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瞎指挥,口译员幽默反击

教育   2024-06-09 17:37   北京  

出品 | 外宣微记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全文请申请授权      


在《经济学人》偶然读到英国记者/译者Anna Aslanyan(安娜·阿斯兰杨)2021年出版的著作:Dancing on Ropes: Translators and the Balance of History(《钢丝上起舞:译者与历史的平衡》)。


这本书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切入点,讲述口笔译工作者发挥的历史性作用,叙事生动有趣,引人深思。文刀君把这本书推荐给本号读者,趁端午假期未结束,可一鼓作气读完。


书中第九章聚焦二战后纽伦堡审判,在这场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审判”中,口译员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收获了荣誉,但也饱受质疑和诋毁。


纽伦堡审判英方法官Norman Birkett对口译员极尽恶评,称他们是“异类(a race apart)”,并用七组词语对当年的口译员进行连环炮般的诋毁:


One of the British judges, Norman Birkett, called them ‘a race aparttouchy(敏感易怒), vain(虚荣自负), unaccountable(难以捉摸), full of vagaries (反复无常), puffed up with self-importance of the most explosive kind(极度膨胀自大), inexpressibly egotistical(自恋到令人无语), and, as a rule, violent opponents of soap and sunlight’. (Chapter 9 Little Nothing)


最后一组词是隐喻表达,“violent opponents of soap and sunlight(字面:肥皂和阳光的激烈反对者)”充满了英式刁钻毒辣,是在讽刺当年的口译员邋里邋遢,鬼鬼祟祟的样子(因为工作在同传箱?)。


Birkett把法庭上的口译员从里到外360度无死角骂了个遍,堪称“史上最毒评”。读此段,文刀君忍不住感叹:这家伙嘴可真黑啊,损人损到姥姥家了!


除了口译员的人品,译员的翻译策略也常常遭到外行指指点点。


一位法官斥责译员译得太精简,要求“精准”翻译,莫“偷工减料”。于是有了如下幽默的译文(英译德):


法官:Yes, Mr Pine?

译员:Ja, Herr Tannenbaum?


这段译文的笑点在于:人名“Mr Pine”其实没必要翻译,只需把“Yes”译成德语“Ja”即可,但既然不懂翻译的法官非要逐字翻译,而“Pine”在英文中恰好有“松树”的意思,于是译员便把“Pine”照字面译成德语“松树(Tannenbaum)。


这是口译员对“外行瞎指挥”的幽默反击。


不多剧透了,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找来一读。


《经济学人》说,读此书能让读者对翻译肃然起敬(...leaves the reader with an awed respect for the translator’s task)。但愿吧!




戏说中外

嫦娥六号挖了个“中”字,美媒英文标题亮了

外宣微记 戏说中外
有用,有趣,有态度

外宣微记
戏说翻译,细读外媒,戏说中外。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