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找到了验证教材排中律案例错误的方法:以“25届河北金太阳高三九月考题”第15题为例
【2025备考疑难解析(3)】
排中律的问题,笔者撰文分析过中学教材的瑕疵——教材用违背矛盾律的案例分析排中律。,今天,从胡博士的网站上看到一套名为“河北金太阳高三九月考题”的试卷,其中第15题模仿的是中学逻辑教材中的例子,分析该试题,有助于我们认识教材案例的错误,进而精准把握排中律。
原题如下:
15.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角度看,乙的表达:
甲:明天的义务植树,你参加吗? 乙:谁说我不参加? 甲:你参加的话,请报名吧! 乙我要是参加,早就报名了。 甲,那你到底是参加还是不参加呀? |
A.违背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B.违背了同一律,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C.违背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D.遵循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科学的思维
【试题简析】
在上面的对话中,乙共说了两句话。
第一句:“谁说我不参加?”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自己“参加”。
第二句:“我要是参加,早就报名了”,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推理的省略式(省略了结论)。
前提:“如果我要是参加,早就报名了”。
否后否前推导出
结论:“我没有报名,说明我不参加”‘
省略的结论表示自己“不参加”。
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 成的论断“A”和“非 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试题中的乙,既表示自己“参加”又表示自己“不参加”,因此违背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故,该题选A。
官方答案是C,笔者认为是错误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笔者设置了一个同素材的违背同一律的场景
甲:明天的义务植树,老李说你去参加,老王说 你不去参加,他两人谁说的对? 乙:老李老王说的都不对。 甲,那你到底是参加还是不参加呀? |
在上面的对话中,乙同时否定了A和非A(同时否定了“参加”和 “不参加”,违背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肯定会有人以教材的例子为由,认为金太阳的试题是正确的,因为该题的材料是高仿的教材中的例子。
教材的例子如下:
教材编者也是人而不是神,虽然他们的专业水平远远在我之上、跟笔者根本不是一个层级,但只要是人就难以避免偶尔出错的可能,盲目迷信教材编者,把教材当成金科玉律肯定是不可取的。
笔者坚持认为,教材知道这个案例是违背矛盾律的案例,而不是违背排中律的案例,例子中的乙违背了矛盾律而不是违背了排中律。
乙第一句回答“谁说我不去?”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自己“去”。
第二句是用假言推理的省略式表示自己“不去”。
这样,乙既表示自己“去”又表示自己“不去”,不正是违背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吗?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笔者重新设置了与教材同素材的对话如下:
甲:下周去香山看红叶,老王说你去、老李说你不去,他两人谁说得对?
乙:两人说的都不对。
乙的回答同时否定了“去”与“不去”,违背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基于以上分析,个人认为,教材中的例子是欠妥的。
如果您对笔者的分析表示怀疑,坚持认为教材中的例子就是违背了排中律,您可尝试编写一个同素材的违背矛盾律的例子,看看能否编写出来,应该就不会怀疑笔者的分析了吧,这一点。笔者还是有把握的。
在全国范围内,中学阶段开设逻辑课尚处于起步阶段,教材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相信我们的教材会越来越好的!
亲爱的读者,您觉得笔者修改后的场景与教材原来的场景,哪个违背了排中律?如果大家都认可笔者的分析,笔者将尽快反映给教材编辑老师。
小结:分析一个案例违背的是排中律还是矛盾律,编写同素材的案例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方法:如果您认为案例违背的是矛盾律、就编写一个同素材的违背排中律的例子;如果您觉得案例违背的排中律,就编写一个同素材的违背矛盾律。如果编写的例子成立,就验证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