔。最后安慰自己,隔壁健身房的私教不也天天来吃?偷瞄一眼对面搅动卤面时暴起的肱三头肌,不由咽了下口水,感觉又能再炫一碗了。
PS.
这家米线店只卖早上和中午,一般七点半以后开门,中午到一点多,前去吃米线一定要看准时间,避免跑空。
— E N D —
出品 | 半坡文化 出品人 | 杨文何
主编 | 郝好 编辑 | 甘甜 丁坚强
运营 | 陆柏年
关注我们
关注唇齿间的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