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正本清源 求真务实——读余映潮先生《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思悟

文摘   教育   2024-04-23 23:27   广东  

正本清源 求真务实

——读余映潮先生《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思悟

杨泽经

微黄灯下,深夜静谧。安坐一隅,掩卷长思。我清晰地记得,那是在我从教近十年后某个夜晚三生有幸,此书不期而遇即手不释卷读完《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后与语文教育家余映潮先生来一次隔空对话。于我,余映潮先生就一位“明师”,他用扎实厚重的专业底蕴和炉火纯青的教学技艺震撼着我、点醒着我指引着我。书中闪烁着余映潮先生过人的教学智慧朴实的睿见,深刻的洞察,尖锐的批判,苦心的呼喊,这本书可谓字字珠玑,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实为无价珍宝,值得细细咀嚼品悟。

本书是余映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彰显了作者对小学语文教学求真务实、正本清源的实践之路

一、“钻教材”:锻造高效课堂的不二法宝

三尺讲台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掌握过硬的专业本领,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再到站好讲台,是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应然路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中小学校,而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日常课堂。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学校改变,教育就会改变。

然而,审视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能沉潜下来钻研教材、研究课堂并且下苦功夫的青年教师为数不多,甚至许多教龄较长的尚未做好这一点,这难免令人遗憾。诚然,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身兼班主任,工作繁忙琐碎,但在我看来,这都不是轻慢“备课”的理由。现在,我们可以较为便捷地从各种渠道获取教学设计、课件等辅助资料,一些教师为图方便、节约时间,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把他人的劳动成果直接搬过来,个人信息稍加修改就进班上课了。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缺乏对教学的独立研究和审慎思考,变成纯粹的“知识搬运工”了,久而久之,教学基本功非但不能增强,反而越来越弱,退化“思维的懒汉”“行动的巨婴”了。长期以往,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提质增效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余映潮先生显然看见了小学语文教坛上述浮躁现象,并颇感焦虑。正因此,他在本书中多处大声疾呼,强调了钻研教材、文本细读的重要性。他说:“教师的教材研究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课文细读功夫的训练,伴随着每位语文教师的一生;越是优秀的、能干的语文教师,在课文细读上越要表现出水平与能力。”他还说:“阅读教学要做的最基础、最细腻的准备工作,就是艺术地、精细地分析教材。教材、课文是精选的语言现象,深入细致的课文研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良好开端。教师对课文研读的领悟程度,影响着教学设计的质量。语文教师阅读课文,必须细读、精度。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课文读‘厚’,再把课文教‘薄’。”这些声音振聋发聩,是对新课标中语文课程本质的呼应,是真诚而真实的洞见是一位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发自肺腑的劝诫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倘若能坚持课文细读,长此以往,教师对教学内容便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在教学上便能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换个角度看,这样做就是在服务、造福莘莘学子,值得。

二、“板块式”:重构语文课堂的底层逻辑

静思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总体现状,恐怕难以满意。从我多年来观课评课的切身体悟看,四十余年前吕叔湘先生直指的我国语文课堂“少、慢、差、费”的状况依然大范围存在,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语文学科是母语学科,在国家课程体系中,安排的课时不可谓不多,但在我们语文课堂,低效甚至负效的现象普遍存在、令人咋舌。这其中,有许多方面的原因,如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目标不明晰、教学评一致性未得到体现、传统的偏讲授重灌输的教学倾向惯性过强等。在这么多可能的原由中,我认为有一点极为关键:语文课堂缺乏逻辑性、层次感,缺乏微观目标意识和积极有为、精心安排且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上述问题,余映潮先生多年来一直在眼里、急在心头。当他看到一堂堂语文课片面追求热闹而杂乱无序时,当他看到一堂堂语文课只是教师“直喂”而学生收获低下时,当他看到一堂堂语文课目标不明、活动不实而盲目推进时……我相信,他的内心是无比痛心的。因为,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晨间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如若我们不能为孩子们带去高质量的课堂而让他们有实实在在的收获,那就是我们的失职!那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甚至浪费!

