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挑整个中国官媒,孙恒振蚍蜉撼大树;高中思政教材一处源自官媒的”经典”错误
(20多年前,曾经读过王朔的一些作品,记住了其作品中的一句话是:权威出错犹如重载在列车脱轨,除了眼睁睁看着它一头栽下悬崖,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挽回,所有努力都将是螳臂当车,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
把这句话作为本文的开头,首先是为了避开平台的敏感词的检索,其次是着手写这篇小文的时候无意间想起了这句话。
笔者认为现行教材的一处表述错误,而这种错误已经在官方媒体上存在多年,感觉凭我个人的身份根本没有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现行《高中思政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64页有如下表述:
……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思考,提出了许多重大论断、重要思想。比如,强调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从历史维度、政治高度阐明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建设和发展的连续性完整性;强调……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这是……、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认识成果、最根本的规律总结;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三个自信”扩展为“四个自信”,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制度维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维度;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丰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也为我们立足广袤国土、聚合磅礴之力走好自己的路,提供了更具实践广度、现实深度、历史厚度的思想理论支撑。
下面是教材截图:
、
在教材上面的内容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病句:“这些重要论述丰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而这个病句在我国官方媒体频繁出现,如果把问题反映给教材编辑,他们也一定不会认可——和尚摸得,我为什么摸不得?。
一、为什么说这个句子是病句?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内涵”与“外延”着两个词语的词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内涵”一词的释义如下:
名词,①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例如“人”这个个概念的内涵就是能够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老大的高等动物。参考1314页【外延】。②(语言、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这部影片内涵丰富。③内在涵养:他是个内涵很深厚的青年。
《现代汉语词典》中,“外延”一词的释义如下:
名词,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外延是指古今中外一切的人。参考944页【内涵】
不难看出,“内涵”有三个释义,而“外延”却只有一个释义,是逻辑学的专用术语。从两个词语释义中的【参见】可知,这两个词语同时使用时,“内涵”表示的是逻辑学的意义,即概念的内容,这应该是毫无异议的。
既然,教材的表述把“内涵”与“外延”两个词语同时使用,就意味着教材上面的表述中的“内涵”只能是“逻辑学上的概念的内涵”、“外延”只能是“逻辑学上的概念的外延”,即,教材“这些重要论述丰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的这句表述中,“内涵和外延”指的应该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逻辑学上只有概念才有内涵与外延。
关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逻辑学上有一个大家熟悉的规律:增加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就会缩小,如,“人”这个概念的外延是“古今中外的一切人”,如果给“人”这个概念增加内涵“中国的”就成了“中国的能够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老大的高等动物”,那概念的外延就缩小为“古今的中国人”。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内涵“掌握一门外语的”后就是“掌握一门外语的中国的能够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老大的高等动物”,那概念的外延就进一步缩小为“古今掌握一门外语的中国人”了。
根据逻辑学的这一规律,教材中的“这些重要论述”在“丰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的同时,只能“缩小(而不是丰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延”,教材中“丰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的说法明显是不符合逻辑学的这一规律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内涵不需要丰富,需要丰富和拓展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理论,教材中这句话实际上是错用了逻辑学上的“内涵”这个词语、滥用了逻辑学上的“外延”这个词语。
怎样表述才是正确的,笔者认为,可以表述为“重要论述丰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但这里的“内涵”不是逻辑学上所说的“内涵”,而是《现代汉语词典》上面的第②个释义:“(语言、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该句表述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的是一种理论(学说),而不是一个概念。班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就是丰富了该理论的内容。句子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概念,其外延也不需要“丰富、拓展”,因此,教材中的“和外延”三个字纯属赘余,汉语中,也没有“丰富、拓展外延”的说法,删掉就可以了。
结合这个自然段的内容,我们也不难发现,该句文字表述的实际上就是“重要论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内容”,“外延”是一个逻辑学的术语,日常用语中是不使用这个词语的,为了表达的精准,修改为“这些重要论述丰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最为简洁明白,没必要故弄玄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需要不断丰富,把这种丰富称之为“丰富、拓展内涵”,取的是“内涵”的第②个释义:“(语言、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修改为“重要论述丰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或者修改为“重要论述丰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才是正确的。
简单的结论:“外延”是逻辑学的专用术语,日常交流是不使用这个词语的。“丰富外延”在逻辑学上可以理解为某概念所确指的范围扩大了,就相当于日常用语中的“丰富了内容”,在“丰富内容”之后加“丰富外延”本身就是赘余的,更不符合汉语习惯,是一种错误的表述。
二、错误的源头是官方媒体的文章
笔者发现,“这些重要论述丰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的表述几年前就在官方媒体中广泛传播了,与其有关的表述十几年前就已经出现。网上搜索这句话,搜索到的有影响的文章如下:
