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问马”和“丙吉问牛”的区别

文化   2024-11-12 15:44   北京  




孔子:问人?还是问马?这是一个‘位’的问题。


| 原文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 说文解字

厩,马舍也。马圈,马棚。


焚,烧田也。


朝,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伤,创也。创也,损也。毁伤也。


| 翻译

马棚着火了,孔子下班回家听到后,急切地问:人伤到了么?而没有去问马的情况。


| 解读


孔子问马,和丙吉问牛是一对很有趣的问题。


孔子问马的故事就是上面这个:


孔子家的马棚着火了,孔子下班回家后,听说马棚着火了,没有问马的伤亡情况,而是直接问人的伤亡情况。


后世通常把孔子这个行为定义或者理解为‘仁’。


丙吉问牛是另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西汉宣帝时期,丙吉是当时的宰相,他经常外出考察民情。


一次外出,丙吉见一群人在斗殴,他没有去制止,他就像没看到一样直接过去了;不一会,他又看到一头牛在吃力地拉车,他却停下叫人去询问。


下属说他只重畜不重人,丙吉解释说:牛影响农事,直接影响国计民生,而两群人的斗殴是地方官的事情,并不是自己的事情。下属听后,心悦诚服。


孔子问人不问马,丙吉问牛不问人。哪个更‘仁’?我觉得都是‘仁’。


孔子回家后,火已经着完了,事情已经发生了,死人的后果肯定比死马的后果严重(孔子好歹是个大官,马这种东西不缺),所以,孔子问人不问马,因为人需要优先照顾。


丙吉是在考察中遇到的牛,牛的情况,和天气、赋税、劳动等有关。作为宰相的丙吉,自然要关注、收集这些信息。


所以,丙吉就问牛不问人了。因为人是地方官的事情。


所以,‘仁’并没有一定的公式,并不是说关注‘人’就是仁;不关注人就不是仁。


人总是从自己的‘位’,以及当时的‘时’来出发考虑的,从而给出自己的关注点。


最后,还是用孔子自己的一句话来总结仁:予一以贯之。




一个说评书的小号
二十年评书生涯第一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