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院编写的教辅代表国家最高水平,不应该出现如此低劣的错误

文摘   2024-09-13 00:00   山东  

教育部考试院编写的教辅代表国家最高水平,不应该出现如此低劣的错误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写的教辅资料是不愁销路的,据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写《高考试题分析》历年来的销量一直都是很大的。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写的教辅,代表了整个国家的最高水平,是极具权威性的。

 

今天下午,周老师发给笔者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编写的《高考试题分析·文科综合》中对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第12题的分析,周老师对解析中“选言判断”的说法表述不理解。

原题如下:

 

【试题简析】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假言推理的知识。

“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这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肯前肯后”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据此可得出“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能减轻客流压力”的结论。原判断为真,这个结论就一定为真。“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能减轻客流压力”这一结论,与“虽然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但不能减轻客流压力”是相互矛盾的两个判断,前者为真,后者一定为假,故B当选。

“否前否后”是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的无效式,原判断为真,则“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不能减轻客流压力”的真假无法确定。“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不能减轻客流压力”等价于“只有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才能减轻客流压力”,前者真假不定,后者就真假不定,排除A

如前所述,“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不能减轻客流压力”的真假无法确定,这就意味着“即使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也能减轻客流压力”有可能为真,排除C

“肯后肯前”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无效式,原判断用这个无效式推导出的“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那么要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是不保真的——其真假是无法确定的,排除D

或许笔者的解析有些啰嗦,但大多数读者应该是能够看清楚的。

周老师觉得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写的分析看不懂,下面是周老师发过来的试题分析的截图:

 

个人认为,该书的分析存在如下问题:

1)关于A选项。

该书排除A的依据是“同素材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为真,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不一定假”,选项A与题干判断,是“同素材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关系。教材中没有相关知识,笔者基本上看得懂,高中学生不一定能看懂。

2)关于选项B

该书对B选项的全部分析如下:

选项B断定“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不是“减轻客流压力”的充分条件,否定了题干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后件关系一致,判断必定为假,故正确答案为B。

上面的分析,不但周老师说看不懂,笔者也看不懂,尤其是否定了题干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后件关系一致”,这句话,估计只有编写者自己懂吧。

3)关于选项C

对选项C的分析过于简单,“并不矛盾”的说法,依据应该是“只有矛盾关系”才会一真一假”,笔者基本上能看懂。。

4)关于选项D

该书对选项D的分析应该是编写者自己也看不懂,全部内容如下:

选项D“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和“减轻客流压力”选言判断,与题干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后件必真”不存在矛盾关系,该判断不一定为假,D排除。

亲爱的读者,您能读懂上面的句子吗?尤其是毫无理由地出现的“选言判断”,估计就连编写者自己也是说不清楚的。

笔者认为,这道试题的分析存在的错误,只要审核一遍、或者校对一遍就能够发现的,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不会为了节省审阅、校对的费用,就省去了该有的环节吧?不然怎么可能连如此低劣的错误都没能发现呢?

笔者没有看到该书,不知道全书的情况,但愿是笔者以偏概全吧!!!


孙氏常识
热衷于高中政治教材理论与高考研究,对价值量、货币、供求曲线、矛盾观等内容有独到的见解,先后指正过2005年以来的三十几道高考试题存在的错误,自诩“高中政治打假第一人”、“我改变了高考”,小目标是成为一名“为学术界做出了一点贡献”的高中教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