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交流的重心是问题,抬杠的重心是对方。抬杠的目的,并不是搞清楚问题,而是气死对方。
| 原文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 说文解字
言,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发端曰言,答述曰语。
惰,怠也,懈也。
| 翻译
孔子说:交流问题,没有不耐烦,并且可以正常交流,互相都有收获,我身边只有颜回能做到呀!
| 解读
惰,现在是懒惰的意思,古代是倦怠的意思,都差不多,也就是:懒懒的,不愿意动脑的意思。
如果,你和别人聊天中,你突然懒懒的,你会如何表现呢?我想无外乎这三种情况:
1. 应付。
不论对方说什么,你都是嗯嗯啊嘿。对方说什么完全忽略。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这种常见于老公对老婆。
2. 反抗。
因为不想听对方说,就用暴力,比如大声吼等方式,让对方闭嘴,在这种情况常见于子女对于父母。
子女不想听,父母还是不停地说,子女只好用‘暴力’方式应对。
3. 静静地走开。
假装听不到,左看看,右看看就跑了。
这种常见于不大熟悉的人之间。
到了现代,又增加了新的模式,就是群里的抬杠。
4. 和群友抬杠。
不论对方说什么,都通过反问的范式表达不认可。其实,这是一种‘精力充沛’的反抗,因为,抬杠的目的,其实也是让对方闭嘴。
这四种方式,本质上都是孔子说的‘惰’。
这四种方式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咱们简单分解一下。
我觉得有两个:
1. 我不懂,也不想搞懂,并且表示轻蔑和不认可。
是呀,你说的,我不懂,我也不想搞懂,因为我觉得你说的不重要。比如1、3。
2. 我不懂,也不想听,我就是看你不爽
是呀,我就是看你不爽,哪怕你说的是对的,我也不愿意听。比如2、4。
如果,大家交流的是不重要的事情,那么,怎么都无所谓,就当口水操了。如果是重要的事情呢?
比如,如果是老师在给你讲课?
这时,你的‘惰’就会让你‘一无所知’。
作为优秀老师,孔子有很多弟子。孔子知道,在讲课的过程中,或者在日常交流中,最怕的就是出现这种‘惰’:我在说,而你的情绪主导了你的耳朵,控制了你的舌头。
这时,任何交流都是无效的。所以,孔子很感慨:这种无效的交流,只在颜回身上没有出现过,其他同学,特别是子路,端木赐,很容易被情绪驱动,从而没法做有效交流。
那么,你在群里或者和其他人交流是,有没有‘惰’呢?
其实,如果你真的‘惰’了,那就告诉对方:现在不大适合聊这个,咱们聊点比的吧。
如果,你在和孩子交流,发现他‘惰’了,那就停下交流吧,这是的交流是没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