怎样躬身破局?怎样就地突围?余映潮先生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实践。在本书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板块式的教学思路”,即其非常有代表性的“板块式教学法”。余映潮先生指出:“所谓板块式思路,是指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成块状分布的教学活动的思路。一般阅读教学是线性的,而板块式思路是成块状的,这种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着眼于能力的训练。”这是余映潮先生对语文课堂形态的认真思索。在我看来,“板块式”语文课堂,并非具有一成不变的所谓“模式”“套路”,但“板块”的概念让课堂聚焦,不再支离破碎。这是语文课堂十分重要的突破。

余映潮先生讲究理论创新,更讲究实践指引。他深耕课堂,用大量的课例印证了“板块式教学法”的可行性。在本书中,他提炼出“板块式教学法”的若干特点,如:教程清晰,逐层深入,逐层细化;突显学生的实践活动,每个板块都有一次训练活动;用话题、任务、活动来引领教学板块中的学生集体训练;讲究板块活动形式的协调与变化;明显地表现出教师利用教材设计学生实践活动的理念;讲究板块收束时的教学小结,顺势进行知识教育等。此外,余映潮先生还在多处进行了专门阐释,让这一理论具备很强的实操性。实际上,余映潮先生的“板块式教学”不仅在他的徒弟群体中,且在全国语文教坛产生了十分持久、深远的回响,大量教师在学懂弄通后纷纷实践,也取得了令人惊讶的课堂实效。这表明:“板块式教学法”具有极为强大的生命力

三、“主问题”:扫荡细问碎答的传统积弊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深知具备问题意识、学会提问之于青年学生的重要性,古往今来,大量发明创造始于一个好问题。于是,我们相当多的老师似乎习惯于在课堂“海量提问”。有些老师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只要提问了,就能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思考,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养。于是,语文课堂上教师海量提问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位年轻教师在四十分钟时间里,基本上从头问到尾,问题总数多达近60个,且提问多为短问,针对的是学生一望便知的课文内容。试问,这样零敲碎打的提问,究竟有多大价值?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再次读本书,有一段话强烈地冲击着我:“多年来,大面积上的语文课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沉迷在一种司空见惯、约定俗成的虚假分析之中。即大多数的语文课是靠语文教师非常多的细碎提问来推进的。教师到处问,学生随口答,课堂教学好像很生动、很热闹,其实所问和所答大多是学生已经读懂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基本上脱离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训练,基本上脱离了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基本阅读技能的训练。”余映潮先生对上述现况的观察是精准的、批判也是有力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换而言之,在总量有限的课堂时长内,我们必须回归到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学习活动设计上,而不是让“碎问碎答”充斥语文课堂,就课文问课文,就内容教内容

余映潮先生是一位实干家。在对上述现象严肃批评和深刻反思基础上,他在书中提出了“主问题”思想。既然“碎问碎答”不可取,是否意味着对课堂中提问的全盘否定?并不是。在余映潮先生看来,我们还是要提问,但要注意所提问题是否具有教学价值。他说:“所谓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整体参与的角度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的重要提问。主问题的设计,实际上就是学生课堂阅读实践活动的设计。能够对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话题、活动或任务,就是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谈及主问题特点,他说:“在课文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学生进行深入品读的牵引力;在教学过程方面,具有使教学板块持续实践较长的支撑力;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师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在教学节奏方面,具有让学生安静下来思考问题,形成动静结合有致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调节力。”此处,余映潮先生扩展了“问题”的内涵,将“主问题”和任务、活动等建立起密切的关联。这种思路无疑是开阔的。主问题”的思想不仅强力扫除了细碎问答的积弊,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还深度契合了新课标精神,是一种了不起的开拓创新。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站立在课堂正中央”,让学习在教室里真实发生,应成为我们语文共同的价值追求。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主动改进、有效作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坚定的学习步伐不会停止。除上所举,余映潮先生这本书还带给我许许多多启悟。面向未来,我将继续从余老师那里汲取养分,不断提升自己、充盈内心、造福学子。

(作者为深圳明德实验学校语文教师,陈德兵省名师工作室入室学员。)

相关文章链接

【随笔】让孩子们爱上读书的五个关键

【读书】书海泛舟  泛舟书海——《一生能读几多书》推介

【读书】两个人的抗争——《来吧,孩子》读后


一起玩转语文
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语文、研究语文、探讨语文、玩转语文。
 最新文章