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收回)地方省市的高考命题权,能避免高考试题出错吗?
近日,一个中学教学微信群里,有老师感于部分省份的高考试题频繁出错,提出了“取消(收回)地方高考命题权”的呼吁。其实,绝对避免高考试题出错,几乎是不可能的,浙江的一位老师的说得比较中肯:
也就是说,全国卷也只是“相对严谨”,为什么这样说?主要原因是国家并没有专业的命题团队,高考命题组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一个草台班子,而被选入高考命题人又不是什么什么受欢迎的事情——不但要被封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在高校教授眼里这相当于“笨头笨脑的粗使丫头干的粗活儿”,成员也多是一些在高校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有些边缘化的教师,从来也不会有哪所高校派自己的高精尖人才去做这类小儿科的事情。
(基于这种实际,笔者坚持认为,高调宣称自己是高考命题人的,多半是骗子,真正的高考命题人要签署保密协议,不允许公开这个信息,高校教授也很少会把参与高考命题当成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
命题人七个不服八个不忿,高考试题又远非他们从事的专业那么单一,比如,政治命题组中有经济学专业人士,可是命题组需要命制的试题除了经济学之外,还会有政治学、哲学、法学、逻辑学等多个专业的试题,要求他们在专业之外样样精通显然是不现实的,专业之外他们甚至不如很多一线高中教师,这应该就是高考试题出错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近日,有读者私信提出对2022年辽宁卷一道试题的质疑,实际上,该题的错误能够说明目前高考中地方命题组的现状。
这位读者私信的全文是:
孙老师,请教您一道题目,2022年辽宁卷第9题,个人感觉这道题目与书本知识关联不大,而且题目中问的是哲学道理,但圈3的“驾伞乘风去我所向”只是对漫画的描述,并非哲理,而且也并非漫画的意思,个人认为漫画表达的意思是不能随心所欲,要顺风的方向,就是尊重规律,那么也就自然不能“去我所向”了。不知这样理解是否有合理。
这位读者应该不是本公众号的老读者,因为2年前就有老师提出这个问题,笔者曾经在公众号撰文《2022年辽宁卷第9题的硬伤——没有正确答案可选》(2022年9月22日发布)分析过了,下面是原文中的部分内容:
(2022年高考辽宁卷政治·9)漫画(图1)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欲借风力须顺风势 ②任运自在随风飘荡
③驾伞乘风去我所向 ④逆势而动方得如愿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网上的答案:B
【试题简析】
设问要求选取的是“漫画蕴含的哲学道理”,什么“哲学道理”?应该就是我们在哲学教学中所说的“原理与方法论”。如: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等等,都属于“哲学道理”
漫画《所谓借风只是顺了风的方向》蕴含的哲理是什么?个人认为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4个备选的题支均为类似打油诗的句子,哪一句也称不上“哲学道理”,因此,我赞同那位网友的的意见,4个题支都不符合设问要求,也认为该题没有正确的答案。
个人认为,命题者的本意应该是让考生选取的是“与漫画蕴含的哲学道理一致的句子”,而不是选取“漫画蕴含的哲学道理”。
总之,个人认为,命题者的疏忽导致了该题没有答案,这类低级而明显的错误有失高考的尊严,应该引以为戒尽力避免。
为什么辽宁高考试卷回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根本原因不是命题人的对考查的哲学原理的理解不过关,而是因为他们驾驭语言文字的水平欠佳吧?
这类问题难以解决:很少有人怀疑自己的语文会不过关,高中教师如此,高校教师就更不用说了!!!
亲爱的读者,您觉得全国卷的命题人是否也有犯这种错误的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