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少数族群要保持敬畏和同理心
| 原文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 背景知识
齐衰,亦作“齐缞”(zīcuī)。丧服。“五服”中列位二等,次于斩衰。其服以粗疏的麻布制成,衣裳分制,缘边部分缝缉整齐,故名。有别于斩衰的毛边。具体服制及穿着时间视与死者关系亲疏而定。
冕服,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礼服名称。出现于夏代。主要由冕冠、玄衣、纁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赤舄等构成。是古代天子举行重大仪式所穿戴的礼服。
冕衣裳,通常指贵族身份。
| 说文解字
少,不多也,小也。
作,起也。行也。
趋,走也。疾行曰趋。
| 翻译
孔子见了戴孝的人,见了穿贵族衣服的人,见了眼睛看不见的残疾人等,即使对方是小孩子,孔子也必然站起来。
如果和这些人遇见,不方便打招呼的时候,就会快速离开。
| 解读
社会上总有一些人是处于特殊状态的,比如戴孝的人,比如身份高贵的贵族,比如残疾人。
这些人因为特殊身份,在社会交往中需要特别的关照。
比如,戴孝的人,内心充满忧伤,如果你在他们面前开心地大笑,就不大适合。
比如,贵族身份的人,如果你在他们面前表达傲慢,就不大适合。
比如,残疾人,如果你在他们面前表达怜惜或者歧视都不适合。
所以,如何和这些人相处,孔子有自己的方法: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就是说,孔子见到这些人,即使对方只是小孩子,也必定站起来表达尊重。如果不方便打招呼,必定小步快速离开。
现代人,对于戴孝的人,对于残疾人很容易‘见之必作’,对于‘身份高贵的人’则会觉得有点‘趋炎附势’。甚至把在‘贵族面前表达鄙视’当成一种气节。
其实,对于身份高贵的人适当的尊重,也是孔子一直的观点,孔子在《系辞》中说: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也就是:对上傲慢,对下暴虐,别人就会想着搞死你。
所以,对于社会中的少数族群,或者对于人群的少数状态,保持敬畏,孔子的一个核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