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大单元”系列公益直播】大单元视角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伴随着2024年秋季新教材全面投入使用,如何“进行新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课题。分享华师专家和区域、学校基地研究成果,提供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落地实施路径,助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我们特于2024年10月29日—2024年12月19日进行16期的“新教材大单元系列”公益直播分享,每周二、周四晚上 19:30 播出,有通识专题报告,义务教育所有学科案例分享(元旦后推出高中案例)。
HUASHI
此次公益直播四大亮点:
集华师专家集体智慧——汇聚华师特聘专家、研究员及北京、山东、内蒙古、 吉林、黑龙江、安徽、山西等十几个省市区域、学校名师智慧。
本期为新教材大单元系列第四期公益直播分享——《大单元视角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由华师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刘术红进行分享。
刘术红:华师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规划课题成果《核心素养导向大单元教学典例解读》副主编和《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实践与案例丛书》(初中物理)主编。长期致力于学校深度变革、教师专业发展及课堂教学等研究,撰写大量教育教学随笔。在全国做《学校内涵发展规划与行动路径》《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学-评”一致性实施策略》《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等报告几百场,并先后参与策划和主编《首都名师名校长访谈》《名师教学智慧》《课标教材研究走向精准教学》等几十部著作。
在对单元知识进行了重组与整合后,学校常规学科教学在当前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要遵从以“课”为单位进行组织的现实。从大单元设计的“图纸”到课堂教学的“施工”,如何不出现偏差和游离?
刘院长的讲座,从学习目标制定、评价任务设计、学习活动设置、评价要点嵌入和课堂检测与作业设计等方面,就大单元视角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策略进行解读。以下是讲座内容回顾。
大单元目标分解的流程是:针对大单元核心目标,设计单元表现性评价任务,即大单元大任务(核心任务);围绕大单元核心任务,统筹规划子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时,形成符合学生生活逻辑和学习逻辑的结构化的大单元设计;课时目标根据具体任务进一步细化。
学习目标的表述遵循四要素设计法,要求可操作、可测评、有产出。一是行为主体,即谁学——学生立场,可省略主语;二是行为表现,即学什么——描述学生形成的可以观察或测量的具体行为;三是行为条件,即怎么学——通过……来达成……目标,正确使用…句型,5分钟内…展示,小组内进行…对话等;四是行为程度,即学到什么程度——检测学生学习达标的最低标准。
学习目标设计要突出成果性,要通过行为目标指向思维成果产出,瞄准“主产品”进行设计。学习目标的措辞有严格的要求,其动词都应指向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如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描述语言技能的动词有“理解、推测、提取、梳理、正确朗读、正确书写”等,描述语言知识的动词有“知道、表达、说出”等,描述学习策略目标的动词有“观察、尝试、利用”等,描述文化意识的动词有“发现、了解”等。
评价任务是对学习目标的进一步视听化、问题化、作品化;评价任务是学习目标与学习表现之间的桥梁;评价任务为学习表现提供活动框架。
不同掌握层次需要匹配什么样的评价方法?如记忆类目标可以通过简单问答、选择、匹配、背诵、画出、定时练习等方式,可以视为评估活动,也可以视为巩固类学习;理解类目标可以通过复述、画思维导图、举例、解释、推理、论述题等方式,可以视为评估活动,也可以视为理解类和巩固类学习;运用类目标可以通过写论文、写研究报告、演示、表演、解决问题等方式,可以视为评估活动,也可以视为理解类和运用类学习。
学生做什么,可以引出目标达成的信息?
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评价任务设计,是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是明确谁、做什么、怎么做、时间、过程、规格的要求的,具有指向性、明晰性和多元化,优质的评价任务兼具情境性、整合性、开放性和挑战性。
学习活动设计是基于目标达成和学习任务,回答“怎么做(怎么学)”的问题,是既定情境内学习任务实施形式或方案。完整的活动设计要注意“组织形式(个体或团体)”“活动规则(动作法则)”“活动程序(步骤)”“活动方式(听说读写做……)”,同时关注表达媒介、活动条件和需要资源等。
一般而言,知识学习的进阶是明线,思维发展的进阶是暗线。在进行课堂任务活动设计时,不仅要关注知识内容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内在认知思维的发展规律。
指向目标评估的
嵌入性评价设计
一般的课堂评价包括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往往是指传统纸笔评价,如纸笔性课后作业,常规性检验测试等;过程性评价还可以分为表现性评价和交流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主要体现在嵌入性评价和目标评估方案的落实,交流性评价主要体现在评语类的课堂反馈等。
课堂教学中不同活动设计的评价要点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选择、判断、填空、简答,适合通过判断正误和说明理由来进行;2.分析论述适合“示例或量规”类,为学生提供看得见的标准;3.口头报告适合以“要求和提示”的形式出现,限制学生回答的方向和要点;4.探查讨论适合以“活动流程”的形式出现,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支架;5.演示交流适合“要素勾选”类,让学生在互相评价时有针对性。
嵌入评价如何呈现?1.在活动要求中呈现(明确做什么);2.在活动工具中呈现(明确怎么做);3.在活动标准中呈现(明确做到什么程度)。
课堂检测与作业设计
大单元作业与测试需要体现结构化(主要是对目标的解释性和作业类型)和导向性(主要是体现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主要体现在内容结构(各知识点所占比例,单元重点教学内容的覆盖率)、水平结构(兼顾知道、理解、运用、综合等不同学习水平)和类型结构(兼顾不同类型的作业),作业结构是衡量一组作业质量最终、最关键的指标之一。
迁移性检测,应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有意识的解决不同情境中的问题,具有综合性、情境性、高阶性特征(不能等同于旨在保持运用的巩固、强化题)。
系列直播第五期《大单元教学总结与反思》将在11月12日(下周二)由华师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卜庆振分享,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