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你看,鸟是懂我的!
| 原文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 说文解字
色,颜气也,人之忧喜,皆着于颜,故谓色位颜气。
举,起也。
翔,回飞也。
集,群鸟在木上也。
山梁,山脊。
雉,鸟。
共,二十共也。形容多而从。
嗅,以鼻就臭。
| 翻译
孔子和子路走在山间。
看到前面土坡上有一群鸟在休息,孔子停下脚步,盯着那些鸟看。瞬间,鸟儿们都飞了起来,在空中盘旋,过了一会才慢慢落下,聚集在了另一个山坡上。
孔子笑着对子路说:“你看,我刚才做了一个实验,只要我表现出来要抓鸟,鸟就会感觉到,并且作出反应。”
子路觉得好玩,也学着孔子的样子盯着鸟儿看,并且做出凶狠的表情。
果然,鸟儿飞了起来,盘旋一会后换了个山坡落下。如此反复多次。子路笑道:“果然如此,鸟是能感觉到人的情绪的。”
| 解读
这是乡党的最后一篇,乡党讲的都是‘礼’,讲的是‘孔子是这样做的’,讲的是‘你如果不知道应该如何做,那就这样做。’
乡党的最后一篇,没有再写人了,而是写‘鸟’,写‘山梁雌雉’,写的是山群之间的一群鸟儿,至于为什么写‘雌雉’,有没有性别歧视,这个你去和孔子打官司吧。
人的内心的情绪,总会表达在容颜上,表达在行为上。这些行为,有时我们自己肯定都不能留意,山梁间的鸟儿却感觉到了。它们不但感觉到了,而且还作出实际的反应:翔,也就是飞到空中,在空中盘旋,进而进一步观察你的真实想法。
如果它们判断出你并没有真实的恶意,那就回落下来,如果它们判断出你有恶意,大概就会远离了。
这是鸟。
曾子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这大概就是乡党的最后一句想说的话吧。
鸟儿都能感觉到别人的情绪,难道人感觉不到别人的情绪么?既然感觉到别人的情绪了,为什么不按大家都喜欢的方式做呢?
‘礼’,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感知天地、自然、他人情绪后做出来的‘翔而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