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极越CEO,竟被员工围堵
文摘
2024-12-12 22:08
上海
今天有个视频传得很火,一群员工把CEO堵在办公室不让走,讨要说法,有些负责冲锋陷阵,有些负责视频记录,还有些激动地站到桌子上助阵。到底是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老板,惹得员工们如此愤怒?当时我在通勤地铁上就看到有媒体撰文,说昨天下午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在线上召开全员内部会,表示公司经营遇到困难,要进行调整。通过后来人事部门和员工交流得知,调整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12月16日前自愿离职,签署协议,赔偿2月15日前到位,N+1(但是不保证,因为“没钱了”);第二种是停薪留职,不缴纳社保和公积金。简单说,要么原地解散,赔偿不一定有,要么为爱发电,自费上班。说实话,不管哪种都不是人干的事儿啊,难怪要被围堵。问题是,极越汽车怎么就突然不行了呢?表面原因是现金流断裂,公司实在没钱了,而深层次原因,且听我分享个内部片段。上午看到新闻后,我就和团队小伙伴说,极越终于还是撑不住了啊。结果小伙伴们都疑惑着问:“极越是谁?”我经常聊到,任何一家汽车企业,销量就是最重要因素,车卖不动说什么都是白搭,因为根本就不可能盈利。现在极越说出去,人家连听都没听过,怎么可能卖得好呢?估计大部分读者听到这个名字也很陌生,那就稍微聊几句,也算是对这个新势力品牌给予留念吧。极越汽车,原名集度汽车,是由百度和吉利合作成立的新势力车企。最初是百度持有55%股份,吉利45%,后来在2022年发生变更,最终是吉利持股65%,百度持股35%。问界=华为+赛力斯,华为负责智能化,赛力斯负责生产制造,那么极越=百度+吉利,百度智能,吉利制造。听起来是不是还不错?按道理吉利品牌价值要高于赛力斯,而且极越做出来的车子还挺好看,这里放两张首款车型图片:可惜结果事与愿违,原因有很多,但我觉得有两点是最为关键:既然是百度这种互联网巨头出马,在智能网联和人工智能方面就需要做出名气,但百度智能驾驶进展离华为差很远,甚至都达不到小鹏和理想等第二梯队的水平。这里顺便多聊几句,百度贵为“BAT”(百度阿里腾讯)一员,好像很多方面都尽如人意。就比如在大模型层面,百度是国内做的最早,但当时做出来AI生图就很一言难尽。无人知晓就说明宣传是有问题的,这个现象在很多新势力车企身上都有。以前卖车,发布后线下渠道铺开就行,消费者自己会去4S店试驾;现在互联网时代,必须要不断让自己名字曝光在大众视野,发布前、发布会、发布后都要做足功课。否则国内这么多新能源车,谁能知道你?说到这里,又要提到雷老板了,凭良心说,小米汽车智能化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不久前才刚推出城区NOA领航辅助),制造更是没有优势。但雷军惊为天人的营销能力,让小米汽车家喻户晓,甚至路上看到“保时米”要比保时捷更激动。大佬亲自带货,已经是电动智能车的标配,先是“蔚小理”创始人,再是余承东和雷军,以及长城60岁董事长魏建军,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而极越的“高光时刻”,估计就是今天,热搜上都是崩盘、解散、裁员的负面消息,黑红也是红,可惜为时已晚。吉利本来就有很多车型系列,自然没有太多意愿宣传;极越CEO夏一平曾进行长达18小时的试驾直播,创下了车企高管直播的时长纪录,但知名度显然不够。如果当初百度李彦宏愿意站台极越,结果会不会不太一样呢?2024年至今,极越累计销售1.3万辆,甚至都不如其他车企一个月的销量,不倒闭倒显得不正常。威马、高合、飞凡(和荣威合并)、哪吒(暂时还撑着)、极越,下一家将会是谁?我想,国内新能源车企最终留下个10家就差不多了。对于新势力车企,差异化非常重要。要么拼命搞智能化、要么做出海生意、要么就守住目标客户,活下去是最重要的任务。对于零部件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客户很关键。年初客户报过来的销量预期也要打个折扣,否则备货备多了就是面临减值。对于消费者,选择有一定销量规模的品牌会比较稳妥,否则很容易买到“绝版车”。看到有位网友去年买高合、今年买极越,有点惨(当然某种角度也是很支持国产创新,值得敬佩)。对于汽车从业人员,有时候选择新势力就职也是没办法的办法,现在找工作不容易。极越这次停薪涉及5000人,背后又将是多少家庭的日常生活被打乱。听说有位极越美女主播,在得知自家车企倒闭后直接切换求职模式,还涨了不少粉丝,导致不少车企都抛出橄榄枝,算是自媒体下的因祸得福。最后,在围堵CEO视频里,画面扫到贴在墙上的两行大字:中国智能汽车史上,必将拥有每个极越人的名字。真令人唏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