1.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2年12月18日发表的《李忠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 。全文如下: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2月18日电 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管的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于12月18日上午在京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来自首都理论界及全国各地的上百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研讨会。
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丰富的内涵,也包括着非常丰富的外延。根据查阅中央有关文件,实际上我们党中央先后在七种意义上使用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事业;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道路;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实践;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制度或制度体系;第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共同理想;第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
李忠杰说,现在我们大家比较关注核心价值,根据我个人的观点,核心价值前面不仅要加上“社会主义”,最好加上“中国特色”这四个字。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按照我个人的观点,其实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的外延之一。如果这样算的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说全了,实际上包括事业、道路、实践、理论、制度、科学价值、共同理想、和历史进程八种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这些方面外延的辩证统一,是总体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个方面内容的总体概括和标识。
李忠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者旗帜包含着丰富的外延,当然也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在不同阶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作了深入的研究,但是每一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特点。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在总体上梳理它的内涵,也面临着很多很重要的任务。比如说我们梳理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候,一般梳理为16个方面或者再多一点、再少一点。现在我们又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概括提炼了八个基本要求,这八个基本要求是在原来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就其内容来说,它有的是原来就有的,有的是新提出来的,换了一个角度,这样八个基本要求跟基本理论是什么关系?跟基本经验是什么关系?如果统一地加以梳理,归纳到基本理论当中来,又应该怎样进行梳理、归纳等等。
个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的说法同样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丰富的内容”,理论的内容丰富,就意味着外延大,如,早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只有“邓小平理论”,后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的出现,都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丰富起来(增加了内容),在逻辑学上这叫做“增加了种概念”,外延扩大了(包括的范围扩大了)。所以,“内容丰富”=“外延广泛”,不存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日常用语中没有“外延”这个词语。
2《理论前沿》杂志
早在2003年第11期,该期刊就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与外延的扩大》一文。
笔者浏览了一遍全文,也未发现“外延是如何扩大的”,全文较长,“外延”在正文中只出现了2次,下面的该文正文的首段:
“外延”一词在正文中还出现了一次(一共就两次)下面是包含“外延”一词的一个自然段:
从截图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该文所谓的“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其“内涵”也是《词典》上“内涵”的第2个释义——内容。此文也是非逻辑学著作,使用“外延”一词也是一种不懂装懂、故弄玄虚。
3.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8年11月8日,文章标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作者:施芝鸿。该文被被人民网转发。下面是该文第四部分的第5自然段:
第一,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这四个组成部分上,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十八大提出的道路、理论、制度基础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拓展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这四个组成部分;并且在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基础上,提出了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使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实践维度、理论维度、制度维度基础上,增加了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文化维度。这些重要论述,既丰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也为我们立足广袤国土、聚合磅礴之力,走好自己的路,提供了更具实践广度、现实深度、历史厚度的思想理论支撑。
此文中的说法与教材一致,这里就不再分析了。
2.求是网
2019年7月17日,文章标题为《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作者:张首映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该文第5自然段如下:
ΟΟΟΟ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突出、一以贯之的主题,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是科学理论体系的“纲”和“魂”,能将科学理论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效统摄起来、有力凝聚起来,发挥提纲挈领、凝神聚气的关键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等等。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指南。
此文中的说法也与教材一致,这里也不再分析了。
简单的结论:“丰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是一种错误的表述,可是这种表述已经被官方媒体广泛使用积重难返,纠正这个错误,不是笔者个人能够完成的,为了我们汉语言的健康发展,请专业人士伸出援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