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从知者,到仁者,再到勇者,是我们做人的三部曲。不过,这并不是三个台阶。
| 原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说文解字
知,通智。也就是认知。知者,也就是认知水平高的人。
仁,同情心,同理心;仁者,也就是具备同情心,同理心的人。
勇,气也。引申为人充体之气之称。力者、筋也、勇者、气也。气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乃至焉,故古文勇从心。
惑,乱也。疑也。
忧,心动也。思也。愁也。忧者。愁思也。
惧,恐也,凡人惊恐,则两目左右视。
| 翻译
孔子说:认知高的人,遇见事情后,有明确的路径和测试方法以找到或者趋近正确的路,所以他们不会迷惑。
心中有他人、万物、世界的人,他们不会去担忧。因为,他们并不是单纯为了自己,而为了整个整体。
底气足,勇敢的人,他们不会对未知的事情恐惧,因为他们知道,一切的未知,自己的仁可以感知对方的需求,自己的智慧可以引导自己找出正确的路径,而自己的气力则足以应对所有的情况。
| 解读
你是知者?还是仁者?还是勇者?还是都不是?
我觉得大部分人会认为自己都不是,不过,不用气馁,因为,你并不是‘都不是’。
知者门槛最低,你大概会是一位知者。或者,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成为一位知者。
所谓知者,就是知道一些道理的人。这个道理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你看,是不是简单了很多?)。当然,我对社会科学没有偏见,不过社会科学确实缺少精确性,不大容易讨论。
比如,你知道了“能量守恒定律”,从而很坚信‘不会有永动机’;比如你知道了计算机的构造,就不会认为去机房需要穿鞋套,让机房保持无菌环境。
‘知’让你不会有‘疑惑’。
不过,很多人即使学了电、磁,学了抽屉原理,学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也还是完全不会用,或者自己并不信,这种人就不是‘知者’了。
所以,知者的门槛很低:你学了道理,并且学懂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对相关的内容坚信了,这就是‘知者’了。
而不会一边‘理解能量守恒’,一边又说“万一有永动机呢”。这就是二逼了。
比知者难一些的是‘仁者’,对仁者的要求要高一些。
仁,二人,也就是要‘理解别人’,你能理解别人么?这个别人,包括其他人,包括自然界中的生物以及自然界本身,包括作为整体的社会等等。
你能理解别人么?或者说,你愿意去理解别人么?比如为什么有同性恋?为什么有人要假造文凭?为什么繁华路口的老奶奶没有人扶?为什么狗会害怕屠夫?
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些,那么你就不会是仁者。
仁者,首先要是一位知者。也就是你必须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比如《自私的基因》、《非暴力沟通》、《社会心理学》、《乌合之众》、《微积分的力量》之类的内容。你理解了这些,才有能力去理解那些纷繁复杂的人、事。
你愿意理解,并且理解了,你就是仁者了。是不是很厉害了?
还有更厉害的,就是‘勇者’。
你理解了又如何?你知道那个人是坏人,可是你不敢冲上去;你知道了举报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包括金钱、名誉甚至什么的代价,可是你不敢。
这就是说,你的‘力量、气力’不能让你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
这一刻,你的‘知’失去了意义,你的‘仁’也没有了价值。你只能在事后,躲在一个阴暗的角落写下忏悔的文字:我早就知道了XXX,当时就是不敢XXXX。
从知者,到仁者,再到勇者,是我们做人的三部曲。不过,这并不是三个台阶。我们的知会逐渐增加,我们的仁也会越来越精确,而我们的勇,则会渐渐内化,需要你时时留意。
所以,你是知者?仁者?勇者?还是混沌的成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