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关于外感之后发热的那些事。
庚子年初,我们便经历着一场关乎于整个人类的一场战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那么提到新冠肺炎,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发烧、咳嗽,那么在报道中我们发现,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比较类似于重型的流感,实际上这些症状对我们来讲都不陌生,自己或朋友都曾经历过一场所谓的“重感冒”。
大多数人的流程是,“感冒-发烧-吃退烧药”,那我们今天就在这个流程中间按一下暂停键,思考一下,为什么外感之后体温就升高了?
让我们走进人体内部,来寻找答案。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先来聊一下人的体温是如何维持的?众所周知人类是恒温动物,那如果想要保持一个东西不变,那么就一定要“有入有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中曾讲“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对于体温来讲,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要成一个平衡,才能维持我们相对恒定的体温。那么想要体温升高?那一定是产热大于散热。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可以导致体温升高的原因有很多种,我们在这儿只讨论感受外邪或者说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之后导致的发热。
人体的体温调控是有一个中枢司令部的,那么中枢司令部就位于大脑的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reoptic anterior hypothalamus,POAH)。
当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之后,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细胞就会发现这些“入侵者”,在消灭它们的同时,免疫系统还会发放出“信号”,这些信号就是一些细胞因子,当这些信号传递到我们的体温调节中枢时,大脑便会将体温调定点升高。
大脑,也就是司令部便会发出指令,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面对新冠肺炎,国家层面宣布我们进入“一级防控状态”,那么全社会都拉响了警钟,开始全体动员,以响应“一级防控状态”。结合到人体,整个机体就会为了适应新的体温调定点,而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1、提高基础代谢率——各系统、组织、细胞进入高产模式;
2、骨骼肌运动产热——寒战;
3、褐色脂肪组织产热。
1、减少体表皮肤血流量——四肢厥冷;
2、增加隔热层——产生“恶寒”信号,添衣加被;
3、减少蒸发散热——无汗;
(外感发热机制示意图——张楠制图)
那么问题来了啊,为什么免疫系统发出了“有害”的信号后是体温升高?而不降低呢?
虽然我们对其中的一些机理、原理还在不断地探索中,但是我们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中发现,发热的过程是提高了我们机体的免疫能力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发热对人体来讲,是一个有害的“信号”,注意是信号,发热这一现象不一定对机体产生多大的危害;发热时,人会出现乏力、肌肉酸痛、嗜睡、头痛等表现,这都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和修复机制,在告诉你这种情况下“该休息了,此刻需要停止劳作”,有利于外感疾病的恢复;
2、体温升高时,机体的免疫系统更加活跃,更有利于祛除病原微生物。不少研究表明,体温升高时免疫细胞的识别、迁移、清除功能均高于正常体温时;好比我们目前的“抗疫”时刻,在国家启动一级防控之前是一种状态,在启动之后又是另一种状态,其整体防疫能力、效率、靶向性均有了指数级的提升。
那么,如果说发热是有助于我们免疫系统清除病原微生物的话,那么为什么会有“感冒-发烧-吃退烧药”的固有思维存在呢?是不是发热对我们来讲有很大的危害呢?
1、温度高于某一程度之后,会对某些细胞造成损伤。
对温度的升高较为敏感的有神经系统,所以我们会听过“发烧把脑细胞烧死”之类的言论,那么当温度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同时也有可能损伤一些其他的细胞,比如影响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当然这是在体温过高的情况下,过犹不及,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度。
在这里,我们应当讲清楚,目前研究发现,只有体温高于42℃时才会损伤神经细胞,对此方面的危害主要集中表现在婴幼儿这一人群,因其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在出现高热的时候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抽搐,那么这个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另外一种情况是热射病,温度急剧升高超过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能力,进而出现晕厥,这种情况需要紧急的降温。
除此之外发热对神经系统的损伤并没有那么大。
正是利用温度对某些敏感细胞的杀伤作用,在肿瘤的治疗中有使用“热疗”配合放、化疗的方式来提高肿瘤细胞的杀伤率,大致的意思就是将肿瘤局部或全身提高到某一温度,此温度恰好可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害。
2、发热对某些具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有加重其原发病的可能。
对于一些有心、脑、肾病的患者来讲,感染诱发的高热可能对心脏、大脑、肾脏功能产生一定的负担,那么这也是发热所带来的危害之一。此类患者也是应当关注的。
那么除此之外,我们更多地忽略,外感“发热”对机体免疫系统带来的正向的影响的。
那么讲到这儿,不得不说再次回到 “感冒-发烧-吃退烧药”这一固有思维上。我们临床上目前使用的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又称扑热息痛,Paracetamol)它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的环节。那么使用退热药仅仅是抑制发烧的形成,而对产生发烧的深层机制,即“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并没有直接治疗作用。
(退热药作用环节;实际的治疗关键)
我们前面提到的,体温之所以上升是因为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更关键的其实是要解决病原微生物,要祛除“外邪”。所以说过早的、多度的使用退热药,对整个疾病来讲非但没有缩短病程,反而可能延长病程。如同目前对于“新冠肺炎”的态度,过早解除“全国范围的一级防控”的警报,虽然人民的恐惧心理可以得到缓解,但是并不利于对疫情的整体控制,因为“外邪”仍未彻底清除。
所以我们建议,在保证身体情况允许的条件下,维持发热一段时间;而不是立即服用退烧药,过早地抑制机体的自身免疫防御。
对于体温持续超过38.5℃、老年人、婴儿以及有心脑肾等基础疾病者,则应当酌情使用退热的方法,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
总之治病求本,辨证施治,不可一概而论。
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关于体温的一些科普常识。
笔者简介及出诊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