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卦的六爻为上坎下巽,巽为生长,为泉,坎为水,整个卦象就是水生长出来。
崂山的井很多,山坳里、岩石下,我们随时可见山民、道观遗址处所遗留下的井,有些堰塞破败;有些枯而不干;有些依然丰沛。
这些井大多依照天然的山泉修凿而成。岁月轮替,沧海桑田,几百年来,山里很多的观庵或毁于战火,或毁于破败,有些还留有遗址,有些已经看不出地面建筑,但大多数的井依然保留了下来。
华阴西莲台寺遗址古塔已经倾圮,当年的银液泉被垒砌成一长方形的井,井壁上爬满了黛绿的青苔,有2米多深,泉水清澈;华严古洞附近的华严庵原址,山谷里的一块平地,已经看不出任何地面遗迹的遗存,但当年的一口水井却依然甘洌可饮,这就叫:“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庵改了,井还在,无丧无得。
从第一口“刺猬井”的发现开始,崂山矿泉水便开始了她富有传奇色彩的百年里程。现在在崂山深处经常可以遇到崂山矿泉水的水源井,想来这些水井的水质应该高于原先的刺猬井吧。最明显是巨峰下的醴泉,几十米的水井深入山腹,润泽着整个巨峰。这就是:“井洌寒泉,食。”
还有可称神奇的古井,如华严寺的檐下井,井口一尺盈余,深约三尺。井原在大殿后室西侧屋檐下,屋檐下有一口井够奇怪了,更奇的是现在井口已被覆盖在一佛堂内。
檐下井的来历,据说黄宗昌的老华严庵初建时位置就在现在的华严洞侧,但在筹建期间就毁于兵乱,后其子黄坦与慈霑上人在现址再建。在大殿已确定位置,开凿山石的时候却意外凿出了一汪生泉,只好因泉而建,在大殿的屋檐下建成了一口井(目前已被覆盖在屋内)。其名字可谓实至名归,以后周至元根据谐音称其为烟霞井,其实还不如以前的贴切。
檐下井奇则奇矣,可惜在寺内佛堂里,不对外开放,欲取其水而不可得,这就像很多上了井盖的神泉一样,只可见其身而不可得其水,其实已经失去了井的意义。
更多的是分布在崂山村庄的水井,许多都是泉水井。有些水井本身就是泉眼,井台放一水瓢,常年用水都是伸手舀来。旧说,甘如醴的泉水含有石髓,能强筋壮骨,“山民饮之多寿以此”、“崂山多百岁人”,就是一证。这大量的泉水井,滋润着百里崂山,也滋润着生活于此的广大山民,润泽无声。
井中有泥了,需要不断地疏浚;井壁残破了,需要经常的修缮;井水甘洌了,让众生可“食”才有井的价值。
如果有了井却不经常疏浚,如有了路却不维护,最后的结果是旧井无禽、旧路无人;如果有了井寒泉甘洌,最后却加了井盖,如上了车就关了门,有了路却加了锁网,最后的结果是失去了道义,这都是不懂得:“井收勿幕,有孚元吉”的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