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的行业底部
文摘
2024-11-28 21:58
浙江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上周集中调研了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厂商,梳理出一篇行业跟踪汇报,本周同样没有闲着,趁着券商策略会约到多家光伏组件厂商,争取看清行业现状究竟如何。先简单介绍下。组件组件,就是组装零部件,把所有主材辅材都拼到一起,平时咱们看到的一块块光伏板(如文章封面图)就是组件。因此,组件厂商的直观感受,基本就是光伏行业最终端的供需情况。2023年,全球组件出货量前10名都是中国企业,业内常把前六名称为“六巨头”,分别是晶科/天合/隆基/晶澳/阿特斯/通威,这次聊得就是其中几家。说句题外话,光伏行业终于“有面儿”,小范围交流从酒店房间搬到了中型会议室,数了下大概50个座位全部坐满,晚到的投资者只能站着。和上半年调研人数的寥寥无几,恍如隔世。光伏行业的利好,相信大部分投资者都有耳闻,比如光伏协会出面给出最低中标价,比如头部几家商量着适当限产,再比如有关部门给到严格电耗和水耗标准等等,总之是要想办法让行业扭亏为盈。实际效果怎么样,拐点能在啥时候看到,今晚就分享些交流过程中的增量信息。明明是这么有优势的产业链,明明是已经经历过几轮周期的成熟赛道,竟然还能落到全行业亏现金流的地步。有位管理层分享说,降本是保证可持续盈利前提下,逐渐扩大产量寻求规模效应,但这轮是跌到盈利底线后继续往下探。换句话说,价格如果不涨,再怎么降本都没用。同时,海外市场虎视眈眈,美国鼓励本地化建设产能,还对咱们企业加征关税,“走出去”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协会无论是出于责任感也好,还是接到重要任务也罢,出手了。前期开大会都是小事,最大转折点就是给到0.68元/W的最低成本价,相当于从定性到了定量的阶段。在宣布后的大概1个月时间里,产业链上下游都挺认可,觉得协会这个测算是有依据的。往后面看,自律性限产、提高标准等都会“虽迟但到”,协会态度很明确:出清是肯定要做的。下午还有传闻说,协会讨论了明年硅片600GW需求量,在考虑完一体化企业的量后,给了各家配额,12月硅片产量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小作文真假可能要质疑,但动作都会一步步跟上,这点基本不用怀疑。光伏技术很多,前两年还都是TOPCon的声音,今年BC就慢慢被提到更多,具体技术路径参数不用了解得太深,但技术门槛值得探讨。假使其他厂商反应过来后,马上都能量产出来,那基本就是下一轮价格战,基本又是新一轮血雨腥风。这次请教BC龙头企业的观点,管理层说自家研发用了大概2年多,壁垒主要是在工艺难度和精度要求,以及有些关键指标要不断调整,自家一代产品也不够成熟,到二代才逐步规模化。以及,新玩家降成本也需要时间。听完就有一种感觉,其他友商想要转型过来好像也不算太难,大概最多2年就能跟上量产。当产能扩张起来后,溢价率就会缩减(多了就不稀奇),除非成本能大幅下降,否则……还是不容易啊。聊光伏肯定要聊美国市场,看看真正和老美打交道的龙头们是怎样评论。对外关税,25%基本感觉不到,60%确实会伤筋动骨。税收多少主要看依赖程度,当地有产能(比如电池片等)就敢加得多,当地没产能就加得少,否则就要美国消费者买单。对内补贴,IRA(针对新能源补贴)不可能取消,补贴力度很大,吸引了很多欧洲企业去建厂,现在美国光储发电成本基本能和天然气差不多。而且龙头们都比较同意,哪怕有关税和补贴的影响,美国地区的盈利能力还是很有吸引力,以及有两个原则值得记住:一是,拜总是完全倾向新能源,川总则会在新老能源间找个平衡点;二是,美国永远不会说中国企业都不允许进入美国市场,但会看你背后有没有商政关系,希望制造业回流美国,中国企业是最有可能帮助着实现目标的。龙头持续亏损、行业给予限价、新技术逐步替代老技术等,无论是投资界还是业界,都已经能达成共识:现在就是光伏行业的周期底部。但核心问题是,什么时候能看到拐头向上?原先市场一致预期是2025年下半年,如今有没有提前一些呢?拐点核心是看价格有没有提升,今年底肯定没戏,只能看明年。一般而言,每年一季度是产业链各方调整方案的集中期,二季度则是新一轮需求释放,于是明确谈价大概要等到明年第二季度。补充一点,明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增速大概是10%,其中国内大概就是10%,欧美趋于平稳,新兴市场增速会快一点。说明光伏依然是有需求增速的赛道,当供给端被限制和出清后,应该是能赚得到钱的。总结就是,行业底部很明确(能判断出底部其实也不容易了),拐点还要再跟踪,至于资本市场会提前多久反应,就不是能把控的了。回到开头所言,现在市场对光伏赛道的关注度非常高,说明确实有机构在等待时机,那就慢慢来不急。研究国内制造业,光伏是非常典型的示范赛道,很多规律和特性都很可能出现在其他产业。就算在投资端会更谨慎一些(周期性强),但借由着这面“镜子”,也能够窥探更多其他行业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