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深耕细作,功到秋实——陈德兵省名师工作室首次集中研修​第三天活动小记

文摘   教育   2024-03-28 23:42   广东  

深耕细作,功到秋实

——陈德兵省名师工作室首次集中研修

第三天活动小记

研修进入第三天,陈德兵省名师工作室继续在习作教学上深耕细作。今天的培训活动由刘静老师主持。

来自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九小学的刘其平老师为学员们带来讲座——《故事作文,想说爱你也容易》。一线语文老师深知学生对于写作的畏难情绪,却疏于关照其背后的原因。刘老师从现实出发,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苦作文久矣,在于缺乏兴趣,不注意观察积累,胸中“无米”。刘老师还梳理了小学生作文的通病,诸如题材单一陈旧、千篇一律,作文结构模式化,语言材料缺乏,存在背作文陋习等。

而要解决这种怕作文的痼疾,首当其冲的就是挖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写、愿意写,树立写作的自信,拥有写作的动力,燃起写作的热情。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刘老师幽默地给出了答案——“忽悠”。

刘老师的“忽悠”可谓全方位:

忽悠写作形式。作文摇身一变化为日记、周记、小组循环日记;再改头换面,美其名曰“心情故事”“每日故事”,以“写故事”代替写作文,有意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慢慢提高学生写作的次数和质量。

忽悠写作内容。生活处处皆故事,人、事、物、景、想象皆可成文。刘老师在“忽悠”中努力打破"封闭、呆板"的习作教学模式,尽可能给学生"松绑减压",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亲近自然、观察生活——在意"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情趣,留心"零落成泥碾作尘"的率性,关注每一阵秋风的拂面和游走,捕捉每一声痛苦的呻吟和惬意的欢笑……倾听花开的声音,描绘生命的色彩,抒发真实的情感。

忽悠展示形式。从《班级作文周报》起,刘老师坚持所带班级出班刊,十几年来累计超过450期,刊登学生佳作无数。而公开言说的美妙,文字见诸报端的喜悦,让学生品尝到了权利感、获得感、快慰感、成就感,又激励着学生以更好的姿态、更积极的心态继续写作。

忽悠评价形式。进行作文赏评,促使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博采众长。推出班级写作明星,不断迭代升级鼓励方式。指导修改,精益求精,擦亮作文题目,润色作文词句,美化开头结尾,优化写作手法等等。

在全方位、立体化的忽悠之下,学生的写作水平直线上升,于是发表顺理成章,班级作文周报不断升级,整期纪念刊、期末特别刊、期初迎新刊等特别刊应运而生,让学生充分享受发表的荣耀,充分体会被聚焦的感觉。最后,隆重的颁奖典礼为写作荣誉增值,这种高峰体验让写作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记忆。

趣化故事作文,“忽悠”激发热情,刘老师以亲身实践为学员们现身说法。他的写作教学看似忽悠,实则是教师发自肺腑地对学生的写作热情进行“巧立名目地挖掘,是教师对学生写作动力进行“无中生有地刺激,是教师对学生写作成果进行“夸大其词地美化……其结果带来的惊喜表现为学生欲罢不能的写作冲动,欲说不休的写作题材,欲写不止的写作故事……

如果说刘其平老师幽默智慧的分享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陈德兵老师娓娓道来的讲座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德兵老师开宗明义,认为习作教学的五个关键问题分别是观念、内容、方法、动机和语言。

“观念”解决的是习作是什么的问题。何为胎生作文?何为卵生作文?德兵老师开场便给学员们带来全新的作文概念,让人耳目一新。陈老师认为胎生作文是自我表达的需要,是最理想的写作状态;而作文的技法系统和构思系统则是帮助催生卵生作文的必备条件,但是光有这些还不够,习作教学应该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渗透到学生每天的活动当中,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良好的作文意识和比较高超的作文技巧。陈老师以亲身经历告诉学员们:习作是自己内心思想的表达,是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是用笔“说话。它与我们平时说话的区别在于它是精心考虑后再“说”,讲究一定的形式和技巧,有一定的篇幅。我们要传递给学生这样的观念:习作不是为了完成作业,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是“说别人的话,不是替别人“说话

“内容”就是写什么。陈老师剖析多年前的学生佳作,动情讲述成文过程,让学员们认识到习作所写的内容应该都是学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思想。概括起来学生的习作内容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己的生活(写实),一个是自己的虚构(写虚)。写实需要观察生活,创造生活;写虚则需要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大胆虚构。陈老师讲述了用“魔术”和“探险”为学生创造生活的真实经历,又分享了学生从《镜泊湖》一文创作出《宝镜传奇》的故事,让学员们对写实和写虚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方法”就是怎么写。陈老师告诉大家,余映潮老师特别关注言语形式他一直引导学生学习技法体会妙这样长期的濡染之下学生语感会非常敏锐。余老师有严密的习作训练体系擅长运用多种范文打破了习作教学的单一性。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习作方法的指导很重要要学会刻意去教方法,学生能够掌握各种写作方法,灵活运用,最终融汇贯通,是习作教学的终极目标。

“动机”是为何写。德兵老师以《一封编辑部的来信》为例,并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习作是为了自我实现人们都渴望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传递自己的思想,实现自己的价值。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看见每个人都希望发表习作的动机源自表达的需求自我价值的肯定老师要在表扬与激励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帮助学生实现表达的需要。

“语言”是指习作用啥写。自然、生动、准确的语言无疑是习作最好的表达。这样优美的语言必须得益于阅读。学生从教材、课外阅读、背诵中积累的素材都可以成为习作最好的语言。学生在长期的熏陶、濡染之下,语言的运用越来越熟练,越来越自如,高雅、有品位的语言也会逐渐习得,水到渠成。

一个多小时的讲座里,陈老师给大家讲述了诸多有意思的故事,用各种鲜活的事例为他的习作教学理念做出生动的注脚。讲座末尾,陈德兵老师表达了对工作室学员的期许,希望大家多读书,多写作,积累丰厚的学养,做一个有底气的语文老师。

(文:刘静/图:全凯)



一起玩转语文
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语文、研究语文、探讨语文、玩转语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